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灿 作品数:15 被引量:67 H指数:6 供职机构: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军队医药卫生科研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采用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21例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通过角膜缘隧道小切口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人工晶状体固定缝线无需做巩膜瓣而行改良埋线法,术后观察视力变化、散光、内皮细胞数、人工晶状体位置及并发症。结果 21例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术后早期视力大多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个月视力稳定;12眼裸眼视力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2行(57.1%),9眼同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或稍差。术后裸眼视力:0.1-0.3者3眼,0.3-0.5者10眼,大于0.5者8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3者3眼,0.3-0.5者8眼,≥0.5者10眼;术后6个月散光、内皮细胞数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无术中及术后低眼压等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状体眼在前房灌注下行四袢折叠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安全有效,是值得推广的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李灿 邓江稳 陈少军 王一关键词:玻璃体切割术 折叠人工晶状体 缝线固定 自行设计的角膜前基质穿刺针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初步临床研究 目的:初步评价自行设计的角膜前基质穿刺针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今在我院就诊的共22例(22只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试验组,采用自行设计并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的角膜前基质穿刺针进行角... 谢汉平 杨于力 张辰星 郑莎 李灿关键词:大泡性角膜病变 视功能问卷和生存质量问卷应用于早中期白内障手术适应证的研究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采用视功能问卷和生存质量问卷研究早中期白内障患者的视功能(visual function,VF)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探讨视力≥0.5早期白内障患者手术适应证。方法对日常生活视力≥0.3的161例早、中期白内障患者进行VF、QOL问卷调查,分为视力0.3、0.4组102例、视力≥0.5要求手术组21例、视力≥0.5未要求手术组38例,以视力0.3、0.4组VF、QOL得分95%位数为手术参考值,以另2组得分临床验证、筛选手术参考值。结果 161例受检者中,所有患者VF与日常生活视力显著相关(r=0.61,P<0.01),QOL与日常生活视力显著相关(r=0.45,P<0.01)。视力0.3、0.4白内障患者102例,95%位数VF得分为73.3分,QOL得分为94.4分。视力≥0.5患者59例,要求手术组21例,未要求手术组38例。≥0.5患者按VF参考值25例可手术,按QOL参考值43例可手术,与按患者实际要求手术手术率比较,VF为参考2种手术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QOL为参考时2种手术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白内障VF、QOL得分与日常生活视力显著相关,可将视功能问卷作为早期白内障患者的手术参考指征。 王恩洪 李灿 陈潇 刘翔关键词:视功能 早期白内障 手术适应证 一次性虹膜根部离断修复针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虹膜根部离断修复针,包括针头和针体,针头为注射器针头结构并可拆卸式固定设置于针体前端,针体内设置用于放置手术线的空腔,手术线由针头尖部伸出;本实用新型在有较小侧切口的密闭状态下,在前房内通过水平... 黄小勇 李灿 王一文献传递 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加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以及手术适应证的探讨。方法已确诊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6例(46眼),均合并不同程度晶状体混浊。所有病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随访9~24个月。观察术前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房角、房水流畅系数(C)与压畅比(PO/C)和降眼压用药数量等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明显低于术前平均眼压(配对t检验,P<0.01),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好于术前(配对秩和检验,P<0.01)。前房深度加深(配对t检验,P<0.01)。房角全部开放36眼(78.26%)。术后房水流畅系数(C)与压畅比(PO/C)有明显改善(配对t检验,P<0.01)。术后平均使用降眼压药数量明显减少(配对t检验,P<0.01)。另有7眼(15.21%)术后眼压仍>25mmHg,遂行滤过性手术治疗。结论晶状体摘除、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的一种有效的选择,但对房角关闭粘连超过270°以上,则有必要联合小梁切除术。 涂运输 阴正勤 李灿 李家文关键词: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房角分离术 A型肉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临床报告 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效果及副作用。方法选择因面神经功能紊乱而致的严重眼睑痉挛患者32例,皮下注射A型肉毒素,对治疗前后的病情分级进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其中29例(90.62%)患者在注射后眼睑痉挛完全缓解,3例(9.38%)得到明显缓解,有效率100%。23例(71.88%)患者3~5个月后眼睑痉挛复发,再次注射仍然有良好效果。3例患者出现轻中度上睑下垂,1~3周后恢复。结论 A型肉毒素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效果确切良好,副作用轻或少,但大多数患者需每隔3~5个月重复注射。 廖琼 李灿 刘翔关键词:A型肉毒毒素 眼睑痉挛 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及评价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共11例11眼大泡性角膜病变(bullous keratopathy,BK)患者采用角膜前基质针刺术(anterior stromal micropuncture,ASP)治疗。采用30 G的针头行角膜基质层针刺约200点,周边角膜部不进行穿刺。11例患者术后按照1、4、12、24周随访复查。观察和评价内容为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眼部刺激症状(眼痛、眼部异物感、畏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水肿、上皮水泡,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角膜上皮有无缺损。结果 11例患者术前与术后1、4、12、24周各时间点的角膜疼痛、畏光、流泪程度比较,改善明显(P<0.05),表明患者在行ASP治疗后明显降低了术前眼部的刺激症状。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角膜情况,角膜水肿均明显缓解,上皮水泡消失,角膜荧光素染色角膜上皮完整。结论角膜前基质针刺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经济的手术方式,对于视功能恢复潜力差、患者无条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如单纯为解除眼部症状)可首选角膜前基质针刺术。 杨于力 张辰星 郑莎 李灿 谢汉平关键词:大泡性角膜病变 角膜水肿 疼痛 异物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王一 李灿 刘玺 黄小勇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后轴浆运输的影响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CNTF)对大鼠视神经 (opticnerve ,ON)中度不全损伤后轴浆运输的影响。方法 成年雌性Wistar大鼠 5 0只 ,用无创血管夹于球后 1 5mm钳夹ON 10s,造成ON中度损伤 ,于伤后即刻、伤后 1、2、4和 8周CNTF治疗组玻璃体腔内注射人重组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rhCNTF) 2 μg ,对照组注射等量双蒸水。分别在不同的时间 ( 1、2、4、8和 12周 )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orseradishperoxidase ,HRP)观察ON不全损伤后顺行轴浆运输的变化。结果 伤后 1~ 2周在损伤点后HRP顺染纤维度骤然下降 ,于上丘均未见HRP显色 ;伤后 4周ON及上丘顺染密度逐渐增强至 8周达高峰 ,对照组ON损伤远端顺染纤维度恢复至正常的 12 87% ,而治疗组至 3 1 86%。两组间于ON损伤远端和上丘HRP顺染密度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NTF可改善ON不全损伤后轴浆运输状况 ,促进ON结构的恢复。 李灿 王一关键词:视神经 CNTF HRP 轴浆运输 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屈光状态变化观察 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初、中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各型白内障与视力矫正前、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95眼)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患者的发病年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以及矫正视力等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皮质型、囊膜下型、核型等3型老年性白内障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发病年龄的特点以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囊膜下型白内障发病年龄低于皮质型和核型,影响视力较早。屈光状态改变:皮质型白内障多呈远视状态;囊膜下型白内障无明显倾向,但影响视力早;核型白内障多呈近视状态;3种类型白内障均可导致不同程度低度散光。结论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可导致不同的屈光状态改变,可作为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的参考因素之一。 李灿 陈潇 王恩洪 刘翔关键词:裸眼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