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仁贵

作品数:226 被引量:1,076H指数:17
供职机构:北京世纪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7篇期刊文章
  • 3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05篇医药卫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文化科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71篇淋巴
  • 49篇淋巴管
  • 38篇造影
  • 32篇影像
  • 31篇成像
  • 30篇X线
  • 28篇淋巴管造影
  • 26篇X线计算
  • 26篇X线计算机
  • 26篇CT
  • 22篇体层摄影
  • 21篇体层摄影术
  • 19篇病理
  • 18篇乳糜
  • 17篇原发性
  • 17篇水肿
  • 17篇肿瘤
  • 16篇造影术
  • 15篇淋巴水肿
  • 14篇淋巴造影

机构

  • 138篇北京世纪坛医...
  • 68篇北京大学第一...
  • 5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大学第九...
  • 8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航空工业中心...
  • 5篇北京大学第三...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 5篇唐山市第二医...
  • 4篇广西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医院
  • 3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湖州市中心医...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北京大学肿瘤...
  • 2篇北京市第六医...
  • 2篇解放军第30...

作者

  • 215篇王仁贵
  • 43篇孙小丽
  • 34篇温廷国
  • 32篇张春燕
  • 32篇陈孝柏
  • 22篇段永利
  • 22篇董健
  • 21篇霍萌
  • 19篇沈文彬
  • 17篇孙莹
  • 16篇王广发
  • 15篇蒋学祥
  • 14篇王仪生
  • 12篇那加
  • 11篇赵君
  • 11篇牟向东
  • 9篇李楠
  • 8篇张奇瑾
  • 8篇刘晓燕
  • 8篇张明霞

传媒

  • 31篇CT理论与应...
  • 29篇临床放射学杂...
  • 24篇中国医学影像...
  • 11篇中华放射学杂...
  • 6篇中华结核和呼...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医学影像...
  • 3篇中国防痨杂志
  • 3篇北京大学学报...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放射学实践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3篇中国社区医师
  • 3篇中国医学装备
  • 2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中华病理学杂...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继续医学教育
  • 2篇中国医药
  • 2篇军事医学

