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亮
- 作品数:67 被引量:46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河南省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电气工程更多>>
- 人参中miRNA的提取和鉴定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验证人参中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存在。[方法]根据已知人参miRNA序列设计合成2条特异LNA反义寡核苷酸探针,并用地高辛标记。采用通用植物miRNA提取试剂盒提取新鲜人参Total RNA,15%变性PAGE电泳分离小RNA并检测。[结果]Northern blot表明,人参miR482和miR1439等2种miRNA均有表达。[结论]验证了人参中miRNA的存在,为研究人参的疗效机制、临床应用和剂型开发等提供新思路。
- 王颖芳王宇亮韩彬贾真陈艳芬胡旭光李钟孟江
- 关键词:人参MIRNA
- 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64例临床研究
- 2008年
- 目的:观察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8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单用苦参素序贯给药;治疗组再加用解毒复肝合剂。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及HBV-DNA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总体疗效:治疗组66例中,显效22例,有效35例,无效7例,脱落2例,总有效率为89.06%。对照组32例中,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8例,脱落1例,总有效率为74.1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肝功能疗效:与治疗前比较,两组肝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③病毒学疗效:治疗组在抑制HBV-DNA复制、促使HBeAg血清转换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解毒复肝合剂联合苦参素序贯给药对湿热型中度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较好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改善血清病毒学指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作用机制与其恢复肝功能、增强苦参素抗HBV活性等作用有关。
- 党中勤王宇亮吴秀霞张书建王爱军
- 关键词:乙型肝炎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胶囊序贯给药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研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观察茵虎退黄方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hepatitis B virus-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1)营养支持疗法:血浆白蛋白低于30 g·L-1者,给予同型血浆200 m L、体积分数20%人血白蛋白50 m L(两者交替应用),均每周2次,静脉滴注。(2)保肝治疗: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100 m L,注射用促肝细胞生长素120μg,分别加入体积分数5%葡萄糖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每日1次。(3)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分散片0.5 mg,口服,每日1次。(4)人工肝支持治疗(血浆置换):每次置换新鲜同型血浆2 000 m L,每周1次,若血清总胆红素低于正常高限值10倍,即停止人工肝治疗。(5)并发症防治:合并感染者及时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积极预防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茵虎退黄方(茵陈45 g,虎杖30 g,赤芍30 g,茯苓30 g,猪苓20 g,炒白术20 g,郁金20 g,车前子30 g,玉米须30 g)治疗。腹部胀满甚者加大腹皮30 g,炒莱菔子30 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神曲、焦麦芽各20 g,焦谷芽20 g,便秘甚者加麻子仁30 g,生大黄9 g;有齿鼻衄血或皮下瘀斑者,加仙鹤草30 g,三七3 g;有神志异常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每日1丸。以上中药配方颗粒由深圳三九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提供。两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血清肝功能指标如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ALT)、谷草转氨酶(glutamic-oxalacetic transaminase,AST)、血清白蛋白(blood 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等指标改善情况,以及其他生化学指标如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血氨(blood ammonia,AMON))、内毒素(endotoxin,LPS)、肿�
- 党志博党中勤王宇亮赵长普王红霞席玉红
-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 和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
- 2024年
- 和胃法是中医治疗八法和法中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失眠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胃不和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既往相关文献可知,中医治疗此病以补益气血法和清热泻火法为主,和胃法在失眠的应用探究较少。近年来调查发现,失眠的发病率和复发率持续走高,脾胃为后天之本,人体气机升降之枢机,心肾水火既济之要道,通过“和胃”法治疗失眠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失眠的发生病机,通过调和脾胃、调和阴阳、调和心肾来探究和胃法在治疗失眠中的应用,可为丰富和胃法治疗失眠提供理论依据。
- 方景帅王宇亮陈乾孙晓娜马之溪
- 关键词:失眠脾胃不和和胃法中医治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肝炎优化方案研究
- 重型肝炎是I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病死率极高,目前仍无特效疗法。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西医常规疗法、人工肝支持系统及中医药对重型肝炎均有一定疗效,既往我们曾采用中医多途径给药配合西医疗法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满意疗效,如何将...
