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刚
- 作品数:55 被引量:269H指数:8
- 供职机构: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转型时期的人文研究
- 2002年
- 陈刚
- 关键词:人文研究社会转型人文知识分子人文理想人文精神
- 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
- 2001年
- 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思想和“七一”重要讲话,贯穿着理论创新的精神。8月7日江总书记在北戴河接见科学家时,又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对于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指示。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呼唤理论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编发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部分专家学者撰写的这组短文,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江总书记讲话的体会。
- 陈刚
- 关键词:理论思维社会科学意识形态
- “人文精神失落”新议被引量:11
- 1997年
- 陈刚
- 关键词:人文主义精神新时期文学启蒙运动文化意识现代主义人道主义
- 马克思的人本质概念
- 1992年
- 人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一直是欧洲哲学史上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问题。马克思对人本质概念有很多解说,如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或社会性,人的本质是劳动或创造,人的本质是自由或自由自觉的活动;等等。这些提法是马克思在不同场合从不同角度提出来的,它们强调的重心不同,重要程度也不一,但对全面理解马克思的人本质概念都不可缺少。为此,本文试从六个方面逐一进行考察。
- 陈刚
-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关系社会性现实性人本质人类社会
- 转型时期的人文关怀被引量:4
- 2003年
- 本文围绕 90年代几次大的争论把握知识界的思想发展轨迹 ,分析其发展变化 。
- 陈刚
- 关键词:人文关怀价值关怀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自由主义新左派
- 人文精神讨论述评被引量:3
- 2001年
-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有关人文精神的讨论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知识分子对不合自己理想的周遭环境之检视 ;另一方面 ,它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自省运动 ,是处在新变局中的知识分子对自身生存处境以及地位和作用的一种反思 ,是自处、自律、自强、自为的一种努力。本文将从思想史即思想发展轨迹的角度对这一争论进行把握和梳理 ,并指出其蕴涵的文化意义。
- 吴芸陈刚
- 关键词:人文精神社会大众文化知识分子
- 言说与倾听,符码与声音——读罗兰·巴特《S/Z》
- 2011年
- 巴特《S/Z》一书乃至其符号学的精髓在于把人物、对象和语言、符号及声音、语调全部打通,亦即从现象中看到符码,从符码中听到言说,从言说中听到声音,而且是多种声音和调性交织的复调,是为大音写作。
- 陈刚
- 关键词:言说倾听符码声音
- 应当另有选择——评《新自由主义——批判读本》被引量:1
- 2007年
- 新自由主义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执思想界之牛耳,不仅在学界登堂入室,成为支配性学说,而且在政治、经济领域具有压倒性地位;不仅在西方和欧美称霸,而且君临拉美、非洲、亚洲,甚至在中国也影响渐大。当然清议者未必吃香,但实践领域的追随者却可能春风得意,风头甚健。
- 陈刚
-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读本经济领域思想界支配性
- 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
- 2005年
- 本文首先从思想史角度梳理以人为本思想的三种形态,进而指出马克思人本学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价值观的根本原则,但它不单纯是理论,同时还是实践的原则,并与科学观点融合在一起。当前之所以强调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乃是因为与之相悖的物本思想泛滥。本文分析了当代物本主义的表现、根源与危害,进而从三个层面揭示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并指出对市场经济要扬其利而避其弊。
- 陈刚
- 关键词:以人为本以物为本科学发展观
-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及其当代意义被引量:2
- 2007年
- 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既包括对资本历史作用的阐述,也包括对资本弊端和负面因素的分析与批判。我们建国前30年的社会主义实践是想尝试超越这些弊端,但脱离了一定的历史条件,因而效果不佳。改革开放20多年重新引入市场与资本是想发挥其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对抑制其负面因素注意不够。重温马克思的资本理论旨在指导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对资本要用其利而弃其弊。
- 陈刚
- 关键词:资本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