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东海

作品数:10 被引量:227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废水
  • 4篇水处理
  • 4篇污染
  • 4篇废水处理
  • 3篇地下水
  • 3篇SBR
  • 3篇残油
  • 2篇油类
  • 2篇有机物
  • 2篇土壤污染
  • 2篇污水
  • 2篇难降解
  • 2篇难降解有机物
  • 2篇降解
  • 2篇降解有机物
  • 2篇包气带
  • 1篇低浓
  • 1篇低浓度生活污...
  • 1篇地下水污染
  • 1篇地下水系统

机构

  • 10篇清华大学
  • 1篇北京市自动化...

作者

  • 10篇王东海
  • 5篇李广贺
  • 4篇文湘华
  • 3篇钱易
  • 2篇贾道昌
  • 1篇刘翔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中国环境监测
  • 1篇环境科学进展

年份

  • 2篇2000
  • 6篇1999
  • 2篇199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包气带中残油动态释放实验研究被引量:17
2000年
通过地下水油类浓度、水位、降雨量及色质联机分析,确定了包气带中残油为水源地主要污染源之一.利用动态释放试验,模拟了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中残油动态释放过程,探讨了不同水深及间歇进水对油类释放的影响并确定残油的污染能力.结果表明,油污土动态释放过程存在快慢两阶段,油类释放量随水头的增加而增加,合理放水应控制低流量.间歇后淋滤液流量降低,但油类浓度增加释放量增大.实验条件下,间歇24h后释放量增加2661mg(油)/kg(土),7天后增加23765mg(油)/kg(土).
王东海李广贺刘翔贾道昌
关键词:包气带残油地下水污染源
低浓度生活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的试验研究被引量:59
1999年
通过烧杯试验,在不加助凝剂、不调整p H 的条件下,研究了化学强化一级处理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确定了最佳投药量,探讨了絮凝剂对悬浮性 C O D( C O Ds) 及溶解性 C O D( C O Dd) 的去除关系。并通过药剂负荷概念的提出,比较了不同药剂的去除效果。最后,与 C E P T 处理普通生活污水效果进行了比较。
王东海文湘华
关键词:生活污水强化一级处理混凝废水处理
处理难降解有机物的新型SBR反应器的发展被引量:39
1999年
本文在分析SBR 工艺特点的基础上,从反应器本身及SBR 反应运行工序的设计两方面对处理难降解有机物新型SBR 反应器的发展作了论述。分析认为SBR 工艺将在中小型企业含难降解有机物工业废水处理中广泛应用。
王东海文湘华钱易
关键词:SBR生物反应器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降解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标准油选定被引量:1
1999年
研究了采用含油污水中油类作为分析受其污染的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标准油可行性 ,紫外吸收光谱图和色质联机分析表明 ,污水、地下水、土壤中油类不仅主要成分相似 ,其相对含量也相同 ,证明了标准油选定的正确性。试验同时表明地下水系统中油类的污染正是目前仍在排放的含油污水引起的。
王东海曹维峰
关键词:油类地下水系统水质监测标准油分光光度法
河滩包气带中残油静态释放模型研究被引量:3
1999年
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包气带中残油在河流冲刷及积水浸泡条件下残油的释放过程,讨论了温度对释放的影响.建立释放模型,并得到释放速率常数.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油类释放有显著的影响,振荡时速率常数K_La,K_s值为2.482h^(-1).1.297^(-1),无振荡为0.8O7h^(-1),0.751h^(-1).振荡时两速率常数分别是无振荡的5倍和3倍;释放速率常数K_La,K_s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变化幅度较小.模型求得△H_(溶解),△H_((?)吸)均大于0,分别为12.2kJ·mol^(-1),4.214kJ·mol^(-1).模型预测结果表明低温(5.10.15℃)时油类的释放过程与常温过程基本相同,但平衡浓度c^p显著减小.表明温度下降不影响释放过程,仅对油类释放量有影响.
王东海李广贺刘翔贾道昌
关键词:包气带残油含油污水河流
河滩包气带油污土层残油释放实验研究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通过释放试验,模拟了河道中河流冲刷、积水浸泡及多次冲刷条件下,包气带土层残油释放过程,分析了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对残油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油释放由初始快速和随后的慢速两个过程组成,振荡对释放平衡所需时间影响不大;振荡时残油释放速率为2.61mg油类·g^(-1)土·d^(-1),淋洗率为1.83%,无振荡释放速率仅为0.35mg油类·g^(-1)土·d^(-1);释放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离子强度>0.1mol·1^(-1)时,油类释放速率随离子强度的升高而减小,而pH值对油类释放速率影响不大;上游太河水库在水温低、非间歇连续放水时,油类的释放量最小,对地下水的影响也就小。
王东海李广贺贾道昌
关键词:土壤污染
土壤残油释放过程中组分变化研究被引量:2
1999年
将紫外分光光度法与色质联机分析结合起来,分析了在土壤中残留数十年的油类在静态重复淋洗、动态连续淋滤及间歇淋滤过程中释放出油类组分的变化。结果表明:静态重复淋洗过程中,淋洗液苯系物组成变化不大,而烯烃类物组成变化较大,但两者的相对含量基本不变;动态淋滤过程中,二烯烃类比例逐渐减小而苯系物的比例逐渐增大,淋洗时间越长,释放物危害越大;间歇使二烯烃类中戊二烯、环己二烯等含量高的组分的比例增大,但对苯系物的组成影响不大,间歇时间越长,淋滤液中二烯烃类比例越高,释放物对地下水的危害越小;上游水库间歇非连续放水时,残油释放物危害小。
王东海李广贺贾道昌
关键词:土壤污染残油
SBR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被引量:55
1999年
在分析SBR 工艺一般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SBR 工艺处理难降解有机物、造纸印染等工业废水的应用现状和SBR工艺在数学模型、污泥膨胀机理及微生物特征等基础性研究方面的进展,并讨论了在线控制、过程设计及启动策略等的工艺过程及控制研究。
王东海文湘华钱易
关键词:SBR难降解有机物废水处理
内循环SBR处理含染料废水的研究被引量:35
2000年
研究开发了内循环SBR (ILSBR)新型反应器 ,并对其处理含活性翠蓝染料 (RTB)废水的效果 ,营养物浓度、RTB浓度、混合液停留时间等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反应器内微生物特性等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该反应器对有机物及染料的去除效果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反应器 ;RTB对微生物生长有限制作用 ;营养物浓度存在最佳范围 ;周期延长有利于污染物去除 ;ILSBR反应器具有良好的优势微生物筛选及保持功能 ,有利于难降解物质的去除 .
文湘华王东海钱易
关键词:活性翠蓝废水处理
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中的迁移与分布被引量:30
1998年
利用静态模拟实验研究河滩砂砾石对油类的静态吸附特性,确定平稳吸附等温方程.通过动态土柱实验模拟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过程,建立油类在砂砾石层中迁移的数学模拟模型,确定模型参数,以此预测油类在砂砾石中的迁移.结果表明:油类在砂砾石中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式;砂砾石对油类的吸附量小,迟滞因子Rd为1.06;石油类污染物在砂砾石层穿透能力很强,约经5d基本穿透20m的砂砾石层,10d基本穿透100m的砂砾石层.
王东海李广贺贾道昌
关键词:污染物砂砾石迁移含油废水地下水污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