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吉东

作品数:170 被引量:1,326H指数:19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55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1篇农业科学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4篇土壤
  • 43篇甘薯
  • 22篇养分
  • 22篇水稻
  • 18篇施肥
  • 17篇氮肥
  • 15篇肥料
  • 12篇利用率
  • 11篇小麦
  • 11篇秸秆
  • 10篇养分吸收
  • 9篇氮磷钾
  • 9篇配施
  • 9篇磷钾
  • 9篇根系
  • 8篇土壤酸化
  • 8篇潮土
  • 7篇氮素
  • 7篇尿素
  • 6篇有机肥

机构

  • 164篇江苏省农业科...
  • 39篇南京农业大学
  • 11篇江苏大学
  • 9篇海南大学
  • 6篇河海大学
  • 5篇中华人民共和...
  • 4篇金陵科技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江苏徐淮地区...
  • 3篇江苏省环境监...
  • 3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青岛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全国农业技术...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江苏太湖地区...
  • 2篇江苏省农林厅
  • 2篇如皋市农业技...
  • 2篇丹阳市农林局
  • 2篇烟台泓源生物...

作者

  • 170篇汪吉东
  • 146篇张永春
  • 82篇宁运旺
  • 71篇张辉
  • 70篇马洪波
  • 68篇许仙菊
  • 19篇李传哲
  • 19篇王磊
  • 18篇艾玉春
  • 17篇胡永红
  • 9篇陈杰
  • 9篇董月
  • 8篇常志州
  • 8篇王会方
  • 7篇戚冰洁
  • 7篇朱国鹏
  • 7篇许建平
  • 6篇刘兆普
  • 6篇陈丹艳
  • 6篇曹月阳

