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镜下经腹腹膜前修补术及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比较腹腔镜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与Lichtenstein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赤峰市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915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TAPP组(575例)和Lichtenstein组(340例)。回顾性分析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情况,对比2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APP组较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及首次下床时间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各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后1 d、1周、1及6个月)及术后并发症(腹股沟区异物感、血肿/血清肿、切口感染、尿潴留)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P及Lichtenstein疝修补术均能安全有效治疗成人腹股沟疝,但Lichtenstein组手术时间和术后首次下床时间短,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
- 赵永奎李辰焰王海磊
- 关键词:腹股沟疝修补术并发症
- 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总结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69例成年破伤风患者,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55例及死亡组14例,比较两组预后相关指标[年龄、性别、职业、Ablett分级、发病期、潜伏期、合并基础疾病、并发症、是否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是否使用免疫球蛋白(TIG)、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是否行气管切开、损伤部位、破伤风分型等],采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破伤风Ablett分级高、发病期短、住院时间长、机械通气及并发症比例高(X2分别为37.104、11.471、5.449、11.152、5.983;P均<0.05)。破伤风Ablett分级高和住院时间长是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 成年破伤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破伤风Ablett分级高、住院时间长。成年破伤风患者在入院后应尽早进行破伤风Ablett分级、评估病情进展,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王海磊孙映雪郭志伟郭明月屈振武赵永奎
- 关键词:破伤风破伤风感染
- 检测pT_(1-4a)N_(1-3)M_0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p T1-4aN1-3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12月期间胃肠外科单一手术组行D2胃癌根治术p T1-4aN1-3M0期患者63例1427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微转移的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临床病理分期p T1-4aN1-3M0胃癌患者中,经免疫组化染色,1427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15.49%(221/1427);63例胃癌患者中CK19表达阳性率39.68%(25/63);术后随访时间5.6-68.5月(平均时间43.88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总5年生存率分别为52.63%、28.00%;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8.677,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5)、浸润胃壁深度(P〈0.05)有关。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25例患者发现淋巴结微转移并推荐再分期,再分期率39.68%(25/63)。结论:p T1-4aN1-3M0期胃癌病人,CK-19免疫组化法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 刘春晓王海磊冯美燕王国富薛英威王宽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临床病理因素
- 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15年
- 胃癌是我国目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微转移是恶性肿瘤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尚处于临床不可探测阶段的微小转移灶,播散并存活于淋巴系统、血液循环、骨髓、肝、肺等组织器官中,是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目前对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通过寻找不同的检测方法、途径和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对常规检查淋巴结为阴性的胃癌,微转移检测可能对准确地确定临床分期、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现就胃癌微转移检测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
- 王海磊冯美燕刘春晓薛英威王宽
-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微转移预后
- pT_(1-4a)N_0M_0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 2015年
- 目的:探讨淋巴结微转移及临床病理因素对p T1-4aN0M0期胃癌患者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08年1月—9月期间p T1-4aN0M0期胃癌患者行根治术者45例849枚HE染色阴性淋巴结,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这些淋巴结中CK19表达,观察其淋巴结发生微转移情况,并分析发生微转移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转移的发生对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的影响。结果:经免疫组化染色,849枚HE常规染色阴性淋巴结中CK19阳性表达率为8.13%(69/849);有31.11%(14/45)患者的淋巴结CK19表达阳性。术后随访时间13-6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55.08个月),淋巴结中CK19阴性表达、阳性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3.87%、42.86%;两者无瘤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2,P=0.003)。淋巴结CK19阳性表达与胃癌患者的肿瘤直径(P=0.007)、浸润胃壁深度(P=0.032)有关,5年无瘤生存率与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Cox生存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为独立预后因素,14例患者被检测出微转移,建议重新分期,重新分期率为31.11%(14/45)。结论:胃癌p T1-4aN0M0期患者,免疫组化染色能检出常规HE染色阴性淋巴结中的微转移,有助于细化分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
- 王海磊冯美燕刘春晓赵紫娟王宽
- 关键词: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
- 一例胃窦部间质瘤二次手术引发的思考
- 2014年
- 1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因体检发现“胃占位”于2012年9月入院。行腹部增强CT扫描提示胃角小弯侧间质瘤可能,
- 王海磊刘春晓薛英威王宽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再手术幽门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