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美艳

作品数:49 被引量:28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6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0篇土壤
  • 11篇烟区
  • 6篇有机肥
  • 6篇土壤有机
  • 6篇烤烟
  • 6篇旱区
  • 6篇干旱
  • 6篇半干旱
  • 5篇有机碳
  • 5篇干旱区
  • 5篇半干旱区
  • 4篇烟区土壤
  • 4篇土壤干燥
  • 4篇土壤干燥化
  • 4篇土壤有机碳
  • 4篇作物
  • 4篇苜蓿
  • 4篇轮作
  • 4篇黄壤
  • 4篇黄土高原

机构

  • 45篇中国科学院
  • 1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贵州省烟草公...
  • 9篇西北农林科技...
  • 7篇江苏师范大学
  • 6篇红塔烟草(集...
  • 2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 1篇新疆生产建设...
  • 1篇云南省烟草公...

作者

  • 49篇王美艳
  • 38篇史学正
  • 19篇徐胜祥
  • 17篇孙维侠
  • 8篇赵永存
  • 5篇于东升
  • 5篇王学春
  • 5篇潘金华
  • 5篇李军
  • 4篇王轶虹
  • 4篇方新宇
  • 4篇李军
  • 3篇孙剑
  • 3篇王宁
  • 3篇于全波
  • 3篇郭乃嘉
  • 3篇孔超
  • 2篇李仲林
  • 2篇任晶晶
  • 2篇庄舜尧

