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健

作品数:61 被引量:296H指数:10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金资助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9篇重症肌无力
  • 19篇无力
  • 19篇肌无力
  • 14篇细胞
  • 13篇蛋白
  • 12篇抗体
  • 11篇血清
  • 9篇免疫
  • 8篇多发
  • 8篇多发性
  • 8篇多发性硬化
  • 7篇胸腺
  • 7篇患者血清
  • 6篇胸腺瘤
  • 6篇腺瘤
  • 5篇重症
  • 5篇重症肌无力患...
  • 4篇外周
  • 4篇外周血
  • 4篇淋巴

机构

  • 50篇复旦大学
  • 21篇复旦大学上海...
  • 4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东南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静安区...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生物技术公司

作者

  • 61篇乔健
  • 31篇吕传真
  • 10篇肖保国
  • 9篇张祥
  • 8篇陈向军
  • 7篇李翔
  • 5篇卢家红
  • 5篇任志伟
  • 5篇俞永林
  • 5篇杨丰建
  • 5篇任惠民
  • 5篇顾悦华
  • 4篇董强
  • 4篇刘萍
  • 4篇章怡祎
  • 4篇方明
  • 3篇夏军
  • 3篇赵重波
  • 3篇丁旭峰
  • 3篇朱新梅

传媒

  • 8篇中国临床神经...
  • 6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复旦学报(医...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上海免疫学杂...
  • 3篇现代免疫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学...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神经科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8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11篇2004
  • 7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7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t-PA、PAI-1、TM及GMP-140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血栓调节蛋白 (TM )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 0 (GMP -14 0 )在急性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血浆t -PA、PAI -1、TM及GMP -14 0的检测 ,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较正常对照组t -PA水平明显降低 ,PAI -1、TM及GMP -14 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及纤溶活性的变化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
周红乔健
关键词:脑梗死PAI-1TMGMP-140
血清抗神经节苷脂抗体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研究
梁敏锐陈向军乔健邹和建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的变化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动态变化,探讨其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4-7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后1、3、5、7、14 d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91例及健康对照30名,观察PBMC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动态变化;并收集2013年4-10月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患者103例,分离PBMC并提取全组蛋白,用Western印迹检测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并用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及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分别对患者进行分组和神经功能评分.科研设计和资料收集经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全部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持续降低,在发病后第3天达到最低(P <0.001).OCSP分型各组中以TACI [0.09(0.04 ~0.13)]组患者的降低最为显著,与PACI[0.23(0.08~0.31)]、POCI [0.22(0.12~0.27)]和LACI[0.23(0.20 ~0.26)]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08 3).另外,多元直线回归后发现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是急性脑梗死后神经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两者呈直线负相关(β=-0.297,P=0.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低于健康人群,且以TACI型患者和神经功能受损严重患者的PBMC中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降低最为显著.
沈筠筠韩翔任惠民韩旭孙炜顾悦华乔健董强
关键词:脑梗塞组蛋白类
健肌宁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大鼠差异蛋白表达的调节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健肌宁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xperimental autoimmune myasthenia gravis,EAMG)大鼠脾脏差异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制备实验性EAMG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复方健肌宁组、强肌健力胶囊组和醋酸泼尼松龙组。采用双向电泳-串联质谱法分离和鉴定EAMG大鼠脾脏和正常组间的差异表达蛋白,并观察应用健肌宁、强肌健力胶囊和醋酸泼尼松龙连续干预4周后,各组差异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在已鉴定的12个疾病相关蛋白中,健肌宁对于同种异体移植炎性因子-1、过氧化氢酶Ⅰ和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体亚单位5的蛋白表达水平有显著调控作用(P<0.01),这些蛋白多与免疫反应和细胞运动密切相关。结论:EAMG大鼠与正常大鼠间有差异蛋白表达,具有补益脾肾作用的中药复方健肌宁可以调节部分差异蛋白的表达水平。