年份

  • 27篇2023
  • 20篇2022
  • 4篇2021
  • 8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9篇2016
  • 8篇2015
  • 8篇2014
  • 14篇2013
  • 18篇2012
  • 4篇2011
  • 9篇2010
  • 9篇2009
  • 6篇2008
  • 3篇2007
  • 12篇2006
  • 2篇2005
  • 13篇2004
2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高分辨率薄层CT对直径2cm以下肺小结节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孤立肺结节(SPN)的形态学特征是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依据,CT成像的分辨率高低是提高SPN细微形态学特征显示率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比较常规高分辨率薄层CT(512×512矩阵,HRCT)与超高分辨率薄层CT(1 024×1 024矩阵,ultra-HRCT)对直径≤2 cm肺小结节的几项细微形态学特征的显示是否存在差异,分析HRCT与ultra-HRCT成像在显示病变特征、图像质量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优劣性。方法:分别对人活体内72枚直径在2 cm以下的肺小结节进行HRCT及ultra-HRCT扫描成像。比较SPN的形态学指标包括:结节边缘,分叶(深、浅),晕征(清晰、模糊),毛刺(细短毛刺、细长毛刺、棘征);内部征象(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空洞),结节密度(钙化、磨玻璃密度)等。对HRCT和ultra-HRCT的图像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主观评分,比较二者图像质量有无差异。同时对ultra-HRCT增加的X线辐射剂量进行分析。结果:对ultra-HRCT和HRCT成像对SPN的几项形态学指标的检出率比较后提示ultra-HRCT在显示边缘毛刺、空泡征等方面优于HRCT,但卡方检验P值均>0.05,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图像质量主观评分HRCT图像质量优于ultra-HRCT,ultra-HRCT运动伪影和噪声发生率较HRCT高,二者差异卡方检验P值>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同时ultra-HRCT检查可增加X线辐射剂量,总体剂量在安全范围内。结论:ultra-HRCT对直径≤2 cm SPN的几项特征检出率均不低于HRCT,对边缘分叶、毛刺、晕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GGO检出率均高于HRCT,提示ultra-HRCT在显示边缘分叶、毛刺、晕征、空泡征、空气支气管征、GGO等细微结构方面优于HRCT,但二者不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图像质量主观评分HRCT高于ultra-HRCT;ultra-HRCT图像显示病变边缘及血管结构质量优于HRCT,运动伪影和噪声发生率较HRCT高,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二者的X线辐射剂量均在安全范围内。
张明霞王仁贵
关键词:肺小结节高分辨率CT
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成像在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淋巴管肌瘤病诊治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成像在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淋巴管肌瘤病(LAM)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或影像学典型表现证实的12例LAM患者的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资料,并与手术相对照。结果 CT示12例LAM均伴有乳糜性胸腔积液,5例伴有腹腔积液,2例伴有盆腔积液。12例LAM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均不同程度出现腹膜后和(或)髂淋巴管扩张,5例于直接淋巴管造影时出现胸导管扩张,1例胸导管回流不畅,5例胸导管未显影,1例部分显影。12例LAM中11例接受手术治疗均取得良好疗效。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成像可为合并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的LAM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张春燕陈孝柏霍萌孙莹沈文彬王仁贵
关键词:淋巴管肌瘤病腹腔积液
肺高分辨率CT的呼气相定量研究及其与肺功能的关系被引量:12
2002年
目的 对患者呼气相HRCT上空气潴留征的范围进行定量分析 ,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 (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5 5例肺弥漫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吸气相、呼气相HRCT和肺功能试验检查 ,统计双肺吸 呼气相密度差值 (VD)和面积缩小率 (AD)、空气潴留评分值并与肺功能试验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空气潴留征象普遍存在 ;双肺VD和AD、空气潴留评分值与肺功能试验指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呼气相HRCT上的空气潴留征可以定量分析 ,能够反映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谢晟王仁贵王仪生蒋学祥
关键词:肺功能高分辨率CT呼气相肺弥漫性病变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性疾病
急性肝破裂伤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17
1997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10例急性肝破裂伤的CT和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10例患者于受伤后24小时内行CT或MRI检查,肝破裂损伤根据受累范围分为轻、中、重三度。结果:外伤后24小时内,33.3%和28.6%的肝破裂伤在CT平扫和MRIT1加权像上呈等密度和等信号,所有病变在T2加权像上均呈边界清楚的明显高信号。如果以T2加权像作为标准对照,T1加权像和CT平扫判断急性肝破裂伤损伤程度的符合率分别为57.1%和55.6%。55.6%(4/7)的深破裂伤在术后1~3周内合并迟发性并发症。结论:T2加权像可准确判断急性肝破裂伤的损伤程度和类型,并与术中所见一致。对深破裂伤患者,有必要在伤后1月内行MRI和CT随访,以明确合并症的诊断。
王仁贵蒲永林蒲永林
关键词:肝破裂CTNMR成像
