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建国

作品数:34 被引量:350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西省地球物理化学勘查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8篇矿集区
  • 7篇勘探
  • 5篇成矿
  • 4篇地球物理
  • 4篇地震勘探
  • 4篇盆地
  • 4篇重磁
  • 4篇勘查
  • 4篇二维地震
  • 3篇电磁法
  • 3篇岩体
  • 3篇深部
  • 3篇深部探测
  • 3篇剖面
  • 3篇煤矿
  • 3篇煤田
  • 3篇花岗岩
  • 3篇反演
  • 3篇测井
  • 3篇磁法

机构

  • 31篇山西省地球物...
  • 13篇长安大学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2篇天津地质矿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贵州大学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辽河石油勘探...
  • 1篇江西省地质矿...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34篇李建国
  • 14篇赵斌
  • 11篇周新鹏
  • 8篇王万银
  • 8篇孙少伟
  • 5篇王登红
  • 4篇项彪
  • 4篇冯旭亮
  • 3篇李建康
  • 3篇肖昆
  • 3篇刘金兰
  • 3篇金若时
  • 3篇李倩
  • 2篇赵正
  • 2篇李艳锋
  • 2篇程银行
  • 2篇孙渊
  • 2篇赵楠
  • 2篇邹长春
  • 2篇张璐

