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眼神经三角的显微解剖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动眼神经三角的显微解剖,为术中动眼神经的保护提供解剖参考。方法经血管灌注后观测10例(20侧)尸头的动眼神经三角及其毗邻。结果动眼神经三角由前岩床突韧带、后岩床突韧带、床突间韧带三边构成。动眼神经由动眼神经三角中央处穿入海绵窦,动眼神经入海绵窦处距离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发起处向后2~7mm,平均5mm。其外上方与脉络膜前动脉相邻,内上方与后交通动脉相邻。滑车神经从动眼神经的后外侧进入海绵窦,在海绵窦外侧壁的后方位于动眼神经下方行走。结论动眼神经三角解剖结构毗邻复杂,前岩床突韧带、后岩床突韧带、后床突、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发起处是术中较好的解剖标志。在鞍区、鞍旁、岩尖等手术时应特别辨认和保护动眼神经。
- 崔壮沙成
- 关键词:动眼神经
- 急性脊髓损伤时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通过观察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TMS MEP)在急性脊髓损伤时的表现及其与功能预后的关系 ,探讨TMS MEP于临床手术时在脊髓运动功能监测中的应用。方法 32只家兔被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了解麻醉及手术对实验的影响 ,另 3组动物为脊髓损伤组 ,观察脊髓损伤后动物TMS MEP和运动功能的变化情况以及脊髓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TMS MEP在脊髓损伤后有不同程度的恶化但并未完全消失的动物 ,大部分动物的运动功能能基本恢复正常 ;脊髓损伤后TMS MEP完全消失但其后 1h内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的动物 ,其运动功能可以大部保存 ;对于TMS MEP在脊髓损伤后完全消失而且后来一直未见有恢复迹象的动物 ,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大多较差。结论TMS MEP监测对脊髓的损伤非常敏感 ,伤时TMS MEP的表现与其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很好的相关性 。
- 谢红雯刘树山吴承远沙成王大明王长春杨玉明裴傲
- 关键词:脊髓损伤运动诱发电位手术中经颅磁刺激
- 经口咽前路减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总结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减压的显微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分析 11例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前路减压术的术前准备、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及手术结果。结果 :本组11例寰枢椎脱位病人中 ,先天性寰枢椎脱位 6例 ,齿状突骨折伴脱位 3例 ,齿状突发育不全合并局部结缔组织增生 2例。随访 0 .5~ 9.0年 ,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者 10例 ,其中恢复轻体力劳动者 7例 ,生活自理 3例 ;1例临床症状无变化 ,无死亡。结论 :寰枢椎脱位经口咽入路行显微外科减压可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 ,降低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 姜宏志杨玉明袁庆国谢红雯沙成
- 关键词:寰枢椎脱位显微外科前路减压
- 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143例,老年组92例,年龄65~82岁;中年51例为对照组,年龄40~62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人路开颅,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对未发现明确责任血管或血管压迫难以解除的患者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随访时间2.1~2.6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术疗效等。结果老年组接受MVD手术的患者87例,术后疼痛完全缓解78例,部分缓解9例,随访79例,复发4例(5.1%);对照组接受MVD手术者49例,疼痛完全缓解45例,部分缓解4例,随访46例,复发3例(6.5%),两组疗效和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术后有3例出现无菌性脑膜炎,听力下降、脑脊液漏、肺部感染、谵妄各1例;对照组无菌性脑膜炎、术后耳鸣及脑脊液漏各1例,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MVD治疗患者无面部感觉障碍。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的患者老年组5例,术后仅有1例偶有轻微疼痛,但无需药物治疗,4例疼痛均缓解;对照组2例疼痛均缓解,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面部感觉障碍;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老年患者的手术有其自身的特点,但如果处理得当,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及较高的手术安全性。
- 谢红雯姜宏志袁庆国沙成杨玉明王大明
-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后并发症减压术外科
-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急性卒中垂体腺瘤(附15例报告)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急性卒中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治疗的急性卒中垂体腺瘤患者15例,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9.0岁,术前均行头CT、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手术采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36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对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急性卒中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 裴傲崔壮王作伟沙成
- 关键词:内镜垂体卒中垂体腺瘤
- 卒中型垂体腺瘤的诊断与治疗
- 2003年
- 垂体腺瘤卒中是指垂体腺瘤因出血或梗塞引起的一组综合征.多表现为突发头痛、短期内视力下降、视野障碍、眼肌麻痹等,重者可昏迷.我院神经外科自1989年10月至2000年11月共收治垂体腺瘤卒中病人22例,占同期垂体腺瘤病人的13.5%,其中20例手术治疗,总结如下.
- 路威沙成张宁
- 关键词:垂体腺瘤卒中外科手术
- 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的病理和影像学特点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DNT)的病理诊断分型和影像诊断。方法对3例DNT作回顾性分析并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DNT中,1例为单纯型DNT,2例为复杂型DNT。3例在病理上均见特殊胶质-神经原成分(SGNE)。2例行头部CT扫描,1例右额皮层低密度灶,1例无异常。3例均行MRI检查,均表现为皮层内T1低信号、T2高信号影,边界清楚,周边无水肿;2例行增强扫描,均见环形增强。结论SGNE是DNT的病理学特征;MRI影像上DNT表现为周边无水肿脑皮层内病灶。当缺乏DNT典型病理特征时,诊断须结合临床表现、MRI影像特征综合做出。
- 袁庆国谢红雯沙成姜宏志王大明
- 关键词:脑肿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瘤癫痫神经病理学
- 神经束膜囊肿的显微外科治疗
- 2002年
- 沙成谢红雯路威杨玉明王兴文刘树山
- 关键词:显微外科
- 脊髓栓系综合征的诊治特点
- 2006年
- 目的:探讨脊髓栓系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2005年收治的38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以及显微手术圆锥松解、终丝切断后的术后效果。结果:本组患者中79%的症状得到改善。21%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在随访过程中其症状亦无继续加重。结论: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显微外科手术切断、充分松解增粗、变短的终丝,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杨玉明姜宏志袁庆国沙成谢红雯王大明
- 关键词:脊髓栓系综合征诊治
-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Rathke囊肿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Rathke囊肿的手术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10年12月治疗的Rathke囊肿患者18例,术前行头部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患者均接受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术中清除囊肿内容物,部分切除囊肿壁。结果该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随访12~24个月,患者症状均有所改善,复查MRI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Rathke囊肿微创、安全的方法。
- 裴傲崔壮王作伟沙成张亚卓
- 关键词:RATHKE囊肿内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