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
- 作品数:14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单管法和双管法硬膜外腔麻醉用于子宫切除术对循环影响的比较
- 2001年
- 子宫切除术应用乙,单管法硬膜外麻醉,常会遇到骶神经阻滞不全,当手术牵拉子宫和阴道时,病人常主诉疼痛,伴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和循环系骤变等内脏牵拉反应,为提高子宫切除术中的骶神经阻滞有效率,本文采用单管法和双管法硬膜外腔麻醉,观察对比两法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今报告如下。
- 沈华蔡云彪
-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硬膜外腔麻醉双管法骶神经腹肌肌紧张
- 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镇痛时0.5%罗哌卡因有效容量测定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采用Dixon上下序贯法测定胸腔镜手术镇痛时竖脊肌平面阻滞中0.5%罗哌卡因的有效容量。方法选取2020年1-9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患者31例,均根据手术部位在超声引导下行相应脊神经节段的0.5%罗哌卡因竖脊肌平面阻滞。0.5%罗哌卡因初始容量为35 mL,若第1例患者达到最佳有效镇痛标准则第2例患者的药物容量下降1个阶梯即减少2 mL,相反若第1例患者未达到最佳有效镇痛标准则第2例患者药物容量需增加2 mL,以此类推,直至出现7个无效容量的拐点。同时符合以下3项标准即判断达到最佳有效镇痛标准:(1)手术开始切皮时生命体征无明显波动(平均动脉压及心率上升不超过切皮前的20%);(2)术后患者苏醒拔管时无疼痛相关躁动;(3)术后2 h未使用补救性镇痛药物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采用Probit回归分析法计算50%有效容量(EV_(50))、95%有效容量(EV_(95))及其95%CI。结果共30例患者完成试验,男21例、女9例,年龄为(60.0±6.8)岁,BMI为(22.7±3.1)kg/m^(2),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级9例、Ⅲ级21例。18例(60.0%)患者达到最佳有效镇痛,0.5%罗哌卡因的EV_(50)为23.6 mL(95%CI 21.8~25.0 mL),EV_(95)为26.9 mL(95%CI 25.3~35.2 mL)。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血肿、局部麻醉药中毒、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镇痛时,0.5%罗哌卡因达到最佳有效镇痛标准的EV;为23.6 mL、EV;为26.9 mL。
- 施海峰沈华许华楼怡
- 关键词:胸腔镜检查罗哌卡因
- 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应用胸腔阻抗法监测喉罩七氟醚吸入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ASAI或Ⅱ级择期在全麻下实施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醚吸入组(I组)和丙泊酚静脉组(1I组)。观察两组诱导及清醒情况。在麻醉诱导前(To)、插入喉罩前(T1)、插入喉罩后即刻(T2)、切皮即刻(L)、拔除喉罩前(L)、拔除喉罩后即刻(]r5)记录SpO:、P盯C02、HR、MAP、每搏输出量(SV)、循环阻力(SVR)和加速指数(ACI)。结果两组清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c时比较,T。、T2时I组MAP、SVR均降低(P〈o.05);R时ACI明显下降(P〈O.05);T1、T2时Ⅱ组HR减慢、MAP、SV、SVR均下降(P〈0.05);T1~L时ACI均下降(P〈0.05);T1、T2时Ⅱ组MAP、SV均低于I组(P〈0.05);R时HR慢于I组(P〈O.05);T,时ACI低于I组(P〈O.05)。结论七氟醚吸人麻醉用于乳腺癌根治术,血流动力学更趋稳定,手术期间可维持接近正常生理状态的心输出量和体循环阻力,全麻后苏醒平稳。
- 陈轶菁沈华汪春英
- 关键词:七氟醚喉罩血流动力学乳癌根治术
- 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老年患者术中应激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老年骨科患者术中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全麻组、电针复合全麻组(简称复合电针组)、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简称复合右美组)及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复合全麻组(简称针药复合组),各14例。记录各组各时间点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各项监护指标,术前、术后神经心理学指标(简易智力检查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各时间点血糖水平,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及患者住院天数。结果:术后各时间点针药复合组简易智力检查评分高于单纯全麻组(P<0.05);术后72h内,针药复合组疼痛评分低于其他三组(P<0.05);针药复合组术中循环系统指标及血糖水平更稳定;针药复合组术后意识恢复时间最短(P<0.05);四组术后呼吸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骨科患者手术中采用电针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能够稳定围术期血糖、术中循环系统指标水平,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降低术中应激水平。
- 严兆霞周正清陈轶菁沈华陈瑜许华
- 关键词:电针针药复合麻醉老年围术期应激
