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两忠

作品数:24 被引量:81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9篇麻醉
  • 5篇镇痛
  • 5篇手术
  • 5篇芬太尼
  • 4篇术后
  • 4篇静脉
  • 4篇给药
  • 4篇布托
  • 4篇布托啡诺
  • 3篇舒芬太尼
  • 3篇苏醒
  • 3篇全麻
  • 3篇罗哌卡因
  • 3篇静脉麻醉
  • 3篇静脉注射
  • 3篇鼻腔给药
  • 2篇硬膜
  • 2篇躁动
  • 2篇镇痛效果
  • 2篇术后镇痛

机构

  • 19篇成都大学
  • 4篇成都铁路中心...
  • 1篇渠县人民医院

作者

  • 23篇王两忠
  • 10篇邓磊
  • 7篇王雄
  • 6篇杨帅
  • 4篇王雄
  • 4篇何斌
  • 3篇陈勇
  • 2篇华丽
  • 2篇懂礼
  • 2篇姜敏
  • 2篇何斌
  • 2篇何苗
  • 1篇李开南
  • 1篇陈勇
  • 1篇华丽
  • 1篇候明勇
  • 1篇董理
  • 1篇魏江涛
  • 1篇魏江涛
  • 1篇文胜利

传媒

  • 5篇四川医学
  • 4篇临床合理用药
  • 3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川北医学院学...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国际泌尿系统...
  • 1篇当代医药论丛
  • 1篇麻醉安全与质...
  • 1篇海军军医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用于无痛肠镜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行无痛肠镜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A组经鼻滴入布托啡诺,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比较2组用药前(T0)、用药后1min(T1)、静脉注射丙泊酚后1min(T2)、2min(T3)、3min(T4)、4min(T5)、术毕(T6)、清醒(T7)时的MAP、HR、SpO2以及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持续时间、OAA/S、肢动情况、丙泊酚总量、麻醉效果。结果 2组MAP、HR在T1~T7较T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在T2~T6较T0、T1、T7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高于B组(P<0.05)。2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持续时间、术中镇静评分(OAA/S)、丙泊酚总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肢动情况。A组麻醉效果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用于无痛肠镜检查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王两忠懂礼邓磊杨帅
关键词:布托啡诺鼻腔给药静脉注射无痛肠镜检查
40例晚期癌症病人PCA镇痛皮下给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观察晚期癌症病人自控镇痛(PCA)皮下给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晚期癌痛病人40例,采用PCA皮下连续输注芬太尼+氟哌啶醇混合液+PCA间断给药,观察镇痛效果、睡眠质量、镇痛前后并发症以及镇痛前后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等情况。结果PCA皮下给药有效镇痛率97.5%,并发症较少,病人睡眠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PCA皮下给药可持续有效控制晚期癌症病人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王雄王两忠魏江涛文胜利
关键词:晚期癌症皮下给药癌痛治疗
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利多卡因复合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拟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予2%盐酸利多卡因10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5 mL行硬膜外麻醉(Ⅰ组)、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Ⅱ组)、2%盐酸利多卡因5 mL复合1%盐酸罗哌卡因10 mL行硬膜外麻醉(Ⅲ组)。三组患者均选择T12~L1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2%盐酸利多卡因3 mL作为试验剂量,再注入10mL局麻药作为初始量。三组患者在术后进行视觉模拟(VAS)疼痛评分、舒适度(BCS)评分和术者满意度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监测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不良反应、感觉神经阻滞情况(采用针刺皮肤法)、切皮前运动神经阻滞情况(采用Bromage评分法)以及入室(T0)、术前(T1)、切皮(T2)、术毕(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呼吸频率(R)。结果三组患者R、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患者MAP低于Ⅰ、Ⅱ组,HR快于Ⅰ、Ⅱ组(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Ⅱ、Ⅲ组低于Ⅰ组(P〈0.05),BCS评分Ⅱ组高于Ⅰ、Ⅲ组(P〈0.05)。Ⅰ、Ⅱ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平面时间显著短于Ⅲ组(P〈0.05)。切皮前Ⅱ、Ⅲ组运动神经阻滞程度优于Ⅰ组(P〈0.05)。Ⅰ、Ⅱ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Ⅲ组(P〈0.05)。Ⅱ、Ⅲ组术者满意度优于Ⅰ组(P〈0.05)。结论 2%盐酸利多卡因7.5 mL复合盐1%酸罗哌卡因7.5 mL行硬膜外麻醉的效果优于其他组。
