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泪小管断裂直接插管一期显微吻合术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进行泪小管断端直接插管显微吻合的疗效。方法 :2 3例下泪小管断裂患者 ,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鼻侧断端后 ,直接插入硅胶管或带线塑料管 ,1 0 0尼龙线端端吻合 ,3个月拔管。结果 :2 3例均 1次寻找断端成功 ,其中 2例因断端靠近泪囊 ,在上泪小管圆针引导下找到断端。拔管后随访 3~ 6个月 ,治愈 2 1例 ,好转 1例 ,无效 1例。结论 :在显微镜下寻找泪小管比较容易 ,直接插管简单 。
- 王剑锋
- 关键词:眼损伤泪小管
- 改良信封式截囊与开罐式截囊疗效比较
- 1999年
- 目的:比较改良信封式截囊、开罐式截囊两种截囊方法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对眼内组织的影响。方法:改良信封式截囊54眼,开罐式截囊30眼,术后住院7~10d。随访12~18个月分别观察。结果:改良组对眼内组织影响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7~10d≥0.5者59.26%,≥1.0者25.93%;随访12~18个月,视力≥0.5者81.48%,≥1.0者51.85%,后发障发生率低。结论:改良信封式截囊是一种容易掌握。
- 王剑锋陈大本李强
- 关键词:白内障摘除术截囊人工晶体植入术
- 丝裂霉素C对后囊混浊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 2007年
- 目的通过兔眼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对后囊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的影响,并观察其对眼内组织的副作用。方法将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状体囊外摘出术,术中前房内注入透明质酸钠,囊袋内分别灌注生理盐水(A组,对照组)、MMC(B组,实验组,0.1g·L-1)各0.2mL,保留3min,然后环形撕囊,囊外摘出晶状体。术后每日观察并记录早期炎性反应情况,PCO出现的时间及程度;3月后处死动物,抽取房水,测房水细胞及蛋白含量;取下眼球,行HE染色,观察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及眼内组织炎性反应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A、B组结膜充血及前房渗出均较明显,以后逐渐消退,结膜充血平均消退时间分别为(9.25±0.89)d、(9.88±1.13)d,前房渗出时间分别为(6.38±0.92)d、(6.88±1.36)d,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CO出现时间、混浊程度,2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3个月2组房水蛋白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但无显著性差异。HE染色结果显示2组眼内组织均无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晶状体摘除手术可以造成血-房水屏障的破坏,术后3个月仍未完全恢复。MMC在0.1g·L-1能够有效抑制PCO发生,但并不增加对血-房水屏障的影响。
- 王剑锋方丽朱美玲李韵倩
- 关键词:晶状体后囊混浊丝裂霉素C
- 管状视野青光眼的治疗被引量:2
- 1998年
- 目的观察管状视野青光眼的综合治疗效果,并讨论暂时性视力丧失的原因及处理。方法58例(82眼)管状视野青光眼患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术前充分准备,术中操作轻柔,及时发现视力丧失并及时处理。结果术后7~15天出院.眼压控制良好60眼(73.17%),视力提高34眼(41.46%).光感消失仅1眼(1/82)。结论对管状视野青光眼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 王剑锋陈大本
- 关键词:青光眼管状视野
- 人工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法的改良
- 1998年
- 目的改进人工晶体睫状为固定手术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一种特制的缝针,只需要从眼外向眼内进针,定位较准确;避免器械伸入前房内进行操作;改良了缝线在人工晶体上的固定方式,避免线头在眼内存留。结果术中眼内出血的机会显著减少,完全消除了虹膜牵拉、角膜内皮损伤的可能。在将近两年的随访中发现,人工晶体位置稳定,巩膜瓣愈合良好,无线头刺激。视力恢复情况与术前验光结果相一致,最高达1.2。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安全,不受条件限制,并发症减少,效果稳定可靠。
- 李韵倩王剑锋
- 关键词:人工晶体
- 伊立替康24小时持续滴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研究
- 目的:探讨伊立替康24小时持续滴注联合希罗达方案二线和三线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10月收治住院转移性结直肠癌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伊立替康24小时...
- 王剑锋
- 关键词:伊立替康注射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卡培他滨
- 超声乳化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26眼)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患者,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术前矫正视力、眼轴长度、屈光度数及其与预期屈光度数的偏差值,观察手术并发症和术后眼部情况。结果术前眼轴长度30.12~35.76mm,平均为32.45mm。术中均顺利植入人工晶状体,无后囊破裂发生。植入屈光度数为-1.0~-6.0D,术后1周,24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最佳矫正视力≥0.2共20眼(76.9%),其中≥0.5者共8眼(30.77%)。2眼因严重的黄斑区网膜萎缩变性,视力无明显提高。术后屈光度数偏差值<±2.00D共22眼(84.6%),<±1.00D共14眼(53.8%)。随访时间为3~24个月。后囊膜皱褶6眼,后发性白内障7眼,5眼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无视网膜和脉络膜脱离发生,无眼压升高。4例单眼白内障患者中,1例出现双眼干扰症状。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负度数人工晶状体植入既可以进行屈光矫正,又可以增加眼内组织的稳定性,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是治疗白内障合并超高度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 王剑锋李韵倩代应辉方丽郁佳王爱莲
-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超高度近视眼
- 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被引量:2
- 2005年
-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体位护理的意义。方法: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术后特定的体位护理。结果:视网膜脱离体位护理可以帮助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结论:围手术期体位护理能减少患者手术并发症,对提高手术患者视力有积极的作用。
- 田静王剑锋
- 关键词:视网膜脱离护理
- 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丝裂霉素对后发障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兔眼透明晶体囊外摘除,术中囊袋内灌注药物,观察联合应用地塞米松与丝裂霉素对后囊混浊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成年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只(8眼)行透明晶体囊外摘除术,术中前...
- 王剑锋
- 关键词:后发障地塞米松丝裂霉素
- 文献传递
- 连续环形撕囊术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8
- 2000年
- 目的:探讨连续环形撕囊术(CCC)对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影响。方法:将24只白色家兔随机平均分为三个时间组(术后一周、术后二周及术后一月),每只家兔又按双眼术中前囊膜切开法的不同随机分为CCC组(A组)和开罐式截囊组(B组),术后不同时期观察后囊膜病理变化。结果:术后一月,A组后囊膜纤维增殖明显减少(P<0.05),赤道部前后囊膜间无显著粘连(P<0.05);早期(术后一周)即可在后囊膜面查见纤维母细胞增生。结论:CCC可抑制白内障术后晶体后囊膜混浊的发生。
- 李韵倩马进王剑锋张世馥秦梅陈大本
- 关键词:连续环形撕囊术白内障后囊膜混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