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清华

作品数:23 被引量:155H指数:8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中医
  • 4篇总黄酮
  • 4篇吸附树脂
  • 4篇黄酮
  • 4篇分离纯化
  • 4篇纯化
  • 4篇纯化研究
  • 4篇大孔吸附
  • 4篇大孔吸附树脂
  • 3篇蛋白
  • 3篇中医证
  • 3篇钩吻
  • 3篇处方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组
  • 2篇蛋白质组学
  • 2篇蛋白组
  • 2篇蛋白组学
  • 2篇虚证
  • 2篇阴虚

机构

  • 23篇福建中医药大...
  • 2篇莲花县人民医...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福建拓天生物...
  • 1篇福建省第二人...
  • 1篇江西广播电视...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作者

  • 23篇刘清华
  • 11篇王英豪
  • 6篇邱颂平
  • 3篇吴水生
  • 3篇王常松
  • 3篇黄美霞
  • 2篇林渊
  • 2篇闵莉
  • 2篇陈桂芬
  • 2篇刘波
  • 2篇李德森
  • 2篇徐彭
  • 2篇华碧春
  • 2篇江川
  • 2篇高凌云
  • 2篇俞洁
  • 2篇章靓
  • 2篇傅晓晴
  • 1篇毛颖婕
  • 1篇吴同玉

