毕芙蓉
- 作品数:37 被引量:5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读《视觉文化与中国文学的现代性失聪》
- 2009年
- 我们大都知道《庄子·养生主》里“庖丁解牛”的故事。解牛,也就是俗语所谓宰牛,不光是宰杀,而且包括分解和分割。如果做不好,不但会破坏一些本来不需要破坏的组织,而且很费力。这样一件颇带粗俗之气的技术和体力活,庖丁来做,却“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蹄,砉然响然,奏刀黠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 毕芙蓉
- 关键词:视觉文化俗语
- 无须回折——德里达回应马克思
- 2011年
- 幽灵是精神的现象化躯体,是精神遭到玷污和异化的结果。纯粹精神,作为一种本体论预设,是幽灵生产的逻辑前提。本体论预设的同一性和排他性,引发了对于幽灵的反射性恐惧,最终导致了极权主义。要根除极权主义,必须摒弃本体论态度。马克思主义者也不例外。只有摒弃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本体论态度,才能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即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一步骤,意味着对异质性维度的开放。不是回到原点上的马克思,而是对诸多马克思形象进行清理,是在现实中做出选择。
- 毕芙蓉
- 关键词:德里达幽灵
- 哲学所举办第三届青年学术论坛
- 2008年
- 2008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举办第二届青年学术论坛,所学术委员会成员、论文评议人、青年研究人员共40余人参加了论坛。
- 毕芙蓉
- 关键词:学术论坛哲学所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辩证法问题
- 2014年
-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如何理解"辩证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既涉及"辩证法"与中国古代思维的异同问题,也涉及对"辩证法"本身的理解问题。如何理解辩证法也影响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体的理解。本文从"辩证法"的译名、古代"通变"思维在中国辩证法形态中的影响、关于"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一段哲学公案三个方面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进程中的辩证法问题。
- 毕芙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法
- 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2013年
- 苏联解体20多年后,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经历了情绪发泄式的反马克思主义狂潮,也经历了艰难的理性反思,如今已进入相对平稳的学术研究阶段.主导地位的丧失,缩小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存空间;但挣脱了理论教条的束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精神和现实力量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俄罗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在苏联解体原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等重大问题上并未达成一致,他们在争论和对立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毕芙蓉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论“两个结合”的反教条主义实质
- 2024年
- “两个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教条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必然要求。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充分表明,反教条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两个结合”具有反教条主义实质。坚持“两个结合”反对教条主义,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重视理论创新,并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 毕芙蓉
- 关键词:反教条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事求是
- 如何理解国外后马克思思潮被引量:1
- 2018年
- 后马克思思潮是以后现代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的一种解答。本文从后现代思潮的时代背景、后现代思潮的学科基础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问题三个方面对后马克思思潮进行了阐发。后现代思潮是二战后反思理性主义、反对权威政治的产物,其特征为反形而上学、反对绝对理性和客观性。索绪尔符号学发展基础上的结构、解构、象征等方法论为后现代思潮提供了学科基础,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提供了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另一个路向。在上述时代和学科背景下,对马克思主义核心问题的回答,形成了德里达的幽灵学、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拉克劳、墨菲的话语政治等后马克思思潮。
- 毕芙蓉
- 关键词:后马克思思潮后现代思潮马克思主义
- 黑格尔关于中华帝国的国家宗教
- 2011年
- 本文译自黑格尔1827年的《宗教哲学讲演》中的"特定的宗教"。在该讲演中,黑格尔纵观世界历史,研究了人类史中先后出现的各种宗教的本质特点,阐述了宗教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一篇主要讲的是关于中华帝国的国家宗教,关于中国人的"天"和"道"的概念。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也可以了解到中国文化在黑格尔时代在西方的传播情况,了解到黑格尔对中国宗教的理解和评价。
- G.W.F.黑格尔毕芙蓉张严户晓辉杜娟
- 被符号掏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论鲍德里亚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被引量:1
- 2016年
- 鲍德里亚作为后现代消费主义的一个思想家代表,借鉴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意指逻辑,以符号的差异性区分代替商品的价值区分,从而消解了基于商品价值论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尽管鲍德里亚的意指逻辑以其所具有的社会区分功能和意识形态功能,揭示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区分,但与此同时,却又掩盖了这种区分的根本来源。因此,作为一种被掏空了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已不包含任何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含义,成为一种虚幻的批判。
- 毕芙蓉
- 关键词:鲍德里亚
- 后现代:作为一种文化批判
- 2005年
- 发端于康德的理性批判,经由新康德主义卡西尔等人的“扩大的认识论”成为文化批判;文化批判把理性批判的对象扩大到“文化领域”,理性随之扩大为形式理性;“合法性危机”的出现,“解构策略”的揭示,使后现代与文化批判相遇。后现代文化批判的实践表明,后现代具有理性特征,即一种批判理性。
- 毕芙蓉
- 关键词:文化批判后现代解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