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秀龙

作品数:46 被引量:213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0篇梗死
  • 18篇脑梗
  • 18篇脑梗死
  • 16篇急性
  • 13篇急性脑梗死
  • 12篇蛋白
  • 10篇脑梗死患者
  • 8篇急性脑梗死患...
  • 6篇血清
  • 6篇缺血
  • 5篇动脉
  • 5篇疗效
  • 5篇基因
  • 5篇反应蛋白
  • 4篇再灌注
  • 4篇缺血再灌注
  • 4篇卒中
  • 4篇细胞
  • 4篇脑缺血
  • 4篇脑缺血再灌注

机构

  • 42篇福建省立医院
  • 11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福建省妇幼保...
  • 1篇福建省人民医...
  • 1篇福建中医药大...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作者

  • 46篇江秀龙
  • 36篇张旭
  • 27篇雷惠新
  • 13篇汪银洲
  • 12篇陈兴泳
  • 8篇汪效松
  • 6篇程琼
  • 5篇林守华
  • 4篇赵振华
  • 3篇季晓林
  • 2篇庄文锦
  • 2篇詹自雄
  • 2篇镇澜
  • 2篇陈名峰
  • 2篇林宁
  • 2篇林莉
  • 2篇陈宏
  • 1篇李永坤
  • 1篇陈彦青
  • 1篇朱鹏立