- 右美托咪定对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糖变异性及血栓素A_2和前列环素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糖变异性及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平衡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岁,ASAⅡ或Ⅲ级,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糖化血红蛋白(HbA1c)>6.5%。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至术毕分别泵注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C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静注芬太尼3μg/kg、维库溴铵0.1mg/kg、丙泊酚1~2mg/kg麻醉诱导,BIS≤50并维持3min后行气管插管。分别于插管和拔管前后测定血糖值及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并计算血糖变异系数(GluCV)。结果插管和拔管前后两组TXB2和6-keto-PGF1α均显著升高(P<0.05);且D组TXB2明显低于C组(P<0.05),6-keto-PGF1α明显高于C组(P<0.05);C组TXB2/6-keto-PGF1α显著升高,且明显高于D组(P<0.05)。D组GluCV显著小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全麻插管和手术创伤所诱发的应激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糖波动,改善TXA2和PGI2的平衡。
- 沈华陈轶菁
- 关键词:血糖变异性6-酮-前列腺素F1Α前列环素血栓素A2血栓素B2
- 电针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在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组(A组)及单纯竖脊肌平面阻滞组(B组),每组20例。两组均进行竖脊肌平面阻滞,A组全程进行电针穴位刺激,B组模拟电针穴位刺激措施但不通电刺激。记录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和右美托咪定、瑞芬太尼(按照舒芬太尼的10倍剂量换算成等效瑞芬太尼剂量)、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记录术前、切皮前、术后1 h PaCO^(2)以及术中PaCO^(2)最高值,术后1 h、24 h VAS疼痛评分,术后24 h内进行补救镇痛的例数,术前WBC及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计数及其与术后第1天的差值;记录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头晕、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术中PaCO^(2)最高值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右美托咪定用量和术中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PaCO^(2)(术前、切皮前及术后1 h)、VAS疼痛评分(术后1 h、24 h)、术后24 h内进行补救镇痛例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WBC、NEU计数以及术后第1天WBC、NEU与术前的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电针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非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可降低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且术中PaCO^(2)升高程度较小,呼吸更加平稳。
- 施海峰沈华许华
- 关键词:电针麻醉非气管插管胸腔镜手术穴位
- 电针内关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高血糖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 探讨电针内关联合α2AR激动剂右美托咪定对高血糖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D组(右美托咪定)、A组(电针)和N组(电针内关联合右美托咪定)。4组患者局麻下行左侧桡动脉及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分别于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拔管后即刻(T2)、拔管后60 min(T3)采集静脉血5 m L,测定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浓度,real-time PCR测定Bcl-2和Bax mRNA表达变化。心肌肌钙蛋白I、B型钠尿肽于术前一天(T0)、插管后即刻(T1)、拔管后即刻(T2)、术后69 h(T3)采集静脉血样进行测定。结果 进行插管手术后,对照组c Tn I和BNP均随时间(T0T3)明显升高(P〈0.05),D组和N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T0相比,T1T3血清SOD和NO活性均有所下降,而MDA的浓度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较,A组患者SOD和NO、MDA的变化无显著差异,而D组和N组患者3个指标均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Bcl-2的表达随T0T3有所下降,但是变化无显著差异。D组患者在T1T3时间,Bcl-2表达有所上调,可以达到1.5倍左右,而N组在T1T3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Bcl-2的表达均达到T0时间的2倍多。对照组、A组Bax表达随时间T1T3逐渐升高,可达到2倍,与对照组相比,D组Bax表达仍可到达T0的1.5倍左右,N组Bax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调(P〈0.05)。结论 内关穴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加强a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定的作用。
