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加
- 作品数:39 被引量:8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TGF—β与BMP—7在原发性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析
-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在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以了解TGF-β与bFGF在原发性FSGS发...
- 吴伟岚卫敏江沈加
- 文献传递
- 无症状尿检异常172例临床和病理分析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分析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的肾脏病理,了解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的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内肾脏科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172例无症状尿检异常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尿检结果分为单纯性血尿组(149例,86.6%)、单纯性蛋白尿组(7例,4.1%)和血尿合并蛋白尿组(16例,9.3%),所有患儿排除感染、结石、肿瘤及继发性肾炎并进行肾活检作光镜、免疫病理和电镜检查。结果 172例患儿的病理分型显示:肾小球轻微病变115例(66.9%)、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22例(12.8%)、IgA肾病13例(7.6%)、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11例(6.4%)、薄基膜病4例(2.3%)、其他7例(4.1%)。血尿合并蛋白尿组中肾小球轻微病变占31.3%,IgA肾病占50%。单纯性血尿组中肉眼血尿患儿的肾脏病理中肾小球轻微病变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分别占56.3%和25.0%。结论幼儿园入园尿检和入学尿检有利于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疾病。尿检异常中单纯性血尿需要密切随访,血尿合并蛋白尿和肉眼血尿患儿的应尽早进行肾组织穿刺活检。
- 李玉峰金晶董瑜李晓琴沈加吴伟岚卫敏江
- 关键词:肾活检血尿蛋白尿
- 儿童尿路感染和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通过了解尿路感染(UTI)患儿中原发性膀胱输尿管返流(VUR)的发病情况,及时发现膀胱输尿管返流.方法1999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尿路感染患儿143例,按年龄分成三组,比较不同年龄组VUR的发病情况.按尿路感染发生的次数分首次尿感组和反复尿感组,比较VUR发病情况.结果不同年龄组的UTI患儿VUR的发病率依次为36.36%、34.78%和15.09%,有显著性差异(P<0.05).首次尿感组和反复尿感组的VUR发病率分别为13.68%和52.65%,,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1岁以内(包括1岁)的UTI患儿中VUR的发病率显著高于5岁以上的患儿,且易形成肾疤痕,因此UTI患儿应常规行排泄性膀胱尿路X线造影;对1~5岁的UTI病人,由于仍处于肾疤痕的好发期,VUR的发病率也较高,应放宽行排泄性膀胱尿路X线造影的指征而及早发现VUR.反复尿感的患儿根据病情和实验室检查,及时行排泄性膀胱尿路X线造影可早期发现VUR.
- 吴伟岚卫敏江沈加陈敏怡许小幸陈难
- 关键词:儿童尿路感染
- 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变迁和药敏分析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了解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12月,尿路感染收治入院患儿的尿液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其分析.结果102份尿液共培养出菌株114株,菌株以大肠杆菌为主,占65.79%;其次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6.14%)、粪肠球菌(4.39%)、绿脓杆菌(4.39%)、奇异变形杆菌(3.51%)、屎肠球菌(3.51%)等;革兰氏阳性菌,尤其是肠球菌属的检出率上升.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对病原菌的耐药性均在50%以上.第二、第三、第四代头孢的药物敏感性逐渐升高;阿米卡星、环丙沙星的药物敏感性均在50%以上;泰能对杆菌的敏感性最高(98%);呋喃妥因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的敏感性均较高;稳可信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敏感性最高.结论小儿尿路感染病原菌构成仍以大肠杆菌为主.氨苄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头孢唑啉已不能作为小儿尿感的首选用药.第三代头孢、呋喃妥因可作为首选用药.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可作为较大儿童的选择用药.泰能、马斯平可作为危重病例和顽固病例的用药.稳可信可作为革兰氏阳性菌的重要药物.但应在用药之前作尿液的培养、菌计和药敏,并根据药敏指导用药.
