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妤
- 作品数:13 被引量:32H指数:5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牙周膜牵引成骨不同牵引速率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牙周膜牵引成骨中不同牵引速率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及在牵引频率一定情况下的最适牵引速率,为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将7只犬的下颌左右两侧随机分组,按每天牵引速率分为0.2、0.6、1.0mm/d三组和常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固定牵引频率1次/天,每组分别以不同的牵引速率(0.2、0.6、1.0mm/d)进行牵引,牵引1周后维持3d。常规对照组使用镍钛螺旋拉簧对移动牙施力1周。取材行HE、Mallory's三色染色,观察移动牙张力侧牙周组织改建。结果0.2mm/d组和0.6mm/d组移动牙张力侧牙周膜显著增宽,均显著宽于常规对照组,牙周膜细胞丰富,血管扩张,有明显新骨生成;1.0mm/d组牙周纤维断裂,组织水肿,未见新骨的生成。结论与常规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牵引成骨能促进牙周组织改建,加快牙齿移动。但是牙周膜存在承载极限,在其极限范围内,牙周膜改建随牵引速率的增加更加活跃,超过其极限范围,牙周膜改建停止,出现永久性损伤。
- 黄丽王妤杨正徐小梅黄跃杨四维
- 关键词:牙周膜牵引成骨组织学
- 拔牙矫治对颅面生长影响的研究现状
- 2008年
- 拔牙矫治在正畸治疗中占有相当比例,而正畸患者多为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治疗前后颅颌面变化显著,其变化可能为生长因素或正畸治疗的结果。该文就正畸拔牙治疗对颅面生长发育的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 王妤杨四维
- 关键词:拔牙正畸治疗
- 36例下切牙先天缺失正畸治疗的临床体会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下切牙先天缺失的矫治设计。方法以伴有下切牙先天缺失的36例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下切牙缺失的部位、数目、错类型、矫治方法进行分析,并对缺失1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和下颌1颗非缺牙侧第一前磨牙的病例及缺失2颗下中切牙、拔除上颌2颗第一前磨牙的病例的Bolton指数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36例患者正畸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两组拔牙病例之间的Bolton指数全牙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牙比和前牙不调量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先天缺1颗下中切牙上下颌均需拔牙者,在下颌非缺牙侧选择拔1颗前磨牙比拔1颗中切牙对Bolton指数影响要小。
- 黄素华杨四维马晨博王妤
- 关键词:下切牙先天缺失矫治设计BOLTON指数
- 正畸片段弓法治疗牙槽突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正畸片段弓法在牙槽突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近两年来接收的118例牙槽突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患者住院时间的单双数为依据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正畸片段弓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采用正畸片段弓法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4.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对照组采用牙弓夹板固定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6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牙槽突骨折患者正畸片段弓法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
- 王妤
- 关键词:牙槽突骨折
- 一种口腔正畸高位可调式牵引钩及正畸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口腔正畸高位可调式牵引钩及正畸装置,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包括牵引部、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牵引部通过连接部与夹持部活动连接,所述牵引部包括固定部、牵引杆和横向杆,所述固定部和横向杆通过竖直的牵引杆连接...
- 王妤
- 文献传递
- 拔牙矫治对颅面硬组织生长影响的初步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青春期拔牙矫治对颅面生长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按照纳入标准选择21例非拔牙及21例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的错患者,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比较分析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后的颅面生长变化。结果与非拔牙组相比,拔牙组SNA角、ANB角、Ptm-A、MP-SN角、ANS-Me、N-Me、ANS-Me/N-Me比值减小。结论拔牙矫治对上颌骨及下面高的生长有一定影响,可能使下颌平面相对于前颅底平面逆时针旋转。
- 王妤温秀杰
- 关键词:拔牙正畸治疗颅面硬组织
- 上颌小唇弓式斜面导板矫治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颌小唇弓式斜面导板矫治器,包括上颌斜面导板,所述斜面导板上连接有与上牙外表面紧密贴合的唇弓,所述唇弓由一根钢丝弯制而成,其两端固定于斜面导板内,所述钢丝两侧对称设有倒“U”型弯曲部,所述弯曲部位于相...
- 陈瑶温秀杰董天贞王妤
- 文献传递
- 防钢丝滑脱改良三喙钳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钢丝滑脱改良三喙钳,包括相互铰接的单喙钳体和双喙钳体,所述单喙钳体由钳柄Ⅰ和设置于钳柄Ⅰ前端的一个钳喙Ⅰ构成,所述双喙钳体由钳柄Ⅱ和设置于钳柄Ⅱ前端的两个钳喙Ⅱ构成,两个钳喙Ⅱ之间的间距大于钳喙Ⅰ厚...
- 温秀杰陈瑶聂鑫王妤王尧董天贞
- 文献传递
-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对脊髓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NSC)增殖与分化的影响。方法从14 d胚胎大鼠的脊髓组织中分离培养脊髓NSC,并随机分为3组:EGF组、bFGF组和bFGF+EGF组。通过光镜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脊髓NSC克隆细胞团数量及直径大小,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脊髓NSC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的情况。结果①EGF组培养1、3、7 d后NSC克隆细胞团数量和直径均少于bFGF和bFGF+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EGF组仅在培养1 d时克隆细胞团数量多于bFGF组,在培养3、7 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EGF组分化细胞中神经元比例显著少于bFGF和bFGF+EGF组,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明显大于bFGF和bFGF+EG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FGF和bFGF+EGF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EGF对脊髓NSC克隆形成有一定作用,而bFGF能较好地促进克隆细胞团的形成及生长,两者联合应用在培养早期可显著促进克隆细胞团形成。EGF可诱导脊髓NSC更多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而bFGF则可促进脊髓NSC向神经元分化。
- 温秀杰刘鲁川王尧王妤董天贞陈瑶
- 关键词: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胚胎脊髓神经干细胞
- 微种植体联合自制转矩辅弓在成人双颌骨性前突矫治中的应用研究
- 目的:本研究将微种植体支抗联合自制转矩辅弓和传统强支抗(Nance弓+横腭杆)两种手段应用于成人骨性双颌前突的夭矫治,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硬、软组织变化,评价两种手段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经我院正畸治疗的双颌前突患者32例,...
- 温秀杰赵茜王妤岑颖莫媛媛杨苹珠
- 关键词:微种植体NANCE弓横腭杆支抗双颌前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