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手术
  • 5篇颅内
  • 5篇出血
  • 4篇疗效
  • 4篇脑出血
  • 4篇高血压
  • 3篇颅脑
  • 3篇颅脑损伤
  • 3篇脑损伤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血压
  • 2篇治疗高血压脑...
  • 2篇水肿
  • 2篇肿瘤
  • 2篇重型
  • 2篇重型颅脑
  • 2篇重型颅脑损伤
  • 2篇无框
  • 2篇无框架立体定...
  • 2篇立体定位技术

机构

  • 13篇渑池县人民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4篇王睿勤
  • 4篇张友三
  • 3篇范磊
  • 1篇张剑宁
  • 1篇曹伟
  • 1篇程岗
  • 1篇刘泽云
  • 1篇李晋阳
  • 1篇吕健
  • 1篇刘帅

传媒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河南外科学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中医药咨...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1篇200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不同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明确有效治疗方案,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外科2013-08—2015-04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其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5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使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治疗,观察组54例接受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对2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应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P<0.05);观察组恢复情况明显改善,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闭合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显著、安全性好,患者术后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几率低,增加手术成功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王睿勤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临床疗效安全性
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效果分析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的颅脑重度损伤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行硬脑膜改良减张缝合技术,并对2组的临床效果、预后和远期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水肿引起颅内压不可控的增高及脑肿胀仍是致死的主要原因。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与硬脑膜改良减张缝合技术相结合是一种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但其并发症需给予足够的重视。
王睿勤
关键词:重度颅脑损伤
基底节区脑出血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究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手术组和保守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过程中手术组因为出血量增多而转开颅手术的患者有4例,保守组有3例,两组比较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应急性溃疡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低于保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引起的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保守治疗,建议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
王睿勤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急性创伤性脑水肿补液方法的双盲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补液原则。方法 采用双盲法比较两种补液原则对急性创伤性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按照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液体和钠盐与限制液体和钠盐入量相比 ,伤后GCS评分、GOS评分、ICU监护时间、临床症状消失和影像学表现改善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但前者低Na+、低K+、短暂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的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
吕健王睿勤李晋阳
关键词:创伤性脑水肿液体疗法GCSGOS双盲研究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率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9
2016年
目的比较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残余血肿量与脑水肿以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8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接受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根据残余血肿量的体积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血肿完全清除(GTRH)组(残余血肿体积≤5ml),另一组为血肿部分清除(STRH)组(残余血肿体积≥1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前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发病距手术时间间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及术后资料的水肿分级和血肿腔或脑脊液中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的表达水平。结果根据血肿清除情况,GTRH组46例,STRH组43例,两组患者术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RH组患者术后TXB2、6-K-PGF1α、TNF-α和内皮素水平均低于STRH组,且CT扫描显示其脑水肿程度也明显低于STRH组。结论血肿完全清除有助于减轻脑出血后的脑损伤,考虑与其减轻残存血肿引起的脑水肿及继发性炎症反应有关。
张友三程岗范磊王睿勤刘帅张剑宁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脑水肿
钛网不同塑形方法对颅骨缺损成形手术疗效的作用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术中手工塑形三维钛网、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6月至2013年6月行颅骨修补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使用术中手工塑形钛网35例和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工塑形钛网组单侧颅骨缺损修补手术时间为(157.1±35.8)min比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组(112.2±29.5)min明显延长(P<0.05)。两组之间术后并发症如头皮下感染、修补材料外露、癫痫、皮下积液、皮肤慢性切割溃疡等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手工塑形钛网组术后塑形满意度低,计算机辅助预塑钛网组高,两组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塑钛网修补颅骨缺损麻醉及手术时间短,塑形满意度高,患者生活质量较高。
张友三张剑宁王睿勤曹伟刘泽云
关键词:颅骨缺损成形术钛网
老年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对老年颅内肿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手术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以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收入的老年性颅内肿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入院前的误诊情况,对患者的手术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较多患者被误诊为脑梗死及脑缺血;高血压是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其次为糖尿病和冠心病;肺功能不全和性别不是该病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颅内肿瘤容易被误诊为脑梗死及脑缺血等疾病,应及时辅以MRI、CT检查,高血压对患者的预后效果影响是最显著的,其次为糖尿病和冠心病,临床应予以重视。
王睿勤
关键词:颅内肿瘤老年手术危险因素
45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疗效观察
2011年
目的研究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病例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微创手术使用北京万特福YL-1一次性颅脑血肿穿刺粉碎针。结果微创手术后血肿清除率60%-100%的有39人占86.67%,清除率〉80%的有4人占8.89%,清除率〈80%的有2人占4.44%。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定疗效:恢复良好有10人(22.22%),轻度残疾有27人(60%),重度残疾有7人05.56%),植物生存有1人(2.22%)。结论将微创手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可以对病人进行更快、更有效的抢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致残率、病死率。
王睿勤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疗效
3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诊治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1年4月~2009年5月收治的38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方法。结果本组38例患者施行手术治疗35例,其中全切27例,次全切5例,部分切除3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治疗后给予持续放疗13例,对所有患者进行12个月的随访观察,1例化疗患者出现复发行手术切除,其余37例患者均无复发,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压增高症状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重要临床表现,对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确诊,一般采取外科手术及放疗方法进行治疗,术后进行辅助放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
王睿勤
关键词:细胞瘤中枢神经
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采用有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治疗的45例患者进行对比,对手术结果、并发症和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3.3(36-80)岁,术前格拉斯哥评分均〉5分。术后1个月内死亡7例,其中肺部感染3例、脑水肿2例、再出血2例。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ADLⅠ-Ⅲ级)为77.9%(53/68),疗效优于有框架立体定向穿刺抽吸术(术后6个月恢复良好率为60.0%,P〈0.05)。结论运用无框架立体定向机器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手术定位准确、治疗效果确切、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张友三程岗范磊王睿勤刘帅张剑宁
关键词:立体定位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