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俊

作品数:18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10篇麻醉
  • 6篇体外循环
  • 6篇外循环
  • 6篇丙泊酚
  • 4篇动脉
  • 4篇手术
  • 3篇单肺
  • 3篇单肺通气
  • 3篇心肌
  • 3篇瑞芬太尼
  • 3篇肾上腺
  • 3篇肾上腺素
  • 3篇体外循环期间
  • 3篇七氟烷
  • 3篇去甲肾上腺
  • 3篇去甲肾上腺素
  • 3篇甲肾上腺素
  • 3篇肺保护
  • 3篇肺保护作用
  • 3篇肺通气

机构

  • 11篇宁夏医科大学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承德市中心医...

作者

  • 18篇刘俊
  • 6篇雷庆红
  • 4篇吴静
  • 3篇陈进华
  • 3篇张睿锐
  • 3篇王海滨
  • 2篇邱玉雪
  • 2篇冯敏
  • 2篇张大军
  • 2篇孟尽海
  • 1篇陈进华
  • 1篇孙建洋
  • 1篇张斌
  • 1篇王海滨
  • 1篇李亮
  • 1篇赵振儒

传媒

  • 8篇宁夏医学杂志
  • 4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期间高血压及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2009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期间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对高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体外循环期间以全凭丙泊酚控制血压组(P)和丙泊酚加尼卡地平控制血压组(N),各10例,两组体外循环前后麻醉用药相同;监测指标:分别于入室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后(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30min(T3)、停体外循环10min(T4)时记录各时点时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同期采集动脉血2ml,检测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NE)。结果两组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各时间点的NE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NE、水平在T3、T4时显著升高,与T1、T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循环期间应用丙泊酚持续泵注可防治血压的升高,建议输注速度6-8 mg/(kg.h)。
刘俊雷庆红张大军
关键词:丙泊酚高血压去甲肾上腺素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下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回顾性总结体外循环下人工血管移植术或加换瓣及搭桥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 47例行Ben2tall术患者,单纯行Bentall术41例,Bentall+动脉导管闭合术1例,Bentall+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Bentall+全弓置换术+植入术3例,Bentall+二尖瓣成型术1例,对其麻醉、监测、循环管理和重要脏器的保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心肺转流时间为(157.9±4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78.6±24.2)min,术中失血量为(960±220)mL,43例患者手术成功,4例患者术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所有患者麻醉过程平稳,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结论体外循环下行Bentall术的麻醉,应强调麻醉诱导过程平稳,维持循环功能稳定,对重要器官保护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吴静刘俊张睿锐
关键词:胸主动脉瘤体外循环麻醉
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2010年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家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3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预处理R1组、R2组,每组10只。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成功后C组输注生理盐水10m l/h,R1组和R2组分别输注瑞芬太尼1.65μg/(kg.m in)和3.3μg/(kg.m in),共30m in。阻断冠状动脉左室支并在恢复再灌注360m in后处死,取缺血部位心肌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R2组比R1组心肌细胞基本正常无损伤,超微结构未见明显异常,C组心肌细胞损伤严重。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较大剂量比小剂量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具有更好的稳定细胞膜、线粒体膜以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通透性,减少炎性反应,能维持正常心肌细胞形态。
陈进华王海滨雷庆红孟尽海刘俊
关键词:瑞芬太尼心肌细胞再灌注损伤组织形态学
连体婴儿麻醉处理1例
2010年
1病例资料 患儿,男,出生8d,体重4.75kg,剖宫产。不对称性连体合并脐膨出,不对称性连体儿无头部,部分胸腹部连接,有上下肢、外生殖器及会阴,可触及双侧睾丸,尿道口可见排尿。患儿自出生后未进食。
孙建洋张斌刘俊
关键词:连体婴儿麻醉
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期间去甲肾上腺素、内皮素、心钠素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期间的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20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分为两组,体外循环期间以全凭丙泊酚>6mg/(kg.h)控制血压组(P)和丙泊酚加尼卡地平控制血压组(N)各10例,两组体外循环前后麻醉方法相同。监测指标:分别于入室建立有创动脉压监测后(T1)、体外循环前(T2)、体外循环30m in(T3)、停体外循环10m in(T4)时采集动脉血4m l,检测各时点去甲肾上腺素(NE)、内皮素(ET)、心钠素(ANP)作为应激指标。结果组间比较:两组间各时间点的NE、ET、ANP血浆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P组NE、ET水平在T3、T4时显著升高,与T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ANP浓度各时间点相比均无显著差异;N组的变化趋势与P组基本一致。结论丙泊酚可以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外循环期间的应激反应。
雷庆红王海滨刘俊
关键词:丙泊酚应激激素体外循环