- 周正清沈华陈轶菁
- 关键词:内关围术期心肌保护
- 电针预处理联合α2AR激动剂对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联合α2肾上腺素能受体(α2AR)激动剂对围手术期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患者120例,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A组)、电针组(C组)、α2AR组(D组)和针药复合组(N组),每组30例。记录4组术前1 d、术后1 d HRV各项指标,具体为SDNN、SDANN、rMSSD、pNN50、LF、HF、LF/HF及TP;同时记录插管前(T0)、插管后即刻(T1)、插管后5 min(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5 min(T4)、拔管后60 min(T5)、拔管后180 min(T6)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N组各时点HR、MAP与T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T1~T6时点HR、MAP较T0明显升高(P<0.05),C组、D组T1~T4时点HR、MAP较同组T0明显升高(P<0.05);N组T1~T6时点HR、MAP明显低于A组(P<0.05),T1~T4时点HR、MAP明显低于C、D组(P<0.05);C组、D组T5、T6时点HR、MAP明显低于A组(P<0.05)。与术前1 d比较,A组术后1 d LF、HF、LF/TF、TP均明显增高(P<0.05),A组、D组术后1 dSDDN、SDANN、rMSSD、pNN50明显降低(P<0.05);C组、D组、N组术后1 dLF、HF、LF/TF、TP较A组均显著降低(P<0.05);C组、N组术后1 dSDDN、SDANN、rMSSD、pNN50较A组、D组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联合α2AR激动剂改善心脏交感/迷走神经的平衡状态,更好地维持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 陈轶菁沈华周正清陈谦陈磊赵小敏陈潇毅朱俊陈云飞
- 关键词:电针围手术期心率变异性平均动脉压心率
- 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盐酸艾司氯胺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困难气道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引导清醒经鼻气管插管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术前评估存在困难气道、需清醒气管插管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舒芬太尼+右美托咪定组(F组)和盐酸艾司氯胺酮+右美托咪定组(S组)。两组均于10 min内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1 μg/kg,随后F组分两次各给予舒芬太尼0.1 μg/kg静脉注射,S组分两次各给予艾司氯胺酮0.1 mg/kg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入室后平静5 min (T 0)、第1次置入纤支镜即刻(T 1)、第2次置入纤支镜即刻(T 2)、第3次置入纤支镜即刻(T 3)、插管后即刻(T 4)、插管后1 min (T 5)时的心率、MAP、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 RR)、SpO 2、Ramsay镇静评分,T 1~T 5时插管情况(包括呛咳、插管舒适度、插管后耐受性),插管过程中患者呼吸抑制及低氧血症发生情况,插管成功连接呼吸机后的第1个P ETCO 2,术后24 h随访情况(记忆、不良反应、插管满意度)。 结果:与T 0时比较:F组T 1、T 2时心率降低,T 1、T 3~T 5时MAP降低,T 2~T 5时RR降低,T 1~T 5时SpO 2降低,T 1~T 5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 P<0.05);S组T 1~T 2时RR降低,T 1~T 5时SpO 2降低,T 1~T 5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与T 1时比较:F组T 2~T 5时RR降低,T 3~T 5时SpO 2降低,T 2~T 5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S组T 2~T 5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与T 2比较:F组T 3~T 5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 P<0.05);S组T 3~T 5时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升高( P<0.05)。与F组比较:S组T 1、T 3、T 4时MAP升高,T 4、T 5时RR增加,T 3~T 4时SpO 2升高,呼吸抑制发生率较低,插管成功连接呼吸机后第1个P ETCO 2明显较低( P<0.05)。两组患者T 1~T 5时呛咳、插管舒适度、插管后耐受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
- 油文静张永燕洪唐敏沈华许华楼怡
- 关键词:舒芬太尼经鼻气管插管困难气道
- 腹部手术后硬膜外吗啡和静脉芬太尼镇痛的比较
- 2002年
- 沈华蔡云彪
- 关键词:腹部手术吗啡芬太尼术后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