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
-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 反思思维及其辩证本性被引量:1
- 2004年
- 真正的哲学是思想家在反思中把握到的时代。反思作为哲学思维方式力求透过具体的层次和环节达到对普遍必然性的把握,实质是对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大关系的思考和觉解。自发的反思与自觉的反思之间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反思思维本质上是以感性经验为中介的概念思维。反思的思维方式具有辩证本性,经验性与先验性的统一、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等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 高峰郑东
- 关键词:思维方式辩证本性
- 对蒲松龄写作生涯的实学考察
- 2005年
- 蒲松龄既是文学家同时也是实学思想的实践家,他那反映时代面貌和现实生活的独特的写作实践,谙合于明末清初的实学思潮。考察蒲松龄的写作生涯,其实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实风、实功、实品、实心上面。
- 郑东
- 关键词:实学
- 实学与人学:“与时俱进”的哲学新思考
- 2006年
- “与时俱进”作为现代思想观念,蕴涵着两个哲学内涵。一是现代实学观,蕴涵着与时俱进的运行轨迹。“与时俱进”体现着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精髓。离开实践的运行轨道,与时俱进就没有方向和准绳;二是现代人学观,蕴涵着与时俱进的理想追求。现代人学是以人的现实活动和从事着现实活动的人为出发点,对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建构等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探究和阐释,从而形成关于人的生存和人的生活方式变迁的系统性深层理念,并指导人的实践活动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 郑东
- 关键词:实学人学
- 人学跋涉:东方的蒲松龄和西方的休谟被引量:1
- 2005年
- 17~18世纪,随着人本思潮的兴起,作为世界文化代表的东方文学和西方哲学有了新的交汇和融通。对人学的表达,文学与哲学就方式方法来说自然不同,但都是对“人”的问题的深切关注和理解,都是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把握和分析。蒲松龄寄情志于鬼狐,是源于一种人学精神的坚执。休谟坚信自己的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从人学角度看,两位贤哲对世界文化的贡献和影响同样是深远巨大的。
- 郑东
- 关键词:休谟人学
- 近两年来的中国哲坛争辩及哲学发展问题域
- 2010年
- 一、争辩的背景与阵势
任何发展都无疑是运动中的态势,而哲学活动又总是在疑虑和思辨的状态下完成的。既然哲学发展是动态的思辨过程,那么这样的思辨就必然包涵着和裹携着激烈的批评和尖锐的争锋.因此我们可以确认,哲学的发展往往体现在或者说依赖于哲坛上的批评与争辩。可喜的是,近两年来中国哲坛上的批评争辩风气正逐渐兴起。
- 郑东
- 关键词:哲学发展争辩问题域哲学活动思辨
- 蒲松龄创作的人学路向
- 2006年
- 古往今来,文学家都在其作品中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人学意识、人学觉醒和人学精神,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对"人"的问题的切实关注、深度理解和对人的前途命运的把握和分析上面。无疑,明末清初的蒲松龄就以其不同凡响的文学手笔,创作开拓出了一片崭新的人学新气象。蒲松龄文学寄情志于鬼狐神仙、花妖狐媚,即源于一种对人学精神的坚执。蒲松龄通过描绘鬼狐神仙、花妖狐媚对人世生活的向往,及其对人的真实人性和直率情感的刻画,达到了不是人更似人,即在主体人格上完全达到了人性鲜活的程度。
- 郑东
- 关键词:主体人格
- 职业技术教育的人学向度被引量:18
- 2004年
- 哲学上的现代人学转向影响着职业技术教育所具有的思辨特色的人学向度.一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弘扬,二是对'人的能力'的重视,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追求.职业技术教育本身具有适应和超越两种形态取向,适应取向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具有工具性的特征,超越取向使得职业技术教育导向学生完美人格的实现.在适应与超越两维之间,应关注职业技术教育的终极目的,有效避免工具理性的泛滥,找回和弥补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视野中的人文缺失.
- 郑东
-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育人学人本主义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