- 党中勤黄朝阳王宇亮张玉峰吴秀霞席玉红
- 关键词:重型肝炎中西医结合多途径给药中医药
- 文献传递
- 中药内服联合穴位贴敷对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 党中勤王宇亮余金钟党志博席玉红王红霞李严
- 该项目为肝硬化腹水临床治疗研究,以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口服黄芪泽苓颗粒加神阙穴贴敷逐水膏1号方为治疗方案,对实施该治疗方案的研究对象进行临床观察,从而对实施该方案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探讨其作用...
- 关键词: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中药治疗穴位贴敷治疗
- 六味地黄丸配合其他治疗肝性脊髓病10例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观察补益肝肾、活血行气通络类中药治疗肝性脊髓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六味地黄丸为主(生地、山药、茯苓、泽泻、牛膝、黄芪、伸筋草、白术、当归、地龙、丹皮、木香、枳实、川芎、蚕砂)配合中药灌肠、针灸、推拿及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肝性脊髓病1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6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益肝肾,活血行气,舒筋通络的功效。
- 吴秀霞王宇亮余金中
-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
- 中药三联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患者41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观察中药三联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将88例SAP瘀毒互结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三联疗法(鼻饲或口服清胰利胆方汤、清腑灌肠方中药保留灌肠、硝黄塌渍方外敷),连续治疗7天。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包括发热、腹痛腹胀、压痛、反跳痛、大便不通)评分,并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天、第7天测定生化指标[包括血淀粉酶(AMS)、尿淀粉酶(UAMY)、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有3例患者脱落。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发热、腹痛腹胀、压痛、反跳痛、大便不通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为70.7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第3天AMS、UAMY、ALT、AST、TBiL、NF-κB p65、CRP、TNF-α、IL-6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第7天较治疗第3天亦显著降低(P<0.05);治疗第3天、7天观察组生化指标及炎症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三联疗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SAP瘀毒互结证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明显改善肝功能及临床症状,且优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因子有关。
- 李梦阁党志博张广玉王宇亮钤培国党中勤
-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肝损伤中药三联疗法
- 中晚期胃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筛选影响中晚期胃癌预后的危险因素,为中晚期胃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河南省郑州市4所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2014—2020年收治的中晚期胃癌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住院患者病历信息和随访数据资料,采用RWS模式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一般资料、病情病史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转移情况、中医证候等信息以及死亡事件发生情况。以随访过程中“患者死亡”为结局因变量,同时,以从研究对象进入队列到出现死亡重点事件的时间为时间因变量,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中晚期胃癌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结果 该研究最终纳入了538例患者,发生死亡终点事件组293例,未发生组245例,队列随访累积观察时间为1590人年,中晚期胃癌病死率为18.428/100人年(95%CI:15.678/100人年~21.177/100人年)。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为危险因素,其中分化程度使中晚期终点事件风险增加0.44倍(HR=1.44,95%CI:1.13~1.84),远处转移可使中晚期胃癌终点事件的风险增加0.60倍(HR=1.60,95%CI:1.26~2.04);中药为保护因素,中药可降低中晚期胃癌终点事件的风险0.3倍(HR=0.7,95%CI:0.51~0.96)。结论 该研究发现远处转移、分化程度为中晚期胃癌独立危险因素,中药是保护因素,临床上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中晚期胃癌病人死亡风险的预防和干预。
- 许向前袁婷婷崔伟锋魏征李波王宇亮张俊萍
- 关键词:中晚期胃癌
- 郭淑云教授“病发于肝,治重在脾”学术思想治疗肝硬化经验被引量:6
- 2015年
- 郭淑云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首届名中医,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主持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李振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研究""新药还青宝胶囊的研制""新参蛤胶囊的研制""统仁保健茶"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主编及参编著作27部,获厅、省级科技成果进步一、二、三等奖14项。郭教授认为:肝脾之间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相互影响。宗肝气横逆则乘脾土,肝气不足,则木不疏土,故肝病日久,必然累及脾胃。宗"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及"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木赖土以培之"的学术观点,提出"病发于肝,治重在脾"的学术思想,并将之用于治疗肝硬化,疗效显著。
- 王宇亮秦善文
- 关键词:中医师学术思想肝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