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震军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 3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丁戊奇荒
  • 2篇特大干旱
  • 2篇清代
  • 2篇明代
  • 2篇伐木
  • 2篇干旱
  • 1篇灾害
  • 1篇灾害等级
  • 1篇灾害研究
  • 1篇争夺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态效应
  • 1篇食物
  • 1篇气候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事件
  • 1篇迁移
  • 1篇住宅

机构

  • 8篇陕西师范大学
  • 5篇忻州师范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作者

  • 10篇温震军
  • 6篇赵景波
  • 1篇马延东
  • 1篇宋友桂
  • 1篇程森
  • 1篇马晓华
  • 1篇黄小刚

传媒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学术界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学术研究
  • 1篇冰川冻土
  • 1篇唐都学刊
  • 1篇古今农业

年份

  • 1篇2018
  • 5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07
  • 1篇200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北方中东部地区明清时期的气候事件与气候变化及生态效应
全球气候变化是学界非常重视研究的热点内容,明清小冰期气候变化的研究是该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以往学者们对明清时期气候变化研究较多,但本文研究的视角、研究思路、具体研究内容等方面与以往研究有较大的不同。本文研究的目的...
温震军
关键词:明清时期气候事件气候变化生态效应
文献传递
西安北郊草店村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根据野外考察、粒度分析及历史文献资料,研究了西安北郊草店村剖面在距今900~660 a形成的渭河漫滩沉积和洪水变化。结果表明,在距今900~660 a形成的草店村剖面洪水沉积分层明显,能够指示洪水事件和洪水深度。草店村剖面洪水沉积厚度为5.25 m,可划分为26个沉积层,指示了26次规模不同的洪水事件。洪水沉积厚度和粒度成分显示,草店村剖面的26个洪水事件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2m;剖面下部第17~第26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4.0~7.0 m,河床水深为6.2~8.5 m;中部第8~第16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3.0~5.0 m,河床水深为6.6~9.0 m左右;上部第1~第7层沉积时漫滩上的洪水深度为2.2~3.0 m,河床水深为7.2~8.6 m。草店村剖面中部和下部的洪水沉积以中砂和细砂为主,剖面上部以粉砂和极细砂为主,指示的洪水规模比距今120 a来西安渭河洪水显著大。草店村剖面中的第12、16~26层代表的是特大洪水事件。西安北郊渭河在距今900~660 a发生的大洪水主要是由当年降水量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赵景波温震军马延东黄小刚宋友桂
关键词:洪水事件洪水成因
“丁戊奇荒”背景下的山西生态系统剧变及社会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光绪初年的特大干旱使山西及中国北方多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一次剧变,剧变过程中相继开始出现以下变化:第一,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第二,以人为主体的消费者大量死亡;第三,分解者异常增多,致疫微生物横行导致瘟疫流行。以上三方面变化以及此次生态演变的特殊性显示生态系统出现剧变。夏季风活动异常减弱引起的极端干旱气候是造成生态系统剧变的根本原因。人作为特殊消费者,又是当时消费者的主体,其极端生存行为使生态剧变程度加深。生态剧变的社会影响主要表现为经济、管理、道德法律等多方面社会秩序紊乱,还包括劳动力短缺、救灾压力大等社会多方面的变化。灾后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恢复较快,自然生态系统恢复缓慢。
温震军赵景波
关键词:特大干旱丁戊奇荒
明代晋北伐木纠纷显现的环境和社会信息
2015年
晋北的雁门、宁武、偏头三关一带在明代属边关要地,明中后期,大同总兵在边山地区大肆伐木,引发了山西巡抚与大同总兵之间多次的伐木纠纷。纠纷显示,明初三关一带森林广布,较大的树木多是全新世温暖期森林的遗存,森林和地形结合构成天然军事防御体系是抵御北方游牧骑兵的屏障,但却无资料显示明代人已认识到生态保护的价值。纠纷还显示,三关内、外的人们对三关边防屏障重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一部分人的自私封闭意识与另一部分人的民族正义形成鲜明对比,一些国民的边防危机意识淡薄、地方观念强烈,影响区域之间的合作。
温震军赵景波
关键词:明代
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霜雪灾害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清代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定量分析,研究了该区霜雪灾害等级、阶段、时空变化、周期及其成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共发生霜雪灾害57次,其中轻度10次,中度43次,重度4次。灾害变化可分为1644-1733年、1734-1783年、1784-1833年、1834-1863年及1864-1912年等5个阶段。时间上,灾害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和初春;空间上,灾害主要分布在银川、中卫、平罗、永宁、盐池和定边,共6个地区。同时,小波分析结果表明,灾害存在着4个明显的发生周期,即3 a、6 a、27 a和58 a的周期。降雪或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至0℃以下是造成鄂尔多斯高原西南部霜雪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马晓华赵景波温震军
关键词:灾害等级
五台山环境问题初探被引量:2
2001年
文章用丰富的材料论述了五台山生态环境的历史、现状以及改善生态环境和根治环境污染的几点看法。
温震军
关键词:生态环境环境污染污染治理
明代晋北边关护木研究
2007年
在明代,晋北边关一带属于九边重镇地区之一,由于社会对木材和土地的需求量增大,这一带的森林是不断减少的。森林一但被毁,北部游牧骑兵容易入关。为此,边关将帅、地方官员,上奏皇上,请求下旨,保护边关森林。为了加强森林的防御功能,在明中后期,朝廷令边关军民建设人工林。
温震军
关键词:明代伐木
清代山西乡村聚落的形态和住宅形式
2007年
清代山西乡村集居型聚落集中于山西中部、南部和东南部河谷盆地,以阶状、带状和围墙状聚落形状为多;山西北部、东南部和西部山地、黄土丘陵地带,聚落多以小规模散居型聚落为主。清代山西乡村聚落主要有窑洞、茅草屋、砖瓦房、木屋和石屋等住宅形式,以窑洞分布最为普遍,受乡村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清代山西乡村民众的住宅总体上较为简陋。
程森温震军
关键词:清代乡村聚落住宅形式
崇祯大旱与北方地区的食物等资源的争夺
2017年
崇祯年间,北方地区出现了以连年大旱为主的气候灾害,导致大部分区域粮食歉收或者绝收,野外动植物资源越来越少,人们对食物等资源的争夺现象不断出现。粮食严重短缺和粮食替代品的减少是争夺出现的客观因素。据争夺人群规模划分为个体以及小群体之间的争夺和跨省区的大规模的争夺,据争夺人群个体组成状况划分为部落之间和社会不同阶层之间的争夺。争夺引发的武装冲突使自然生境受到破坏,也使生境中的人(消费者的主体)大量死亡,缓减了生态环境的压力,但争夺带来的环境破坏是主要的环境效应。争夺使众多饥民的生存希望建立、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挽救了当时劳动力的主体。争夺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并使社会逐渐有序化。
温震军赵景波
“丁戊奇荒”背景下的陕晋地区狼群大聚集与社会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光绪初年的北方特大干旱即将结束之际,山西中南部和陕西中部等地出现狼群大聚集与异常活动,并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狼灾事件。狼的数量众多和狼群活动的地域显示狼群主要从陕西和山西以北的草原区迁来。狼群迁移的原因是大旱导致草原地区食物短缺,狼群在陕晋大聚集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在大旱期间出现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旱灾期间,狼群吃掉了众多人和动物的尸体,减缓了瘟疫流行,加快了生态恢复的速度。狼群大聚集给人们的生命、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生态恢复和捕杀狼的行为导致狼群异常活动消失。
温震军赵景波
关键词:光绪初年特大干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