王两忠董理
关键词:利多卡因酰胺类盐酸罗哌卡因
上腔静脉综合征麻醉抢救及管理一例被引量:1
2017年
患者,男,70岁,167cm,64kg。因"反复头晕、耳鸣14年,加重伴心慌、呼吸困难半月"入院。术前诊断:(1)颈部肿物:性质待诊;(2)多处淋巴结肿大:淋巴瘤?(3)高血压3级(极高危)、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4)位置性眩晕;(5)脑动脉硬化、脑血管供血不足;(6)双鼻窦囊肿。拟在全身麻醉下行"颈部肿物切除活检术"。
何苗邓磊王两忠
关键词:全身麻醉上腔静脉综合征高血压心脏病慢性心功能不全颈部肿物淋巴结肿大
一种用于监测导管与鼻咽通气道的连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监测导管与鼻咽通气道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装置本体、连接组件,所述连接装置本体的顶面开设有通孔,连接装置本体的底面开设有安装孔,连接装置本体的内部为空腔,连接组件与连接装置本体的顶部连接,连接组件与连...
吕顺宋雯王雄王两忠姜敏何斌
文献传递
布托啡诺、曲马多与瑞芬太尼在高血压患者全麻拔管期的临床观察比较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与曲马多与瑞芬太尼对全麻高血压患者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全身麻醉的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I组)、布托啡诺组(II组)、曲马多(III组)和瑞芬太尼组(Ⅳ组)。四组麻醉诱导及维持方式相同。拔管前分别予0.9%等体积生理盐水,0.02mg/kg布托啡诺,2mg/kg曲马多及1μg/kg瑞芬太尼。记录各时点SBP、DBP、HR、SpO2,比较各组拔管时间、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II、III、Ⅳ组患者围术期SBP、DBP、HR、SpO2变化平稳,明显优于I组,恶心、呕吐、躁动等的发生率也少于I组(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拔除气管导管前给予布托啡诺、曲马多及瑞芬太尼均能有效预防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王雄姜敏候明勇王两忠魏江涛
关键词:布托啡诺曲马多瑞芬太尼气管拔管期心血管不良反应
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对肺叶切除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讨菱形肌联合前锯肌平面阻滞(RISS)对肺叶切除手术患者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抽样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8月于我院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及双盲方式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观察组予以RISS阻滞联合静脉镇痛,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按压自控镇痛泵(PCIA)时间、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CD3^(+)、CD4^(+)、CD8^(+)。结果观察组48 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6.25±1.78)vs.(7.59±2.45)]次低于对照组,而首次按压PCIA时间[(12.85±2.85)h vs.(10.25±1.78 h)]长于对照组(t=2.274,、2.833、4.955,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VAS评分、Cor、NE、CD3^(+)、CD4^(+)、CD8^(+)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6、12、24、72 h时点,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15±0.14)vs.(2.45±0.39)分、(2.05±0.31)vs.(3.42±0.59)分、(2.45±0.52)vs.(3.96±0.76)分、(2.11±0.35)vs.(3.02±0.57)分、(1.45±0.19)vs.(2.49±0.37)分(t=20.089、13.162、10.500、8.711、16.010,P<0.05);在术毕、术后24 h、72 h时点,观察组的Cor、NE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1、2 d,观察组的CD3^(+)、CD4^(+)高于对照组,而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ISS用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有利于增强镇痛效果,并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及减小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吴秀东王两忠于晓倩
关键词:前锯肌胸腔镜手术镇痛应激反应