传媒

  • 23篇江苏农业学报
  • 13篇江苏农业科学
  • 8篇土壤
  • 7篇植物营养与肥...
  • 7篇中国土壤与肥...
  • 5篇水土保持学报
  • 5篇土壤学报
  • 5篇农业环境科学...
  • 4篇江苏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生态与农村环...
  • 2篇农业科技管理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1篇2024
  • 16篇2023
  • 14篇2022
  • 8篇2021
  • 17篇2020
  • 10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9篇2016
  • 11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4篇2012
  • 8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1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肥运筹对甘薯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为探明不同生育期施用氮肥对甘薯干物质累积及氮素吸收的影响,使用限根栽培的方法研究了7个氮肥运筹处理下,甘薯干物质累积量及根、茎柄和叶片的氮素累积量特征.结果表明:氮肥一次性基施不利于甘薯氮素累积,并且向地下部转移比例少,为10.9%;在甘薯的分枝结薯期(移栽后30d)和膨大期(60d)追施氮肥有利于甘薯氮素累积,并且向地下部转移比例较高,其中0-5-5处理氮素向地下部转移达到19.9%;氮素后移促进了甘薯地下部产量的形成,后移处理比一次性基施处理单株产量平均提高2.78%~21.3%.氮肥全部基施不利于甘薯前期干物质向地下部转移,影响最终产量.本研究中,甘薯基施和30d或60d追施氮肥各半(处理5-5-0和5-0-5)均能获得较高产量,可以作为长江中下游薯区氮肥运筹推荐.
董月王会方汪吉东宁运旺张永春
关键词:甘薯氮素运筹氮素吸收干物质累积
长期施肥对砂壤质石灰性潮土土壤酸缓冲体系的影响
利用徐州石灰性潮土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分析了30年连续不同施肥下土壤pH、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含量以及土壤酸缓冲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0年连续施肥导致石灰性潮土耕层土壤酸化加速,各处理耕层pH降低0.41~0.70个pH单...
汪吉东张永春张爱君宁运旺许仙菊张辉马洪波
关键词:潮土长期施肥
文献传递
紫云英还田对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为提高六合稻麦轮作土壤质量,2018—2020年采用绿肥还田方式,设计开展紫云英-水稻轮作田间定位试验。设计紫云英-水稻轮作、小麦-水稻轮作2个耕作模式处理,研究紫云英还田对稻田耕层土壤养分含量、重金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小麦-水稻轮作相比,紫云英-水稻轮作可有效增加土壤养分,包括土壤全氮、有机质、速效钾、交换性钙、有效硫、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钼;同时可改善土壤结构,土壤容重从1.32 g/cm^(3)降低到1.21 g/cm^(3);还可减缓土壤酸化,土壤从pH 6.36升高到pH 6.51;可降低土壤重金属总铬、总铅、总砷、总汞的污染。综合考虑,紫云英还田可以有效减少冬季麦田肥料用量,并提高土壤质量,是六合水稻种植区较好的施肥模式。
陈慧周晓月谭诚张永春汪吉东马洪波
关键词:紫云英土壤养分土壤重金属土壤质量评价耕作模式
基于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物氮肥施用量的推荐方法
本发明一种基于土壤养分平衡的作物氮肥施用量的推荐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田间肥料试验建立施氮量X和作物氮素收获指数Y,通过软件建立函数关系,然后根据已经建立的函数关系,将作物氮素收获指数Y的值等于0.863~1区间,反向计...
宁运旺张永春朱德进鲁剑巍汪吉东许仙菊胡永红
文献传递
基于滨海盐碱地种植的甘薯专用肥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滨海盐碱地种植的甘薯专用肥,专用肥中的有效养分为氮磷钾,其特征在于,专用肥由含氮磷钾的无机物混合而成,专用肥中氮N的有效含量为12%,磷P<Sub>2</Sub>O<Sub>5</Sub>的有效含量为1...
宁运旺张永春马洪波汪吉东张辉许仙菊曹炳阁朱绿丹
在中、轻度盐碱地上提高甘薯产量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中、轻度盐碱地上提高甘薯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甘薯垄顶面宽55~65厘米,垄底宽90~100厘米,垄距1.2米,在垄顶面双行错位扦插苗期能耐85mmol/L氯化钠的甘薯品种,行中的株距33厘米,每亩扦插...
汪吉东马洪波张永春宁运旺张辉许仙菊曹月阳陈杰
文献传递
长期施肥对砂壤质石灰性潮土土壤酸缓冲体系的影响
利用徐州石灰性潮土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分析了30年连续不同施肥下土壤pH、碳酸钙和活性碳酸钙含量以及土壤酸缓冲容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0年连续施肥导致石灰性潮土耕层土壤酸化加速,各处理耕层pH降低0.41~0.70个pH单...
汪吉东张永春张爱君宁运旺许仙菊张辉马洪波
关键词:石灰性潮土施肥管理碳酸钙
文献传递
树脂包膜缓释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及其制备方法,包膜中的树脂为氯醋树脂,或氯醚树脂,或它们的复合物,树脂的分子量为1万至10万道尔顿,树脂在包膜中的含量为85~100%;所述的助剂为无机调理剂和增塑剂,无机调理剂在包膜中的含...
马洪波宁运旺张永春汪吉东许仙菊张辉
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组成对秸秆还田的响应被引量:11
2019年
为探讨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古菌群落的演替规律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开展室内稻田土壤淹水培养试验,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淹水培养第0、15、30 d和60 d时不同量小麦秸秆(0、1%、2%和5%)施用下两种类型的稻田土壤(高砂土和黄泥土)古菌群落组成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导致土壤pH显著降低,而土壤电导率(EC)、总碳(TC)、总氮(TN)、碳氮比(C/N)以及土壤孔隙水中溶解性有机碳(DOC)、还原性亚铁[Fe(Ⅱ)]和总铁(Fe)含量显著增加,并且当秸秆还田量为5%时,上述土壤指标改变量最大。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发现,两种类型稻田土壤的优势古菌均为奇古菌门(Thanumarchaeota)。在淹水培养的0~30 d,秸秆还田对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显著影响,维持在97%~98%;然而,在培养的第60 d,与未施用秸秆相比,秸秆施用下两种类型稻田土壤中奇古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P<0.05),并且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奇古菌门丰度的降低程度越大。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两种不同类型土壤的古菌群落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表明土壤类型是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影响因子。与未施用秸秆的土壤相比,5%秸秆施用显著改变了高砂土古菌群落结构,而1%秸秆施用显著改变了黄泥土壤古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对不同量秸秆施用下土壤古菌群落结构的分析发现,秸秆施用量为5%时高砂土壤古菌群落显著不同于秸秆施用量为1%和2%的土壤,而1%和2%秸秆施用量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对黄泥土,仅秸秆施用量为1%和2%时古菌群落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进一步探究土壤古菌群落迁移的驱动因子,冗余分析(RDA)发现,pH和C/N比是秸秆还田下两种类型土壤古菌群落迁移的重要影响因子。综合分析认为,秸秆还田主要通过改变土壤性质来调控古菌群落结构,而不同类型土壤的古菌群落结构对秸秆还田的�
王宁赵亚慧艾玉春艾玉春汪吉东张永春
关键词:秸秆还田演替规律
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黄河故道区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优化氮肥施用方式、提升土壤有机碳(SOC)水平是黄河故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持续3年的田间定位试验方法,探究减量施氮、秸秆还田和蚯蚓接种对江苏省黄河故道区沙质潮土团聚体构成及其SOC含量及活度等指标的影响。试验共设农民习惯施氮[FN:690 kg/(hm^(2)·年)]、减量施氮[RN:540 kg/(hm^(2)·年)]、减量施氮+秸秆还田(RS)、减量施氮+秸秆还田+接种蚯蚓(SE)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FN处理相比,RN处理下SOC含量有增加趋势,且其增加部分主要来源于小团聚体(>0.250~2.000 mm)比例及其所结合的SOC含量的提升。RS处理相对RN处理,全土SOC含量提高8.58%,且大团聚体SOC含量显著增加27.7%,但两者团聚体构成无显著差异。在RS处理基础上接种蚯蚓(SE)后,>0.250~2.000 mm小团聚体比例及其SOC贡献量分别显著下降33.3%和44.1%,导致全土SOC含量降低16.1%,这可能与秸秆还田下,0.250~2.000 mm小团聚体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贡献量高于其他粒径团聚体,在蚯蚓活动影响下可能更易于被利用分解有关,各处理下的作物产量并无显著差异。综上,在该地区通过接种蚯蚓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SOC水平的可行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土壤小团聚体是影响黄河故道区沙质潮土SOC固持的关键因素;相比常规施氮,减量施氮配合秸秆还田是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手段。
朱翰绅徐聪吴迪刘昊贶李冠霖纪程汪吉东汪吉东
关键词:秸秆还田土壤有机碳土壤团聚体
共1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