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德明

作品数:50 被引量:61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造山带与地壳演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会议论文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生物学
  • 40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学

主题

  • 26篇泥盆世
  • 24篇植物
  • 21篇晚泥盆世
  • 11篇石松
  • 11篇石松植物
  • 9篇五通组
  • 5篇孢子
  • 5篇下泥盆统
  • 5篇楔叶
  • 4篇早泥盆世
  • 4篇植物群
  • 4篇子叶
  • 4篇孢子叶
  • 4篇维管植物
  • 4篇古环境
  • 4篇古生代
  • 3篇叶类
  • 3篇植物研究
  • 3篇上泥盆统
  • 3篇晚古生代

机构

  • 49篇北京大学
  • 4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矿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3篇科学出版社
  • 2篇兰州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长安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49篇王德明
  • 18篇薛进庄
  • 11篇郝守刚
  • 9篇黄璞
  • 9篇刘乐
  • 5篇孟美岑
  • 4篇刘振锋
  • 3篇王祺
  • 2篇刘建波
  • 2篇崔丽
  • 2篇曾毅
  • 1篇唐跃刚
  • 1篇万珍珠
  • 1篇田甜
  • 1篇熊聪慧
  • 1篇肖良
  • 1篇邓珍珍
  • 1篇秦敏

传媒

  • 6篇古生物学报
  • 6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中国古生物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古地理学报
  • 2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人口研究
  • 1篇Acta B...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中国人口科学
  • 1篇中国科学数据...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6
  • 2篇1995
  • 2篇1993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亚鳞木属及其相关属的分支系统学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亚鳞木属被视为中国晚泥盆世的标志性植物大化石之一。分支系统学研究表明 ,亚鳞木属不宜归入传统所认为的原始鳞木目 ,因为它与系统发育上进化的封印木科、鳞木科和奇木科中成员的近共裔性状相似。作者提出该属的新分类系统 :亚鳞木属隶属于亚鳞木科 ,归入广义的水韭目。在当前的分支图中 ,亚鳞木科的系统发育位置处于封印木科和薄皮木科之间 ,这种分支式样表明系统发育上比较进化的木本石松植物并不是在石炭纪突然出现的 ,而是在晚泥盆世 (法门期 )就已经演化。亚鳞木属可能代表了系统发育上比较高级的木本石松的成员或鳞木科 (或奇木科 )的祖先类群之一。
王祺郝守刚王德明
关键词:亚鳞木属分支系统学水韭目维管植物晚泥盆世
华南晚泥盆世聚合花粉囊Placotheca minuta(小型钵囊)
大量的胚珠或种子被报道于全球晚泥盆世法门期,表明种子植物此时经历了首次辐射演化。然而,早期的花粉囊罕见,结构特征和演化历史不清楚。我们研究了安徽东至县香口剖面上泥盆统(法门阶)五通组擂鼓台段的聚合花粉囊Placothec...
王德明刘乐郭芸薛进庄孟美岑
关键词:晚泥盆世
文献传递
华南早石炭世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研究及其分类学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描述了湖北省长阳县资丘镇淋湘溪剖面下石炭统高骊山组的两种亚鳞木属(Sublepidodendron)植物——奇异亚鳞木(S.mirabile)和松滋亚鳞木(S.songziense)以及相关的生殖器官和根器官。重新认识了这两个种的叶座形态,进一步确认了亚鳞木属的整体植物性状。详细比较了奇异亚鳞木、松滋亚鳞木和葛利普亚鳞木的生物学特征,讨论了我国亚鳞木属的分类,并提出了新的归并方案。
崔丽王德明
关键词:早石炭世石松植物亚鳞木属
华南晚泥盆世(法门期)一种异孢石松植物的研究
