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琦

作品数:1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艺术
  • 6篇文化科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电影
  • 5篇影视
  • 5篇文化
  • 3篇叙事
  • 3篇影视传播
  • 3篇社会
  • 2篇艺术
  • 2篇营销
  • 2篇杂糅
  • 2篇数字技术
  • 2篇女性
  • 2篇女性电影
  • 2篇评测
  • 2篇周星驰
  • 2篇美学
  • 1篇大众
  • 1篇大众文化
  • 1篇道德
  • 1篇道德观
  • 1篇道德观念

机构

  • 18篇首都经济贸易...

作者

  • 18篇毛琦

传媒

  • 5篇电影文学
  • 3篇青年记者
  • 2篇现代传播(中...
  • 1篇传媒
  • 1篇电影新作
  • 1篇电影评介
  • 1篇新闻战线
  • 1篇北京电影学院...
  • 1篇新闻论坛
  • 1篇视听
  • 1篇视听理论与实...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香港惊悚灵异片的类型杂糅与风格演变
2013年
作为在港产片发展过程中产生过重要影响的电影类型,惊悚灵异题材影片不仅是民间观念对传统神鬼文化理解的一种特殊形式,同时也承载了人们内心对未知事物与奇幻内容的某种释放和想象。它杂糅了多种电影的类型模式,更在社会风云的变幻之下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调整和演变,尤其是随着后"九七"时代的来临以及内地商业电影管理体制的逐渐规范与完善,惊悚灵异元素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商业噱头,融入主流商业片的创作当中。
毛琦
关键词:类型杂糅志怪小说
数字技术在馆藏文物传播中的应用与前景被引量:1
2016年
数千年来,人类创造了辉煌艺术与绚烂文化。那些存留至今的古代文化艺术珍品既是国家和地区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漫长岁月与历史变迁的真实见证。我国现存的各类艺术馆藏文物为保护、研究、传播人类社会的发展成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今,数字技术为馆藏文物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其在馆藏文物传播中的应用与前景如何?
毛琦
关键词:馆藏文物数字技术艺术珍品古代文化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互联时代影视数据评测体系的规制与重构被引量:1
2019年
网络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人类社会的传播生态发生空前变革,受众个体选择权对信息生产环节的反作用力也得到了高度强化。在影视剧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评价和反馈信息,正从传统的参考性功能,迅速转为直接影响视听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制度的变革,从实现"公众权力"的宏观视野出发,规范和管理网络语境下的影视数据评测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影视剧产业内容创新和良性发展的重要命题。
毛琦
关键词:影视传播
基于智能物联的影视受众心理与场景应用问题初探被引量:1
2020年
网络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深刻改变人类社会传播生态的同时,也让以信息科学为基础的交叉学科研究,成为新的探索方向。近年来,人们开始将认识神经科学研究工具引入艺术学、传播学等领域,具体体现为以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技术为切入端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处理,尝试在艺术创作、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等场景中,发挥更多的价值和作用。
毛琦
关键词:影视传播认知神经科学
从伊朗电影看亚洲纪实主义风格影片的叙事与传播
2019年
从影视艺术作为工业科技和大众文化的产物诞生至今,影像之于人类社会的意义,是丰富的,也是多重的,其核心本质是服务于人,在于对人所处的世界及"人性"的真诚揭示。虽然技术主义和消费文化的盛行让以"白日梦"为首要追求的商业类型片成为主流。但在时空领域的另一维度,依然有生生不息的力量,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如何更真切地表达"众荷喧哗"背后关于生命的颜色和质地。
毛琦
关键词:影视艺术伊朗电影大众文化纪实主义白日梦
周星驰“无厘头”电影的演变与传播被引量:2
2013年
作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香港商业类型电影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导演和演员之一,周星驰以他一系列手法夸张、个性鲜明又带着浓厚港产片特征的喜剧电影,成为香港电影文化中举足轻重、富于精神象征意味的一项社会学文本。他的创作历程与风格演变,既见证了香港电影数十年来的风云变幻与兴衰成败,同时也真切地反映了"后九七"时代以来,港片与内地电影在创作观念、价值定位、运营模式等多方面的冲突与合流。
毛琦
关键词:无厘头狂欢化杂糅类型电影
论中国主流电影叙事中“香港元素”的传播与演变
2020年
在“九七”香港回归祖国、2003年“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协定(CEPA)”签订等一系列历史事件的推进下,香港电影经过百年岁月磨砺与市场考验积淀而成的“创作基因”,借助资本和人才的相继“北上”,成为内地电影发展的新生力量。它不仅为中国当代主流电影叙事的全面提升和有效传播,发挥出关键性作用,同时在自身不断调适与演变的过程中,也逐渐完成了题材类型和资本运作模式的全面转型。
毛琦
关键词:主流电影
香港武侠电影的叙事技巧与类型特征
2013年
作为一种真正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商业片类型,武侠片自诞生之日起,就承载着其他叙事类型所无法替代的文化表征与民族个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到90年代中期,香港武侠电影进入一个迅猛的发展阶段,不仅在叙事技巧、类型拓展与结构设计方面有着大量的突破与创新,而且融入了更多具有民族精神与文化想象的现代观念,许多创造性元素即便是在电脑特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也依然值得反思与借鉴。
毛琦
关键词:江湖世界侠义精神
“真实美学”视域下的中国现实题材电影
2021年
随着传媒信息技术的迅猛变革和影像内容的极大丰富,原本在中国就具有深厚土壤的现实题材电影创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它既继承了巴赞真实美学的传统与精神本质,又被赋予了某种独特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色彩,对国族意识的重塑和对现实生活的揭示,正从温情主义的简单表达转向对个体生命的真切书写。尤其在后疫情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这类题材电影较好地完成了从艺术的情感纾解功能到社会教育功能的融合与共赢。
何斯格毛琦
关键词:真实美学社会符号温情主义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传播与营销价值——以“发疯文学”为例
2024年
伴随着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所预言的“第三次浪潮”的到来,互联网逐步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作为广大互联网网民的交流方式,网络流行语这一语言形态在信息文明中也日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本文以“发疯文学”为切入口,综合运用文本分析法、理论综合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网络流行语的基本概念进行了全面的阐明,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形成原因、传播规律进行了探讨,进而探讨其营销价值的开发和运用,以便更好地把握网络传播的规律,并为舆论环境引导和企业营销宣传提供相应指导。
张政毛琦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产生动因营销价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