刘萍丁旭峰章怡祎乔健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Ryanodine受体抗体对其症状学的评估作用(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背景:临床工作中对伴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患者仍存在漏诊,从而贻误治疗。目的:探讨Ryanodine受体(ryanodinereceptor,RyR)抗体在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评估中的意义。设计:病例分析。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神经病学研究所。对象:实验于1999-06/2002-03在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66例伴胸腺瘤MG(MGT组)、98例非胸腺瘤MG(NTMG组)和50例非重症肌无力(NMG组)及123例正常人(NC组)为研究对象。方法:以差速离心方法提取富含RyR的肌质网提取物(SR),建立ELISA-RyR抗体检测系统。主要观察指标:研究对象血清中RyR抗体水平。结果:MGT组RyR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性高于NTMG组,NMG组(P<0.01),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1.8%,94.5%。不同胸腺组织学类型MGT之间RyR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RyR抗体呈阳性MG组的年龄、临床评分和AchR-ab水平均显著高于RyR抗体呈阴性MG组(P<0.01)。RyR抗体水平同MG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尤其是MGT组(r=0.626,P<0.01)。不同胸腺组织学类型MGT中尤以上皮细胞型相关性最高(r=0.592,P<0.01)。结论:RyR抗体检测对诊断MG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与MG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张祥乔健吕传真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胸腺瘤钙通道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1β的动态变化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缺血侧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方法对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每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在大鼠脑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1、3、6、122、4 h,应用ELISA方法检测缺血侧纹状体TNF-α及IL-1β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大鼠再灌注1 h缺血侧纹状体TNF-α含量开始明显增高[(9.91±1.57)μg.(g Pro)-1],而IL-1β在再灌注3 h后才有明显升高[(8.75±1.59)μg.(g Pro)-1],TNF-α及IL-1β均于再灌注6 h升高最为明显[(12.62±1.64,12.24±1.23)μg.(g Pro)-1],然后逐渐下降,且至再灌注24 h二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9.81±1.53,8.52±1.49)μg.(g Pro)-1](均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TNF-α及IL-1β的含量增高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周红乔健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重症肌无力患者血清中Ryanodine受体抗体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5
2003年
目的 探讨Ryanodine受体 (RyR)抗体在重症肌无力 (MG)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差速离心法提取富含RyR的肌质网 (SR)提取物 ,建立ELISA RyR抗体检测系统 ,分析 6 6例伴胸腺瘤的MG(MGT)、98例非胸腺瘤MG(NTMG)和 5 0例非重症肌无力 (NMG)及 12 3名健康人 (NC)血清中RyR抗体水平。 结果 MGT组RyR抗体阳性检出率显著性高于NTMG组和NMG组 (P <0 0 1)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 81 8%和 94 5 %。不同胸腺组织学类型MGT之间RyR抗体阳性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RyR抗体呈阳性MG组的年龄、临床评分和乙酰胆碱受体抗体水平均显著高于RyR抗体阴性MG组 (P <0 0 1)。RyR抗体水平同MG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尤其是MGT组 (r =0 6 2 6 ,P <0 0 1)。不同胸腺组织学类型MGT中以上皮细胞型相关性最高 (r =0 5 92 ,P <0 0 1)。结论 RyR抗体检测对诊断MG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并且与MG患者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张祥乔健吕传真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血清RYANODINE受体抗体
CSS、ESS的比较及其与卒中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评价两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同时采用中国卒中评分 (CSS)、欧洲卒中评分 (ESS)两种评分标准进行评定 ,其结果与病程第 5天CT显示的损害体积及3个月末的预后 (ADL量表 )分别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不同时间点ESS与CSS两种评分之间的相关系数范围为 - 0 .94~ - 0 .98(P <0 .0 1) ,入院时二者评分与损害体积的相关系数为 0 .4 7和 -0 .5 9(P<0 .0 5 ) ,评分与预后的相关系数范围为 0 .6 2~ 0 .91(P<0 .0 1)。结论 两种评分均能较好地反映卒中损害的严重程度 ,并对卒中预后的评估具有同样的有效性 。
吴云成赵永波乔健谈永基
关键词:CSSESS卒中预后
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脑缺血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活性测定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了解糖尿病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 :糖尿病和正常大鼠于脑缺血 1h再灌注 1、2、5、11、2 3h后 ,用发色底物法测定脑组织中PA和PAI的活性。结果 :糖尿病大鼠脑梗死体积增大、再灌注时血流恢复显著降低 ;脑缺血后 ,正常组和糖尿病组PAI活性无变化 ,PA活性增高 ;再灌注 5h ,正常大鼠PA活性和PA/PAI比值增高。结论 :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后PA活性和PA/PAI增高 ,且呈动态变化 ;
王亮吕传真董强乔健
关键词: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
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CD_4^+CD_(25)^(high)T细胞及其动态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gravis,MG)患者外周血CD4+CDh25ighT细胞的水平,以及各种治疗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应用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55例MG患者(治疗前)与33名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h25ighT细胞百分率,对其中26例MG患者进行了治疗前后的动态检测。结果MG患者与健康对照外周血CD4+CD2h5ighT细胞百分率分别为6·22%±3·37%与5·16%±1·8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1),而21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其外周血CD4+CD2h5ighT细胞百分率的变化与病情评分的变化呈负相关(r=-0·563,P=0·008)。结论这种非手术治疗前后短期内的CD4+CD2h5ighT细胞的变化情况可能与病情相关,但胸腺切除前阶段观察的情况有所不同。
李翔卢家红乔健肖保国吕传真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疗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