传媒

  • 17篇土壤
  • 8篇土壤学报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通报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5篇2023
  • 7篇2022
  • 4篇2021
  • 6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5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09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混合方式对泡沫砂与土壤混合均匀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设置常规混合+风干态泡沫砂(CK)、常规混合+水浸态泡沫砂(1T)、常规混合+泥浆态泡沫砂(2T)、分层混合+风干态泡沫砂(3T)和分层混合+水浸态泡沫砂(4T)5个处理,研究了不同混合方式对泡沫砂和土壤混合均匀性的影响,并采用容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表征混合均匀性。结果表明:泡沫砂形态显著影响了混合均匀性。采用常规混合时,水浸态泡沫砂显著增加了0~10 cm和0~20 cm土层混合均匀性,容重的标准差比风干态泡沫砂分别降低了188%和105%,容重的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62.1%和50.1%;与风干态泡沫砂相比,泥浆态泡沫砂不仅显著降低了不同土层的混合均匀性,还显著降低了混合物内部的混合均匀性,0~10 cm土层容重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比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68.1%和50.8%。单变量分析表明,混合方式对混合均匀性无显著性影响,混合方式和泡沫砂形态之间无交互效应,泡沫砂形态是影响泡沫砂和土壤混合均匀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水浸态泡沫砂在常规混合方式下与土壤混合,不仅提高了混合物整体以及不同土层的混合均匀性,而且还降低了不同层次之间混合均匀性的差异。因此,建议采用常规混合+水浸态泡沫砂的方式混合土壤和泡沫砂。
于全波王美艳王美艳史学正徐灵颖史学正史艺杰李湘伟徐胜祥
关键词:容重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粮食作物轮作效应模拟研究
王美艳
关键词: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粮草轮作EPIC模型土壤干燥化
2001—2010年中国农作物可还田量的时空演变
2016年
作物收获后的地上秸秆和地下根系部分是农田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准确估算农作物收获残余物(CSRE)可归还到农田中的生物量可以帮助认识秸秆和根系在农田土壤碳循环中的作用。本文采用2011—2012年全国实测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棉花6种作物的生物量获得的干燥系数(DC)、收获指数(HI)和根冠比(R/S),结合2001—2010年以县为单位的农业统计数据估算了可归还到农田中的农作物收获残余物生物量。2001—2010年中国农田产生的CSRE总量为3.5 Pg C。6种作物种,水稻产生的CSRE总量最多,为106.4 Tg C,玉米年均增加量最大,为C 6.5 Tg/a。2001—2010年,以县级行政单元估算的单位面积CSRE值在0.01~9.32 t/(hm^2·a)之间变动,全国平均值为C 3.20 t/(hm^2·a)。农田产生的CSRE空间分布不平衡,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和西南区的四川盆地CSRE可还田量较高。2001—2010年间,全国大部分地区农田产生的CSRE量呈增加趋势,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北部、四川盆地和东北地区上升趋势明显,且CSRE年际波动较小。华南地区农作物CSRE量减少趋势明显,但是年际波动较小。CSRE量波动较大的区域主要是西北地区。农田产生的CSRE量与气温和降水有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
王轶虹史学正王美艳赵永存
关键词:农作物根冠比气候因子
人为与环境因子对农田土壤有机质影响的比较研究——以典型黑土区和水稻土区为例被引量:16
2016年
目前关于土壤有机质(SOM)影响因子的研究多涉及单一或少量因素,缺少环境因子与农田管理相结合的详细分析。为综合分析环境和人为因素对农田SOM的影响,利用2011年采集于典型黑土样区的281个样点和水稻土样区的193个样点,结合相应农田管理调查数据,采用双样本Kolmogorov-Smirnov检验、Kendallτ相关分析、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综合环境与农田管理措施数据,随机森林方法可以较好地预测农田SOM含量,对其变异的解释度达到80%以上。人为与环境因素对SOM变异的解释能力在两样区间存在差异。SOM含量水平在黑土区受环境因子影响为主,在水稻土区受人为因子主导。相对重要性分析显示黑土区水热条件、黏粒含量影响显著,水稻土区田间管理作用明显。
郭乃嘉史学正赵永存徐胜祥王美艳孔超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农田管理
半干旱区草粮轮作田土壤水分恢复效应被引量:12
2011年
采用野外实地观测和作物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轮作模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种植苜蓿地农田土壤水分恢复状况。结果表明:长期连作苜蓿地土壤干燥化进程与不同轮作模式下土壤湿度恢复的进程均表现为前期快后期慢;8~10m深层土壤湿度恢复困难,6~8年生苜蓿草地翻耕后适宜采用PPW轮作模式(马铃薯→马铃薯→春小麦)以恢复土壤水分,种植16~20a粮食作物后可以再次种植苜蓿。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苜蓿草地的土壤水分利用和恢复提供参考。
王学春李军李军方新宇
关键词:轮作半干旱区苜蓿
基于水稻叶面积指数的根生物量预测模型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准确预测作物根生物量对评价农田生态系统碳源汇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江西省余江县为研究区,以2012年晚稻季抛秧的黄花粘水稻为研究对象,基于26个监测点的水稻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叶面积指数(LAI)以及完熟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数据,分析了LAI与生物量的相关关系,比较了利用LAI直接预测根生物量和利用根冠比法预测根生物量的优劣,最终建立了基于多生育期LAI的水稻根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灌浆期LAI与根生物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775;利用LAI直接预测根生物量精度高于根冠比法;利用单一生育期LAI预测根生物量的精度较低;多生育期LAI能显著提高根生物量预测精度,其中基于抽穗期、灌浆期和完熟期LAI组合的根生物量预测模型最优。综上所述,本研究区抛秧的黄花粘水稻的根生物量可以通过LAI快速、准确地预测。