一种新的异孢石松植物最近被发现于我国浙江省北部长兴县的上泥盆统五通组。该植物的茎轴为二歧分枝,营养叶呈线形且光滑,长菱形的叶座上可见叶舌穴和卵形、倒披针形的叶痕,营养叶密集排列于营养轴的顶端,大孢子叶球顶生。叶子宿存或未...
王德明孟美岑薛进庄James F. Basinger郭芸刘乐
关键词:晚泥盆世五通组
对湖北晚泥盆世松滋亚鳞木大孢子叶球的新认识被引量:3
2014年
详细研究湖北省松滋市刘家场镇锈水沟剖面晚泥盆世松滋亚鳞木的形态学和解剖学特征。基于该植物大孢子叶球的连续纵切面,对孢子叶、孢子叶-孢子囊复合体进行了三维复原,并结合扫描电镜认识到以下新性状:叶球轴的后生木质部管胞梯纹加厚并具威廉姆逊纹,孢子叶柄的翅与孢子囊等宽或较窄,孢子囊通过亚孢原垫以径向狭长的连接带与叶柄近轴面的凹槽相连,囊壁由单层柱状细胞构成,每个孢子囊内至少有20个大孢子。另外,依据全锥形的颈锥体,将大孢子归入刺毛瓶形大孢属Lagenicula。这些新特征支持松滋亚鳞木为广义水韭目成员、系统发育位置位于双孢子叶球亚目基部的观点。
孟美岑王德明田甜
关键词:晚泥盆世
华南板块古生代维管植物数据集
2021年
陆生维管植物在古生代中期的起源和辐射演化对地球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生代期间,华南板块位于低纬度地区,与其他古大陆相对隔离,维管植物的多样性高,且面貌独特。本数据集共享了华南古生代维管植物的分类单元名录、大植物–孢粉化石产出的地理和地层分布信息,以及421种植物的营养或繁殖器官形态学数据(包括茎轴直径、孢子囊、叶片的测量值,以及基于二元性状对植物进行编码的数据矩阵)。作为重要的证据,这些数据可用于探讨古生代维管植物在低纬度地区的属种多样性和表型演化模式,以及它们在不同板块之间的扩散和迁移等植物地理学问题。
熊聪慧黄璞王德明薛进庄
关键词:华南板块古生代维管植物
浙江长兴晚泥盆世石松类的初步研究——斜方薄皮木和石松植物繁殖器官
作为石松植物的一员,斜方薄皮木(Leptophloeum rhombicum Dawson)是晚泥盆世的代表分子之一,研究历史悠久,材料丰富。近年来,中晚泥盆世石松植物繁殖器官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根据浙江长兴县林城镇龙...
周易王德明
关键词:孢子叶大孢子晚泥盆世
上海、陕西、河北三省市的离婚分析被引量:15
1993年
一、引言 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与千分之一生育调查以来,我国告别了人口数据贫乏的历史,跨入了人口数据资源大国的行列。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目前的初婚、生育、迁移、死亡等方面的人口数据是十分丰富的。然而,我国的离婚数据却仍然非常贫乏。全国只公布了可供用于估算粗离婚率的分年份的离婚总数。而粗离婚率与粗出生率、粗死亡率类似,受到人口年龄构成、婚姻状态构成等人口要素变动的影响,往往给出不确切甚至错误的信息。
曾毅舒尔茨王德明
关键词:人口数据离婚率人口年龄构成粗死亡率生命表
湖南上泥盆统(弗拉阶)几种石松类孢子叶球新类型(英文)
2018年
具有孢子叶球的石松类始现于中泥盆世吉维特期,繁盛于晚泥盆世法门期,但其弗拉期化石记录较为缺乏。基于湖南长沙附近弗拉阶云麓宫组的材料,本文描述了三种石松类孢子叶球未定类型。其中一类孢子叶球具有独特的孢子叶形态和排列方式:其孢子叶呈交互假轮生排列,每轮四枚;叶片呈斜方形,顶端具线形叶尖。另两种石松类叶球未定类型分别以无柄的孢子叶和二分叉的叶球为特征。本文复原了第一类叶球的三维形态,就压型保存的石松类孢子叶球化石的埋藏学进行了讨论,并将所研究的三种石松类孢子叶球与相关植物进行对比,增进了对弗拉期石松类繁殖器官多样性的认识。
刘乐王德明薛进庄
关键词:石松植物埋藏学植物化石
泥盆纪石松类研究新进展
2018年
简要论述了近十年来泥盆纪石松类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分支系统学研究增进了对石松类起源与谱系分异的认识,新构建的系统发育树中石松纲与真叶植物互为姐妹群,并识别出原始鳞木目和异孢石松类两个单系。基于化石数据库和定量统计分析,揭示了泥盆纪石松类的多样性演变模式:早泥盆世布拉格期(Pragian)石松类的属种数量显著增加,在埃姆斯期(Emsian)至艾菲尔期(Eifelian)逐步取代工蕨类,至晚泥盆世进一步辐射。依据华南、新疆及全球其他地区丰富的化石材料,大量泥盆纪的石松植物新类群得以建立,一系列已有属种得到详细的再研究,明确了这些植物的生物学特征,也促进了对石松类根系、生长和繁殖习性演化的深入理解。对华南早泥盆世的镰蕨类和挪威中—晚泥盆世乔木状石松的研究分别揭示了这一时期植物-土壤相互作用及热带森林群落面貌,为了解早期维管植物对地球环境和陆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资料。
刘乐王德明孟美岑薛进庄唐跃刚
关键词:性状演化古生态泥盆纪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