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H-FABP的影响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比较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心肌的影响。方法体外循环下单瓣瓣膜置换术患者40例,分为芬太尼组(F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20例。麻醉诱导2组依次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mg·kg-1,依托咪酯0.2mg·kg-1及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mg·kg-1,芬太尼10μg·kg-1或R组瑞芬太尼2μg·kg-1。术中2组均持续泵入丙泊酚4~6mg·kg-1·h-1维持镇静,间断静脉推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维持肌松。F组在切皮前、转机前、转机中、停机后,根据血压、心率分别追加芬太尼10~15μg·kg-1;R组持续静脉泵入瑞芬太尼0.2—0.5μg(kg·min)-1,根据血压、心率变化调整输注速度。于麻醉诱导前(哟)、主动脉阻断前即刻(T1)、主动脉开放1h(T2)、主动脉开放3h(13)、主动脉开放6h(T4)、主动脉开放12h(T5)、主动脉开放24h(T6)采动脉血5mL,测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H—FABP蛋白血清浓度在眨、T3、T4及T5时间点均升高,与,IU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3时间点升高最明显:2组间H—FABP蛋白血清浓度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可引起患者H—FABP血清浓度增高,临床常用剂量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中对H—FABP影响是相似的,故两者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肌的影响有相似的效应。
吴静张睿瑞雷庆红王海滨陈进华刘俊
关键词:芬太尼瑞芬太尼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肌保护
胸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左右颈总动脉转流、腔内隔绝术的麻醉
目的:夹层动脉瘤发病率逐年增高,手术和麻醉的危险性很大,死亡率及并发症亦甚高,为提高手术成功率,探讨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术前给予镇静和镇痛药物,消除焦虑和紧张情绪。入手术室充分镇静,避免因紧张诱发心绞痛、心律紊乱、血压...
刘俊陈进华
文献传递
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肺保护作用的影响
目的:比较丙泊酚和七氟烷麻醉维持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探讨不同的麻醉维持对肺的保护机制。方法: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样本例数),年龄45-70岁,性别不限,ASAⅠ或Ⅱ...
刘俊赵振儒苗丽娜汪晶晶
文献传递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的麻醉体会被引量:3
2014年
病例1,男性,62岁,身高170em,体重60kg。4年前因脑梗死人住我院神经外科。诊断为左侧颈总动脉狭窄,脑梗死,并行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此次因头晕加重,左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入院。入院后行颈动脉三维重建提示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可见支架,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可见非钙化性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程度约60%。
邱玉雪李亮刘俊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麻醉
丙泊酚维持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的肺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比较丙泊酚或七氟烷维持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探讨不同的麻醉剂维持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40例(样本例数),年龄45~70岁,性别不限,ASAⅠ~Ⅱ级。麻醉诱导均采用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0.3~0.5μg/kg,依托咪酯乳剂0.15~0.3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2 mg/kg。麻醉维持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n=20)静脉泵入4~10mg·kg^(-1)·h^(-1)丙泊酚和七氟烷组(n=20)吸入1%~3%七氟烷,于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开始前(T_1)、单肺通气后30 min(T_2)、术毕(T_3)采集桡动脉血测量血浆IL-6、IL^(-1)0、MDA、SOD浓度。结果:与组内比较,丙泊酚组T_2时刻IL-6、IL^(-1)0、MDA浓度分别为(64.8±26.4)ng/L、(176.6±41.8)ng/L、(6.7±1.5)mmol/L,T_3时刻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79.2±29.1)ng/L、(197.8±51.2)ng/L、(8.2±1.9)mmol/L;与T_0时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T_2、T_3时刻SOD浓度分别为(66.6±7.0)U/L、(69.6±6.2)U/L,均明显高于T_0时水平(P<0.05);七氟烷组T_2时刻IL-6、IL^(-1)0、MDA浓度分别为(82.3±26.1)ng/L、(152.9±28.3)ng/L、(7.9±1.3)mmol/L,T_3时刻上述指标水平分别为(96.3±18.4)ng/L、(168.2±38.3)ng/L、(9.7±1.6)mmol/L,与T_0时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T_2、T_3时刻SOD浓度分别为(65.3±9.0)U/L、(58.8±8.5)U/L,与T_0时比较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组各时间点IL-6/IL^(-1)0比值均小于T_0水平,而七氟烷组T_2、T_3时IL-6/IL^(-1)0比值均大于T_0水平(P<0.05)。组间比较,与七氟烷组比较,T_1时刻丙泊酚组各指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T_2及T_3时刻IL^(-1)0和SOD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IL-6、MDA浓度均明显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T_1、T_2、T_3各时间点IL-6/IL^(-1)0比值均大于丙泊酚组相应时间点水平(P<0.05)。结论:丙泊酚维持麻醉更有利于单肺通气促炎细胞因子与抗炎细胞因子平衡、氧�
赵振儒苗丽娜汪晶晶刘俊
关键词:丙泊酚七氟烷单肺通气肺保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