- 卫敏江吴伟岚沈加朱建幸
- 关键词:儿童尿路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
- 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新生儿治疗及预后影响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对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PA/IVS)和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CPS/IVS)新生儿早期治疗及近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28例有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PBPV)手术指征的PA/IVS或CPS/IVS患儿根据有无产前诊断分为产前组(n=15)及产后组(n=13)。产前组于胎儿期明确诊断后即制定干预方案,产后组自外院转诊并明确诊断后制定干预方案。所有患儿均于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在新生儿期接受PBPV,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时随访,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情况、心脏彩色超声及介入术中的测量值。结果 28例患儿接受PBPV平均日龄为(7.53±3.18)d,平均体质量为(3 102.32±708.40)g,其中PA/IVS 9例,CPS/IVS 19例,随访时间(18.82±5.22)月,无死亡病例。产前组入院日龄及首次治疗日龄明显小于产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产前组血流动力学较产后组稳定,产后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随访过程中,两组再介入率、双心室循环情况及术后1年右室和肺动脉瓣的发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诊断有助于对PA/IVS及CPS/IVS患儿的早期干预,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汪晴杨健萍沈加陈笋武育蓉孙锟
- 关键词:产前诊断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
- 泌尿道感染患儿膀胱输尿管返流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泌尿道感染儿童膀胱输尿管返流(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加强对VUR的认识,提高检出率。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儿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因泌尿道感染入院患儿90例,通过排泄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和(或)直接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DRNC)明确诊断VUR共40例。分别根据泌尿道感染发生次数及不同年龄,分为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5岁和≤5岁组;分析VUR在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不同年龄组发病率情况。通过肾静态皮质显像(DMSA)检测肾瘢痕,分析年龄与VUR的级别、肾瘢痕的关系。剖析胎儿超声检查异常、生后VUR和肾瘢痕的发生情况。结果VUR的发病率在首次泌尿道感染和1次以上泌尿道感染组、>5岁和≤5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7,4.409Pa<0.05)。年龄与VUR的级别、年龄与肾瘢痕均呈负相关(r=-0.342,-0.348Pa<0.05)。反复泌尿道感染、≤5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VUR的发生率高。年龄越小发生肾疤痕和高级别VUR的可能性越大。胎儿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患儿,发生高级别VUR和肾瘢痕的可能性大。结论反复泌尿道感染、≤5岁的泌尿道感染患儿、胎儿B超检查显示肾积水的患儿应及时行VCUG和DMSA,及时发现、监测VUR和肾瘢痕。
- 吴伟岚卫敏江陈敏仪冯秀艳沈加
- 关键词:膀胱输尿管返流泌尿道感染儿童
- Simmons导管在小婴儿危重型肺动脉瓣狭窄及室间隔完整性肺动脉闭锁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焦先婷汪晴赵莉晴王鉴武育蓉沈加陈笋孙锟
- DCN与TGF-β1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生长的影响及信号转导途径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探讨饰胶蛋白聚糖(decorin,DCN)与外源性小剂量(2ng/ml)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对大鼠肾系膜细胞(MsC)生长的影响及二者对MsC相关信号转导途径的相互作用。方法经脂质体介导将DCN转染体外...
- 冯秀艳卫敏江吴伟岚沈加陈慧敏苏宛华
- 文献传递
- Fas诱导细胞凋亡时caspase-3的活化是细胞周期依赖的
- 本研究小组曾发现T淋巴细胞瘤细胞凋亡存在细胞周期依赖性。本研究通过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B淋巴细胞瘤被Fas诱导细胞凋亡时,发现细胞周期各亚期细胞内活化caspase-3的表达量,发现G1亚期的细胞最先发生caspase-3...
- 林芊沈加吴伟岚卫敏江谈珍施君董华腾李玉峰
- 文献传递
- 977例儿童肾活检病理及临床分析
- 李玉峰卫敏江吴伟岚陈慧敏沈加董瑜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