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首发症状为淋巴水肿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22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12例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收治的20例妇科肿瘤术后的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以淋巴水肿为首发表现的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2例由淋巴瘤引起或加重的淋巴水肿,其中上肢水肿1例、下肢水肿10例、全身性水肿1例。这些患者常伴有虚弱、消瘦、疼痛、肿块、淋巴结肿大等临床症状,肿瘤标志物异常患者比例为6/8,贫血患病率为6/12,超声、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和磁共振成像的阳性率分别为8/8、8/8和3/3,行病理诊断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确诊。2组患者的病程、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既往史、肿瘤标志物、贫血、影像学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淋巴瘤相关的恶性淋巴水肿少见,发病隐匿。为了避免延误淋巴瘤诊断和治疗,应在随访期间积极寻找淋巴水肿的病因。
郝昆孙宇光李滨信建峰张丽余春开王仁贵沈文彬
关键词:淋巴水肿淋巴瘤
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在直接淋巴管造影及造影后CT平扫中的影像表现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在直接淋巴管造影和造影后CT检查中的影像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临床诊断为小肠淋巴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所有病例均先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再行腹盆部CT平扫,5例在淋巴管造影前做过CT平扫加增强,3例淋巴管造影、CT平扫后进行了增强扫描,分析所有病例影像学表现。结果直接淋巴管造影显示腹膜后、髂部淋巴管走行迂曲,不同程度扩张,结构紊乱,动态观察向肠系膜反流4例,3例可见对比剂直接进入肠腔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行CT平扫,21例均可见向对侧腰干反流,9例向肠干反流。15例患者有节段性肠壁增厚,8例增强扫描,显示5例小肠壁分层强化呈"晕轮征",2例增厚肠壁呈均匀性强化,1例肠壁未见增厚。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与造影后CT联合检查是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的重要方法。
张建梅陈孝柏赵桐沈文彬袁辉侯睿王仁贵
关键词:淋巴管造影
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综合分析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效果,为治疗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7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应用综合护理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平均痊愈时间、护理前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结果 140例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之后在CT引导下组织切割针经皮刺入到病灶内,140例患者中有138例确诊,阳性率为98.57%(138/140);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为(2.55±1.02)d,对照组平均痊愈时间为(4.11±0.26)d,试验组平均痊愈时间远远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93.88±2.22)分,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为(81.14±2.36)分,试验组护理总满意度评分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均不是特别严重,经过综合性护理之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全复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和缩短平均痊愈时间。
杨永革王燕文冯剑秋阚丽娜王仁贵
关键词:经皮肺穿刺多层螺旋CT
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诊断淋巴源性塑型性支气管炎的价值探讨
2022年
目的通过分析淋巴源性塑型性支气管炎(PB)的直接淋巴管造影后的CT征象,探讨此检查方法对PB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搜集17例临床确诊为淋巴源性PB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观察胸部淋巴管对比剂反流和异常沉积、其他胸部异常CT改变。结果17例患者直接淋巴管造影后胸部CT均可见对比剂反流和异常沉积,包括胸导管末端13例(76.5%),右侧淋巴导管末端12例(70.6%),支气管纵隔干和气管周各16例(94.1%),肺门14例(82.4%),锁骨下干9例(52.9%),支气管血管束和胸膜各7例(41.2%),心包5例(29.4%),颈干、横膈、腋窝各2例(11.8%),肺内1例(5.9%)。其他胸部异常CT改变:肺内磨玻璃密度影17例(100%),气管周絮状密度影17例(100%),气管壁增厚11例(64.7%),肺不张或实变4例(23.5%),结节6例(35.3%),小叶间隔增厚13例(76.5%),支气管血管束增粗10例(58.8%),胸腔积液7例(41.2%),心包积液1例(5.9%),腋窝、胸壁囊状低密度灶各1例(5.9%)。结论直接淋巴管造影后CT扫描对淋巴源性PB的诊断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为诊断和鉴别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张妍孙小丽李兴鹏郝琪王仁贵
关键词:淋巴塑型性支气管炎X线计算机
树芽征的HRCT与病理研究
树芽征(Tree-in-Bud,TIB)是在HRCT扫描中观察到的一种征象,逐渐成为描述细支气管病变的常用术语。TIB指的是分支状条状阴影伴或不伴有小叶中心结节,可见于感染、过敏性支气管肺曲菌病、囊性纤维化、吸入性肺炎、...
王仁贵宋莉王继琛王仪生
文献传递
结节性硬化症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附三例报告)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3例患者中女2例、男1例,均行X线、CT及超声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有肾脏错构瘤及不同程度皮肤损害,2例女性患者均有家族遗传史;2例有颅内室管膜下钙化或有肝脏多发错构瘤或脊椎骨结节硬化斑,1例有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或有手足甲旁纤维瘤。结论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显著特征,影像学检查对结节性硬化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陈春宇高天师王仁贵
关键词:结节性硬化症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超声检查
共2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