传媒

  • 3篇福建中医药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中国医药工业...
  • 1篇江西中医学院...
  • 1篇陕西中医学院...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医学报
  • 1篇中药与临床
  • 1篇2013第六...
  • 1篇第四届全国临...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2篇1998
  • 1篇199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单味中药散剂清除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4
2011年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是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且与胃癌的发生相关。目前国际上推荐根除Hp的一线治疗方案主要是以质子泵抑制剂或铋剂为基础,合并2种抗生素组成的三联疗法,而这些西药治疗的根除方案中仍存在着很多问题尚需解决,
刘清华林渊邱颂平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药散剂
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理论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理论的可行性。方法:分别从中医证和蛋白质组的概念、内涵、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共性进行理论分析和探讨。结果与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证学的基础研究,为中医证物质和功能基础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对揭示中医证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孟庆宏王常松傅晓晴刘清华俞洁闵莉
关键词:辨证论治蛋白组学难经伤寒论
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的6783例阴虚证处方的地骨皮组方规律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6783例阴虚证处方中地骨皮的用药规律,为地骨皮的临床应用与药理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参考。方法本研究病例由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提供。收集2018年至2020年处方中使用地骨皮的所有病例,剔除与阴虚证完全无关的病例,最终纳入6783例。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构建地骨皮相关数据库,统计主治证候、主治中医疾病、主治西医疾病频次,分析总体药物使用情况,分析置信度为0.9时,不同支持度下地骨皮治疗阴虚证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随后采用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一步挖掘地骨皮高频次应用的证候类型中配伍的核心药材及其组合规律。结果在6783例阴虚证处方中,地骨皮主治的阴虚证高度集中在肝、肾等脏腑的阴虚证;主治中医疾病类型共121种,使用频次≥200的有5种疾病,其中频次最高的3种疾病分别为消渴病、白涩病、瘿病;主治西医疾病741种,2型糖尿病、干眼症、结膜炎位列处方频次前3。地骨皮在阴虚证处方中配伍频次最高的前3味药为白芍、生地黄、黄芪,其核心组合为地骨皮-白芍、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黄芪。气阴两虚证中,核心配伍药物主要有黄芪、知母、白芍、茯苓、川芎,其配伍组合为地骨皮-黄芪-知母、地骨皮-茯苓、地骨皮-知母、黄芪-知母、地骨皮-白芍、地骨皮-黄芪、地骨皮-川芎,且地骨皮-川芎与黄芪-知母组合在气阴两虚证中具有特殊协同意义。肝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材有3味药,即白芍、玄参、生地黄(支持度高达60%),其配伍组合为地骨皮-白芍-玄参、地骨皮-白芍-生地黄、白芍-玄参、地骨皮-白芍、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玄参、白芍-生地黄。肾阴虚证中,核心配伍药材有4味药,即白芍、麦冬、生地黄、玄参(支持度高达40%),其核心组合为地骨皮-白芍、地骨皮-生地黄、地骨皮-麦冬、地骨皮-玄参,其
洪智源江川章靓刘清华王英豪黄美霞
关键词:地骨皮组方规律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闽产钩吻总生物碱的分离纯化研究
目的:研究并优化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闽产钩吻总生物碱。方法先以总生物碱含量为考察指标,从3种不同型号的树脂中筛选出分离纯化闽产钩吻总生物碱的最佳树脂,再对最佳树脂吸附工艺参数进行全面优化。结果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闽产...
王英豪邱颂平吴水生刘清华
关键词:钩吻总生物碱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
文献传递
中医证蛋白质组学研究探析被引量:11
2011年
中医证实质研究持续了数十年,结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可能在于研究方法的局限性。文章试图从证和蛋白质组的特征具有一定相似性的分析出发,探讨将蛋白质组学技术引入中医学证实质研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王常松傅晓晴刘清华俞洁闵莉
关键词:中医学蛋白质组
逍遥清肝汤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应答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乙型肝炎是目前肆虐全球的重要传染性疾病,全世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约3.5亿人。1992-1994年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BsAg携带率为9.75%,共约1.2亿人,乙型肝炎患者约3000万人,每年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的医疗费用高达300—500亿元,可见乙型肝炎不仅是健康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王常松吴同玉刘清华
关键词: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阿德福韦酯
bcl-2、P53和c-erb-B_2癌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探讨癌基因bcl-2、P_(53)和c-erb-B_2在肝癌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过氧化物酶-链霉卵白素)法对50例肝癌组织中bcl-2、P_(53)、c-erb-B_2的表达产物进行测定。结果:50例肝癌中c-erb-B_2蛋白表达阳性者23例(46%),P_(53)表达阳性者21例(42%),hcl-2表达阳性者21例(42%)。结论:多个癌基因的表达异常与肝癌的生物学行为关系极为密切。
朱珍道郭旦敏胡子元胡曌刘清华鲍智颖王永傅肖岩高凌云
关键词:肝癌癌基因免疫组织化学
bc1-2、P^(53)和c-erb-B_2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
1998年
探讨癌基因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意义,应用免疫组化S-P(过氧化物酶—链霉卵白素)法对50例前列腺癌组织中bcl-2、P53和c-erb-B2的表达产物进行检测。结果bcl-2、P53和c-erb-B2的表达率为42%、48%和44%,bcl-2、P53和c-erb-B2的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皆相关。66%肿瘤有癌基因表达异常,26%的肿瘤同时有多个癌基因表达异常,多个癌基因表达异常与分级、分期相关,bcl-2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γ=-0.51,P<0.05)。结论:上述癌基因参与了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肿瘤多个基因分析比单个分析更有价值。
朱珍道姚海文胡■钟小兵万良财刘清华高凌云鲍智颖谭晏华
关键词:前列腺肿瘤BCL-2P53C-ERB-B2
一种具有抗氧化衰老作用的板栗及其加工工艺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氧化衰老作用的板栗及其加工工艺和应用。本发明将陈皮、山楂、黄精用乙醇浸泡制备药液,对板栗进行加工,改善板栗风味,使其比市售板栗制品更具风味。同时改善其食用过度致消化不良的弊端,而...
李德森王文义檀兴慧洪赟卢淑珍周奕刘清华
干姜黄连不同配比体内抗幽门螺杆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干姜黄连配伍对实验小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的抗率。方法 BALB/C小鼠120只H pylori感染后分组饲养,喂服干姜黄连配伍不同剂量、比例、剂型一个月后处死小鼠,检测不同组别Hpylori的阳性结果。结果对照组(10),干姜1组(10),干姜2组(8),干姜3组(6),黄连1组(6),黄连2组(5)P<0.05,黄连3组(8),1:1组(4)P<0.05,1:2组(9),2:1组(7)。结论表明黄连2组、1:1组水煎剂、黄连中剂量对Hpylori SS1株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林渊刘清华
关键词:干姜黄连幽门螺杆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