布托啡诺不同给药方法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麻醉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可行性。方法: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经鼻腔给药组(A组)、静脉注射组(B组),布托啡诺20μg/kg分别经鼻滴入、经静脉注射。用药后2 min均缓慢静脉注射丙泊酚1~3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即开始检查,持续泵注丙泊酚50μg.kg-1.min-1,术中视患者情况酌情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记录用药前(T0)、用药后1 min(T1)、静脉注射丙泊酚后1 min(T2)、纤维支气管镜进入鼻道(T3)、进入声门(T4)、进入主支气管(T5)、进入叶支气管(T6)、活检(T7)、术毕(T8)、清醒(T9)时的MAP、HR、SpO2,诱导时间、检查持续时间、呛咳情况、肢动情况、苏醒时间。术中以利多卡因、麻黄碱、艾司络尔对症治疗,并记录用药次数、术后恶心、呕吐、嗜睡等情况。结果:两组MAP、HR在T1~T9较T0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在T2~T7较T0、T1、T8、T9低,但SpO2在T2~T7时A组明显高于B组(P<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者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P<0.05)。患者舒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SpO2<85%、心律失常及肢动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检查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托啡诺经鼻腔给药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效果优于静脉注射。
王两忠懂礼邓磊杨帅
关键词:布托啡诺鼻腔给药静脉注射纤维支气管镜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较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比较芬太尼、舒芬太尼经鼻腔给药和静脉注射用于治疗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烦躁的效果。方法:选择瑞芬太尼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出现苏醒期躁动的患者160例,随机均分为4个组:芬太尼经鼻腔给药组(A组),芬太尼静脉注射组(B组),舒芬太尼经鼻腔给药组(C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组(D组),于停止泵注瑞芬太尼前5 min分别予芬太尼1μg/㎏经鼻腔滴入、芬太尼1μg/㎏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1μg/㎏经鼻腔滴入、舒芬太尼0.1μg/㎏静脉注射。各组患者分别在用药前后进行VAS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RSS躁动评分以评价药物治疗效果,记录麻醉前(T0)、给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镇痛前(T1)、停瑞芬太尼后(T2)、拔除气管导管后2 min(T3)、拔除气管导管后5 min(T4)、拔除气管导管后10 min(T5)的HR、MAP、潮气量(VT)、呼吸频率、SpO2。结果:与用药前比较,4组患者用药后VAS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均降低(P<0.05),Ramsay镇静评分较用药前均明显升高(P<0.05)。4组MAP和HR在T3~T5高于T0~T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B组、D组VT、呼吸频率、SpO2在T3~T5低于A组、C组(P<0.05)。但C组麻醉效果优于A组。结论:舒芬太尼经鼻腔给药治疗瑞芬太尼复合全麻苏醒期烦躁的效果优于另外3组。
王两忠董礼邓磊杨帅
关键词:芬太尼舒芬太尼鼻腔给药静脉注射躁动
罗哌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高原地区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高原地区无痛人工流产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01/2018-09期间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高原地区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44例,根据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64)与观察组(n=80),对照组给予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组给予罗哌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记录2组患者在麻醉前(T_1)、麻醉后2 min(T_2)、术毕1 min(T_3)时的生命体征,观察患者麻醉效果,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的总用量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8. 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9. 1%(P <0. 05)。两组T_2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低于T_1与T_3时间点(P <0. 05),2组T_1与T_3时间点在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丙泊酚总用量低于对照组(P <0. 05),苏醒时间和离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低血压、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 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 9%(P <0. 05)。结论罗哌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高原地区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能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麻醉效果,减少静脉麻醉药的用量,加快患者苏醒,缩短离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
邓磊何苗王两忠余军
关键词:罗哌卡因宫颈旁神经阻滞无痛人工流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