陈龙史学正徐胜祥于东升王轶虹宋正姗王美艳
关键词:水稻叶面积指数根生物量根冠比
多孔改良剂对毕节烟区土壤性状及烤烟产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3
2017年
为研究适合毕节烟区的土壤改良措施,通过大田小区分析比较了不施改良剂(CK)、施用秸秆(T1)、T20改良剂(T2)、70%T20改良剂+30%竹炭(T3)四种处理对植烟土壤性状及烤烟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不同改良剂可使土壤p H提高0.02~0.23个单位,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提高1.21%~7.27%、1.16%~8.14%和0.83%~4.44%;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分别提高3.39%~15.2%、10.8%~50.9%及1.78%~37.0%。从生长特性看,T1、T2及T3处理烤烟株高、茎围、有效叶数及叶面积均较CK有所增加。从产质量来看,改良剂处理烟叶产量较CK增产3.6%~8.0%,烟叶产值增加3 030~4 910元hm-2,上等烟叶比例提升3.6%~11.7%;T1、T2处理每千克烟叶均价提高了1.8元及1.0元。所有处理的烤烟烟碱、全氮、还原糖、钾离子、氯离子均处于优质烟叶适宜范围,而施用改良剂的烟叶全氮、还原糖、钾离子含量均高于CK处理,添加土壤改良剂有助于改善烤烟氮碱比、糖碱比、糖氮比,使烤烟内在化学成分渐趋合理。总之,毕节烟区适当添加土壤改良剂能有效改善烟田土壤条件,提升烤烟产量和品质。
黄化刚班国军陈垚夏中文潘金华王美艳孙维侠史学正徐胜祥
关键词:土壤改良剂烤烟土壤性状产质量
2001-2010年中国农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5
2017年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是地表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农业NPP代表了农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可固定大气中CO2的能力,决定了农田土壤可获得的有机碳含量。测算中国农田生态系统产生的NPP并分析其时空变异规律,探索其影响因子,对于了解全球碳循环,预测未来生态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D17A3数据集,利用一元线性回归趋势线法和相关系数法定量分析了农田生态系统NPP的时空演变特征和气候因子对农田NPP的影响。结果表明,2001—2010年中国农田NPP平均值变化范围为C 0.21~17.24 Mg hm-2 a-1,平均值为4.12 Mg hm-2 a-1。从时间变化来看,NPP年际变化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从空间分布来看,表现为南方高,北方低,其中,甘新区、黄土高原区、东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和黄淮海区北部NPP值较低,<3 Mg hm-2 a-1;四川盆地、山东丘陵、长江中下游滨海和沿江平原、云南、贵州、海南等地NPP值较高,>5 Mghm-2 a-1。从变化趋势来看,黄淮海农业区、黄土高原区、新疆的绿洲农业区和长江中下游农业区南部上升趋势明显,东北农业区、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农业区下降趋势明显。2001—2010年,中国农田中有22%的像元NPP平均值与降水呈显著相关,7%的像元与气温呈显著相关,反映了农田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王轶虹史学正王美艳赵永存
关键词:农作物气候因子
毕节植烟区土壤质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明毕节烟区土壤质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其植烟土壤的改良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均匀取样原则并结合烟草种植情况,采集毕节烟区653个样点土样数据,研究其土壤质地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毕节市植烟土壤的砂粒、粉粒和黏粒含量分别为5.60%~75.30%、12.90%~75.50%和7.40%~63.20%,平均分别为24.75%、44.71%和27.38%。各区县砂粒含量以威宁最高(32.18%),纳雍最低(13.94%);粉粒含量以黔西最高(53.28%),威宁最低(42.25%);黏粒含量以纳雍最高(36.18%),威宁最低(25.56%);空间分布上,砂粒含量以威宁和赫章最高,中东部大部分地区均较低,粉粒含量以金沙、大方和黔西等较高,威宁、赫章和纳雍等相对较低;黏粒含量以纳雍县全县及七星关、织金等部分地区最高,金沙、黔西和赫章等部分地区也相对较高,其余区域均较低;全市植烟土壤质地以粉质壤土为主,其次为黏壤土与砂壤土,其余类型很少。【结论】毕节植烟土壤质地以粉质壤土为主,多数土壤质地适合烤烟生产。
张龙刘燕翔彭华伟王鑫庄舜尧王美艳史学正
关键词:植烟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
新型促硝氮有机肥提升滇中烤烟品质的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为研究适合滇中地区烤烟生产的有机肥类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硝态氮比例的有机肥对烤烟性状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共分常规纯化肥处理(CK,N用量为113 kg/hm^(2))、化肥+常规有机肥处理(1H,N用量为79 kg/hm^(2)+34 kg/hm^(2))、化肥+促硝氮有机肥处理(2H,N用量为79 kg/hm^(2)+34 kg/hm^(2))、化肥+促硝氮有机肥处理(3H,N用量为79 kg/hm^(2)+34 kg/hm^(2))等4个处理。结果表明,从烤烟农艺性状来看,2H和3H处理均不同程度提升了烤烟农艺性状,新型促硝氮有机肥处理的SPAD值均低于1H处理和CK;从烤烟经济性状来看,3H处理产量最高,达到1842 kg/hm^(2),2H处理为1841 kg/hm^(2),两者增产率均为10.5%;从烤烟化学成分来看,施用新型促硝有机肥能提高烟碱、总糖、还原糖、总磷、总钾含量,降低总氯含量,使烤烟内在品质渐趋合理。从烤烟评吸指标来看,施用促硝氮有机肥能提高烟叶香气质量,其中2H处理的评吸综合分值达74.3分,较CK(67.7)表现出优势。总之,提升有机肥的硝态氮比例可以有效促进烤烟生长,同时在产量方面也具有提升作用,为替代无机氮肥和提升有机肥质量,增加养分供给和促进土壤环境改善提供了参考。
潘金华王美艳王美艳孙维侠史学正杨继周谢新桥李湘伟
关键词:烤烟经济性状品质指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