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语性质被动句语义认知研究
- 2013年
- 俄语性质被动句是俄语句法学中一个特殊现象,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该构式中的谓语动词由个别的未完成体及物动词加尾缀-ся构成,只能用一般现在时形式,施事补语隐含,描写的不是具体事件,而是事物的属性或恒常状态。其认知动因是凸显受事参与者对于事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 王志坚
- 关键词:语义特点认知动因
- 俄语形容词名词化及其转喻思维被引量:1
- 2010年
- 名词化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俄语作为形态丰富的屈折语言,其形容词名词化是非常典型。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认知框架、凸显和相关性等理论,对俄语形容词名词化的成因和理据进行论述和分析。分析表明,俄语形容词名词化的基础和本质是转喻,它不仅是一种构词手段,更是一种思维过程的体现。
- 王志坚
- 关键词:名词化转喻思维
- 对话理论视域下的翻译观被引量:5
- 2009年
- 对话理论具有较强的哲学层面的意义。以对话理论为方法论,从接受美学、读者反应理论角度来研究翻译中译者与作者、文本和读者等多重对话关系,试图建立一种以译者为中介,文本与读者、历史与现实进行交流的对话性翻译理论。
- 王志坚
- 关键词:翻译
- 俄语被动态在口语体中的语义价值
- 2012年
- 俄语被动句作为一种特殊的句法结构,具有特殊的语义特点,即客观性、中立性和无施事性。口语体的即兴性、无准备性、互动性、自发性以及非正式性等特点与俄语被动句的复杂性并不吻合,但口语中也不是不能使用。该句式在口语体中的研究表明俄语被动态在口语中具有特别的语义特点和交际价值。
- 王志坚
- 关键词:口语体语义功能
- 俄语被动句的多维研究
- 被动句作为俄语中一种重要的句式,在语法研究中受到特别的关注。 一般来说,语法研究多是对语言系统中句法现象的研究,而句法体系是句法单位各个层次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封闭体系。俄语被动句的系统研究,不仅要研究句子,还要研究篇章...
- 王志坚
- 关键词:语体功能篇章功能
- 文献传递
- 英汉诗歌语音意象比较被引量:1
- 2005年
- 英汉诗歌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从语音重复和节奏等方面对英汉诗歌的语音意象进行比较,分析二者所采用的方法及其产生的艺术效果,从而提高英语诗歌的鉴赏水平。
- 王志坚
- 关键词:节奏
-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外语语法教学被引量:13
- 2005年
- 本文以巴赫金对话理论为指导,研究外语语法教学的方法,倡导外语语法教学的对话性和互动性,努力使语法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并维护的活动,使其成为学生提高言语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该教学模式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角色的可互换性等特点。
- 王志坚
- 关键词:语法教学
- 再论角色配位
- 2014年
- 角色配位是构建动词词汇语义的核心概念,是句法单位和语义单位关系对应模式。动词词汇至少有一个角色配位,但角色配位的构成通常由具体语言和具体词汇单位等参数决定。角色配位的变化可以有效解释俄语中一个动词或意义相近的动词不同组配类型,诠释不同体动词的句法支配,即带关联词和连接词从句的可能性。任何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配位模式,角色配位为描写各种不同交际宗旨的句子提供了最佳途径,为揭示篇章功能提供了语义和语法上的引导。
- 王志坚
- 俄语被动句在小说中的语义审美功能——从语法形式分析方法出发
- 2016年
- 文学文本的分析和研究往往是以作者、文本、文学理论和批评为出发点。而语言学分析方法,特别是语法形式分析方法来研究文学作品拓展了文学研究视野。俄语被动句其独特的语义内涵和附加意义,对俄语文学文本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有助于文学文本的解读和欣赏。
- 王志坚
- 关键词:语法分析方法小说文本审美功能
- 俄语两态转换模式及其限制条件
- 2015年
- 俄语主动句和被动句被认为是同义句式,二者的转换主要有两种模式,但并不是所有的主动句都可以转换为相应的被动句,这主要受施事、受事语义特征的影响。另外,还要考虑上下文语境、语义表达的侧重点、篇章衔接、语体需要等。研究句式转换有助于在平行的句式结构序列中探究相关语法意义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寻找其区别性意义和约束性的限制条件。
- 王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