传媒

  • 5篇福建医药杂志
  • 5篇神经病学与神...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3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国临床药理...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疑难病杂志
  • 2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内科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0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联合检测降钙素原与高敏C反应蛋白在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诊断和预测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PC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与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106例,动态测定血PCT及hs-CRP变化,75例确诊为SAP的患者,根据PSI评分分为重症SAP组和轻症SAP组,并与非SAP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重症SAP组、轻症SAP组血清PCT及hs-CRP浓度明显高于非SAP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CT:(6.3±3.2)vs(0.5±0.1)μg/L,(5.6±1.3)vs(0.5±0.1)μg/L;hs-CRP:(28.5±7.2)vs(4.6±1.3)mg/L,(10.6±2.3)vs(4.6±1.3)mg/L,均为P<0.05),且重症SAP组血清PCT及hs-CRP浓度和持续时间明显高于轻症SAP组(P<0.05)。第5,7d血清PCT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第3,5,7d血清hs-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以血清PCT(3.5μg/L)、hs-CRP(8.1mg/L)为界,诊断SAP的灵敏度分别为94%,91%,特异度分别为90%,7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CT和hs-CRP可作为SAP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预后的指标。
江秀龙陈兴泳赵振华张旭
关键词:肺炎卒中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浆白介素-6、脂蛋白(a)、纤维蛋白原的关系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浆白介素-6(IL-6)、脂蛋白(a)[Lp(a)]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关系。方法对60例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性质。检测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IL-6、Lp(a)、和Fib水平。结果44例(73.3%)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斑块,16例(26.7%)无斑块;其中易损斑块27例(45%),非易损斑块17例(28.3%)。脑梗死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易损斑块组的IL-6、Lp(a)水平显著高于非易损斑块组及正常对照组。IL-6与Lp(a)、Fib水平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血浆IL-6、Lp(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并发的脑梗死有关;血浆高Fib水平可促进脑梗死的发生。
江秀龙
关键词:脑梗死白介素-6纤维蛋白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27
2008年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不同时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0例脑梗死患者(观察组)不同时期hs-CRP含量和30例健康对照组人员hs-CRP含量的变化。结果(1)脑梗死患者第1、第3、第7、第21天hs-CRP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3、第7天hs-CRP含量较第21天hs-CRP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梗死灶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监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变化有助于判断病灶大小、评估预后,对脑梗死的预测和干预处理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张旭江秀龙雷惠新
关键词:脑梗死超敏C反应蛋白预后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探讨IL-6、TNFα、S-100b在急性脑梗死病理损伤中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发病24小时以...
江秀龙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标志物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24 h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条件的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58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6、TNF-α、S-100b浓度。病例组进行动态监测,并同时记录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所有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发病后72h的脑CT扫描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S-100b发病当天就明显增高,IL-6、TNF-α发病后第1d即达高峰,S-100蛋白第3d达高峰。其后浓度随时间的推移逐渐下降。血清IL-6、TNF-α、S-100b的峰值浓度和脑梗死体积、NIHSS评分呈正相关。发病后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6、TNF-α和S-100b蛋白高峰水平高于无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6、TNF-α和S-100b蛋白水平升高,与进展性脑卒中相关。血清水平值能够反映脑缺血后病理损伤的程度和脑梗死体积大小,可能作为急性脑梗死病人病情的标志物。
江秀龙季晓林张旭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进展性脑卒中白细胞介素-6S-100B蛋白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对重症脑梗死的预测作用。方法选择发病24h内、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5例(有18例发展成重症脑梗死),以同期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蛋白浓度,同时对患者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所有患者依据发病后48~72h的脑CT或MRI扫描结果计算脑梗死体积。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寻找预测重症脑梗死发生相应的S100g蛋白最佳临界值。结果重症脑梗死患者24h血清S100B蛋白值明显高于非重症患者(P〈0.05)。发病24hS100B蛋白测定值〉1.1μg/I,为最佳临界值,预测重症脑梗死的敏感度为94%,特异度为8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可作勾预测重症脑梗死发生的参考指标。
江秀龙张旭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重症脑梗死S100B蛋白
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效果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采用血栓弹力图(TEG)评价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抗血小板效果,以指导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调整。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予阿司匹林100 mg和氯吡格雷75 mg联合治疗7 d后,采用TEG仪检测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和腺苷二酸(ADP)受体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比较患者经两种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以及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反应的差异。同时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00 mg抗血小板治疗7d,对比两组TEG参数(R值、K值、angle角、MA值)。结果急性脑梗死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阿司匹林对AA途径的抑制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对ADP受体途径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的患者,4例对氯吡格雷无反应,15例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良好的患者,仅1例对阿司匹林反应低下。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3例对阿司匹林无反应,5例低下,6例对阿司匹林有效,15例良好。两种疗效有一定关联性(P<0.01)。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有效为6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20例;氯吡格雷反应良好+有效者42例;反应低下+无效者38例,两种药物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用阿司匹林组与双联抗血小板组比较两组患者R值、K值、α角、MA值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TEG仪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疗效评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双联抗血小板中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强于氯吡格雷。患者对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有差异性,部分对氯吡格雷反应低下者,可能对阿司匹林反应良好或有效。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血凝的影响较单用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别。
江秀龙张旭赵振华雷惠新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血栓弹力图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4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感染组33例和非感染组89例,比较2组感染时间、部位、病原菌及病死率。结果感染组平均感染发生在住院后(3.7±1.6)d,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63.6%),上呼吸道感染6例(18.2%),泌尿系统感染7例(21.2%)。感染组年龄、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留置胃管、留置导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大面积脑梗死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其中意识障碍和NIHSS评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独立的预测危险因素(P<0.05,P<0.01)。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死亡23例,占18.9%,其中感染组死亡18例。剔除死亡因素后,感染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多于非感染组[(17.8±4.1)d vs(12.5±5.3)d,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这些影响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陈兴泳汪银洲张旭雷惠新江秀龙
关键词:脑梗死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革兰氏阴性菌感染
沉默MCL-1基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和梗死体积的影响
目的 研究沉默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基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以线栓法制作SD 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脑缺血1 h 再灌注72 h.SD 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
张旭陈兴泳雷惠新汪效松江秀龙
关键词:自噬脑缺血
沉默髓样细胞白血病-1基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和梗死体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研究沉默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基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噬和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以线栓法制作SD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MCAO)模型,脑缺血1 h再灌注72 h。SD大鼠按照体重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分别在MCAO术前1 h,模型组和实验组以立体定位并脑内注射慢病毒载体Mcl-1短发夹RNA(shRNA)及阴性对照shRNA液体。以免疫荧光染色检测Mcl-1表达,以免疫印迹法分析Mcl-1、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以噻唑蓝(TTC)染色法测定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在梗死灶周边的皮质和纹状体区,散在大量Mcl-1荧光阳性细胞。梗死灶周边的皮质和纹状体区Mcl-1蛋白水平,模型组为1.17±0.03,约为正常组0.21±0.04的5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慢病毒Mcl-1-shRNA载体显著下调脑缺血再灌注后Mcl-1表达,实验组Mcl-1蛋白水平为0.43±0.06,约为模型组的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梗死灶周边的皮质和纹状体区Beclin-1蛋白水平,模型组为0.86±0.03,约为正常组0.21±0.05的4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梗死灶周边的皮质和纹状体区LC3-Ⅱ蛋白水平,模型组为0.83±0.04,约为正常组0.19±0.05的4.3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慢病毒Mcl-1-shRNA载体显著上调脑缺血再灌注后LC3-Ⅱ表达,实验组LC3-Ⅱ蛋白水平为2.17±0.06,约为模型组的2.6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注射慢病毒Mcl-1-shRNA载体后,实验组的Beclin-1蛋白水平为1.94±0.05,约为模型组的2.3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大鼠脑梗死体积为(0.38±0.02)mm3,显著高于模型组脑梗死体积的(0.29±0.01)mm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沉默Mcl-1基因可显著上调脑缺血后自噬反应和增加脑梗死体积,推测Mcl-1在脑梗死中发
张旭陈兴泳雷惠新汪效松江秀龙
关键词:自噬脑缺血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