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艺术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微生物在生物煤层气形成中的作用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13年
- 在当今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前提下,煤层气作为一类非常规天然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传统观点认为煤层甲烷多由高温热解产生,但是根据甲烷的同位素特征来判断,世界很多地方(包括我国鄂尔多斯、淮南等地)的煤层气多属生物成因或者生物和热成因混合。同时,越来越多的生物学证据也表明种类多样的产甲烷相关微生物广泛存在于煤层伴生地层水中或者煤层样品中。这也说明生物成因的煤层气仍然在不断地产生,这也为利用生物方法促进煤层气产生和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将介绍产甲烷微生物种群构成与功能、产气途径、影响产气速率的因素,探讨我国微生物强化产煤层气并实现产业化的应用前景。
- 王尚董海良侯卫国蒋宏忱万云洋魏晓芳帅燕华
- 关键词:产气速率
- 柴达木盆地达布逊盐湖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本研究采用高通量测序与传统培养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达布逊湖微生物的多样性。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中的细菌多样性与丰度远高于古菌。高通量测序所得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别归属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广古菌门序列占原核微生物(细菌与古菌之和)的5.5%,以嗜盐的盐杆菌科(Halobacteriaceae)为主,而属于放线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疣微菌门的细菌序列分别占原核微生物的53.0%、25.8%、14.1%和1.6%。定量PCR结果显示,达布逊盐湖水体中的细菌和古菌16S rRNA基因丰度分别为3.27×107和4.35×104拷贝/毫升。培养分离获得的纯细菌菌株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古菌菌株则分别属于盐杆菌科的盐盒菌属(Haloarcula)、盐红菌属(Halorubrum)和盐棍菌属(Halorhabdus)。本研究为青藏高原盐湖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有利的数据支持。
- 赵婉雨杨渐董海良吴耿王尚孙永娟赖忠平蒋宏忱
- 关键词:嗜盐微生物古菌细菌多样性
- 西藏热泉中支链四醚脂化合物的产生与氮代谢细菌之间的关系
- <正>支链甘油二烷基甘油四醚(bGDGTs)被认为来源于细菌,并且最初在土壤和泥炭中大量发现。但是,最近研究发现这些bGDGTs也普遍存在于热泉环境中。本次研究通过分析37个西藏热泉中bGDGTs的分布和含量,水化学参数...
- 张传伦李芙嫣王尚陈雨霏孙驰骏董海量李文均
- 文献传递
- 中国东部农耕区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
- 2011年
- 对中国东部不同纬度带的6个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碳的分布受地理位置的影响较为明显:由北向南,东北地区的土壤微生物碳要高于其他地区。作为土壤有机质变化的灵敏度指标———微生物熵(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在同一耕作方式下,其在不同地区的变化受土壤利用方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连作系统下,菜地>粮地;而在轮作系统下,粮食-蔬菜轮作>蔬菜-蔬菜轮作。利用相关性分析寻求影响微生物碳分布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微生物碳(Micro-C)与土壤有机碳(TOC)、全氮(TN)、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有机碳和全氮的分布主要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对不同土壤类型的微生物碳和微生物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H、年均温、含水率、TOC和TN是主要影响因素,关键影响因素因土壤类型不同而各异。
- 王尚蒋宏忱黄柳琴余涛杨忠芳
- 长江三峡大坝两侧水体中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结构分析被引量:6
- 2011年
- 【目的】研究自然界中的氨氧化微生物对于理解全球氮元素循环至关重要,而人们对于人工坝体对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生态的影响还知之甚少。本工作旨在分析三峡大坝两侧水体中浮游和附着在颗粒表面的氨氧化微生物种群构成的多样性,并试图分析其潜在的控制因素。【方法】在靠近三峡坝体的上游水体及下游水体中各选取1个取样点,在取样点现场测量水体理化参数并收集生物量,采用氨氧化功能基因的mRNA逆转录产物构建克隆文库等技术分析样品中氨氧化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结果】坝下水体中浊度、溶氧量和氧化还原电位略高于坝上水体。坝体两侧的氨氧化菌以氨氧化古菌(AOA)为主,没有检测到氨氧化细菌(AOB)。坝体两侧水体不同存在方式的AOA组群存在差异:坝上水体中附着在颗粒表面的AOA多样性较高,而坝下水体中浮游的AOA多样性更高;坝上水体中附着在颗粒表面与浮游的AOA种群间的差异明显大于坝下水体。【结论】三峡大坝对坝体两侧水体中AOA种群主体构成的影响不是很明显,但三峡大坝产生的水动力条件改变影响了坝体两侧水体中浮游和附着在颗粒表面的AOA组群分布。
- 黄柳琴蒋宏忱王尚张传伦董海良
- 关键词:三峡大坝氨氧化氨氧化古菌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