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濑户口烈司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日本京都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英文
  • 2篇早白垩世
  • 2篇化石
  • 2篇白垩世
  • 1篇沙海组
  • 1篇兽类
  • 1篇楔式
  • 1篇哺乳动物

机构

  • 2篇日本京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2篇濑户口烈司
  • 1篇李传夔
  • 1篇胡耀明
  • 1篇王元青

传媒

  • 1篇古脊椎动物学...
  • 1篇第八届中国古...

年份

  • 1篇2005
  • 1篇200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记中国首次发现的“真古兽类”(eupantotherian)化石(英文)被引量:5
2005年
记述了在中国首次发现的采自辽宁黑山县八道壕矿区早白垩世晚期沙海组的一件“eu- pantotherian”(“真古兽类”)下颌骨化石。标本保存了最后两个前臼齿和4个臼齿,它以抬高的下颌角突,半臼齿化的最后一枚前臼齿,臼齿上面积增大但未发育成完整盆形的跟座,尚未形成的facet-5,及加长的最后臼齿等特点有别于所有已知的“eupantotherian”和具有雏形磨楔式臼齿的Kielantherium,被命名为一新属新种,Mozomus shikamai gen.et sp.nov.(鹿间明镇古兽),并由它而创建了一新科,Mozomuridae fam.nov. “Eupantotherian”是早期哺乳动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从无跟座的对齿兽(sym- metrodont)到具有磨楔式(tribosphenic)臼齿兽类的中间类型。早期兽类进化的成功模式是发育成具有磨楔式的臼齿,即在上臼齿上发育出原尖,而下臼齿的跟座形成由3个齿尖围成的盆状。这种结构扩大了牙齿的面积,使咀嚼切割能力更趋完善,今天的有袋类和真兽类均是如此。但在哺乳动物系统发育史上,“eupantotherian”类的化石发现不多,这给探讨具有磨楔式臼齿构造的两大门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的起源带来不少困难和疑惑。而传统上的真古兽类形态分异又很大,并不是一个单系类群。其中有跟座发育较好者,如peramurans有可能更接近具有磨楔式臼齿兽类的基部位置,本文记述的Mozomus shikamai也应属于这一类型。具有雏形的被认为处于基干上的磨楔式臼齿类化石,迄今只有两种,即发现在英国早白垩世地层中的滨齿兽(Aegialodon)和蒙古早白垩世晚期Hoobor层的Kielantherium,前者仅有一颗下臼齿,后者由一枚下臼齿和一具有4颗臼齿的下牙床为代表。两种化石在分类上被归入单一的滨齿兽目(Order Aegialodontia Butler,1978),视为Boreosphenidans的基干(stem)。本文记述的Mozomus,其时代与Kielantherium的大体相当,在大小、齿式及臼齿形态上与后者
李传夔濑户口烈司王元青胡耀明常征路
关键词:早白垩世沙海组
日本的第一个多瘤齿兽化石(英文)
日本中部的手取群(Tetori Group)发现了一些新的多瘤齿兽类哺乳动物化石。这些化石的时代被认为是纽康姆(Neocomian)早期,它们代表亚洲最古老的多瘤齿兽类之一。形态特征表明它们与Cimolodonta亚目的...
高田大考松冈广繁濑户口烈司
关键词:早白垩世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