传媒

  • 7篇地质学报
  • 7篇中国煤炭地质
  • 4篇物探与化探
  • 3篇工程地球物理...
  • 2篇中国地质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大地构造与成...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地质与勘探
  • 1篇地球物理学进...
  • 1篇中国煤田地质
  • 1篇世界有色金属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10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7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岭科学钻探第一孔选址研究被引量:33
2013年
赣南银坑矿田作为中国深部探测实验研究在南岭成矿带的首批示范区,以探索深部矿产资源成矿规律为主要目标,先后开展了地质实测剖面、地球化学测量、矿田构造、岩浆活动、典型矿床和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认识到矿田内中高温热液型钨多金属矿床和中低温金银铅锌铜贵多金属矿床分带性在二维平面空间内的存在。通过区内岩浆活动与典型矿床研究,发现两类矿床的形成在时间、空间、物质来源和成矿作用方面分别与燕山早期的两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建立了精确的成岩成矿年代学格架,确立了两类矿床在时空三维上存在着成因联系。应用高精度重磁面积测量和骨干剖面的大地电磁、反射地震和CSAMT/AMT等探测方法,开展了综合地球物理探测研究,初步探明了区内地层-岩体-构造的深部结构,为南岭科学钻探选址(SP-NLSD-1)提供了科学依据。南岭科学钻探旨在揭示南岭与武夷成矿带交汇部二层结构的成矿作用,探索南岭地区时空四维成矿规律。
陈毓川陈郑辉曾载淋赵正赵斌王登红张永忠李建国周新鹏李江东
关键词:深部探测成矿规律
湘南骑田岭岩体的稀有金属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含矿性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骑田岭岩体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为一中生代复式岩体。本文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技术(ICP-MS)对穿越骑田岭岩体的大剖面上的花岗岩样品,进行了稀有金属Li、Rb、Sr、Cs、Nb、Ta、Be、Zr、Hf含量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岩体明显富集Li、Rb、Cs、Be、Zr,高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平均值,Sr、Nb、Ta则相对亏损;(2)Li、Rb、Cs等稀有金属自西向东逐渐升高,Sr则逐渐降低,Nb、Ta、Hf等除了个别地方出现"特高值"之外,基本保持稳定;(3)相比于同时期的邻区香花岭岩体,骑田岭岩体虽然富集了一定量的稀有金属,但要形成或找到香花岭这样的稀有金属矿床还要注意剥蚀、保存条件。结合地球物理特征和岩体地质特征,认为骑田岭岩体自南东向北西斜向侵位的可能性很大,这可能也是造成骑田岭岩体稀有金属元素分带的原因。
何晗晗王登红苏晓云张怡军王国瑞李建康赵斌李建国
关键词:骑田岭岩体稀有金属元素地球化学含矿性侵位机制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采空区注浆效果检测方面的应用被引量:12
2012年
通过对某煤矿采空区进行瞬变电磁法勘探及注浆效果评价实例分析,证实瞬变电磁法不仅能准确圈定采空区的分布范围,而且能有效检测采空区注浆后的工程质量。利用瞬变电磁法进行采空区注浆前后的检测评价,须采用相同的勘探网度及测点布设,相同的数据采集参数及处理方法、处理流程及处理参数等。实例表明采空区的电阻率异常值及分布范围在注浆前后有明显的差别,表现为电阻率等值线的起伏形态、梯度、展布方向等特征存在着较大差异。
李建国李金花
关键词:采空区注浆瞬变电磁法
对廖家湾地球物理异常的新认识
2013年
为查明黄沙坪-廖家湾矿集区深部地球物理异常与成矿的关系,以及地下精细结构,本文采用人工地震、AMT、高精度磁测、综合物性研究等探测技术,结合该区的地质资料和前人的物性成果,通过磁、电、震联合反演,探讨了廖家湾成矿地球物理异常的深部地质成因;采用深、浅不同深度的地震反演速度剖面所提供的相对精细、精确的地下介质几何结构与速度变化特征,约束磁性与电性异常的解释,获得了较好的磁-震、电-震的一致性.研究表明:高磁性的矽卡岩与地面和航空磁异常密切相关,成矿地球物理异常与区内多金属矿(化)关系密切,是由深部隐伏钨锡矿(化)矽卡岩体引起.
李建国周新鹏赵楠孙少伟李致君尹道谨
关键词:地球物理异常人工地震AMT联合反演
南岭区域成矿与深部探测的研究进展及其对西藏钨锡找矿的指示被引量:31
2013年
本文通过对桂西北矿集区、湘南矿集区和赣南粤北矿集区的地质学、地球化学、矿床学等方面的研究,扼要对比了南岭西段、中段和东段的地壳演化历史和区域成矿特点,发现在矿集区尺度上,南岭成矿带西段表现为燕山晚期的爆发式成矿作用;南岭成矿带中段表现为伴随多期岩浆活动而发生多期次成矿,形成多金属矿床;东段虽然也发生多期次的岩浆活动,但成矿作用以燕山期早期第一阶段为高峰;南岭西段也具有发现东段式钨矿的潜力。在不同矿集区深部找矿方向上,南岭西段的少花岗岩地区应重点探测与深部隐伏花岗岩体有关的成矿作用,高温高压成矿实验也表明溶洞式矿体也应列为找矿重点;南岭中段应根据不同的成矿环境探测深部矿体,如黄沙坪矿床深部存在"柿竹园式"矿床;南岭东段,应该在"五层楼"下部寻找"地下室"矿体。在物质来源方面,在湘南骑田岭矿集区的探测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骑田岭岩体深部存在地幔物质上涌的通道,岩体中心相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较外围的粗粒黑云母花岗岩混入了较多的幔源物质,白蜡水矿区的富锡流纹质次火山岩脉,也暗示深部存在一期更晚的、含幔源物质更多的岩浆活动,与锡矿成矿物质多来源于地幔的认识一致。根据以上认识,并综合对比南岭与西藏成矿的异同,本文认为在西藏地区,宜在低剥蚀地区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的深部探测钨锡矿床,在发育老地层的高剥蚀地区寻找中高温热液型钨锡矿床。
李建康王登红粱婷许以明张怡军梁华英卢焕章赵斌李建国屈文俊周四春王汝成韦龙明林锦福
关键词:南岭成矿带成矿规律深部探测地球物理
利用重磁资料研究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花岗岩与断裂分布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于都-赣县矿集区是南岭东段一个具有良好找矿前景的钨、金银铜铅锌矿集区,花岗岩与成矿关系密切,而断裂构造往往是控岩、控矿构造。因此系统探查该区花岗岩和断裂构造分布是进一步找矿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区重磁场特征与已出露花岗岩和断裂分布特征对应关系的研究,系统推断了该区花岗岩和断裂构造分布。研究表明:利用重力资料研究花岗岩分布具有较好的效果和较高的效率,而利用磁力资料只能推断出有磁性的花岗岩,推断出的隐伏花岗岩体规模大约是已出露花岗岩体规模的2倍;利用重磁资料推断了9条一级断裂和49条二级断裂;通过花岗岩体分布与断裂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该区断裂构造对花岗岩的发展起着主要的控制作用。上述成果为矿集区深部控矿岩体和控矿构造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刘金兰赵斌王万银李建国冯旭亮周新鹏王云鹏
关键词:磁力异常花岗岩
音频大地电磁法在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银坑示范区深部矿产资源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7
2014年
本文探讨了音频大地电磁法(AMT)在南岭于都-赣县矿集区银坑示范区中深部金属矿探测中的应用效果。在该区开展AMT工作目的是了解3km以浅地层分布、岩体展布及构造特征,为深部找矿提供基础地质信息。采用AMT张量观测方案采集了5条AMT剖面的数据,经数据预处理、反演得到了电阻率随深度变化的断面图。对标本电阻率测试结果分析表明:沉积岩、变质岩及岩体存在电阻率差异,并建立了示范区的电性与地层对应关系。通过对比、分析AMT地电断面图,揭示了江背岩体、长潭岩体的空间展布及深部"无根"特征;发现了一个隐伏岩体-柳木坑岩体;推断了3km以浅变质岩系、沉积岩系地层的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MT可为"第二找矿空间"提供有益的地质信息。
冯兵李建国赵斌王玉王珺璐张继锋
关键词:音频大地电磁法
于都-赣县矿集区科学钻探NLSD-1孔超声波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及其深部找矿意义被引量:6
2014年
NLSD-1孔是南岭地区第一口科学钻探孔,也是目前我国金属矿区最深的科学钻探工程之一,终孔深度达到2967.83 m。为了精细刻画矿集区深部结构框架、揭示深部矿化带分布特征和建立深部找矿地球物理解释标尺,提高对深部成矿规律的认识,该孔在钻进过程中实施了连续取芯,并且进行了多种地球物理测井和井中物探方法的测量。超声波成像测井是一种先进的测井技术,包含丰富的原位地质特征信息,在油气勘探中常用于井旁地质构造和地应力分析。本文将超声波成像测井应用于金属矿区科学钻探中,对NLSD-1孔采集到的超声波成像测井资料进行了研究,认为成像测井图像能够精细刻画孔壁裂缝、破碎带等地质特征,同样适合于金属矿勘查中的井旁构造解释;主要矿化层(409~429 m、430~446 m、621~641 m、655~666 m、679~691 m、696~706 m、744~759 m、776~788 m、907~921 m、1031~1042 m、1081~1090 m、1430~1439 m、1440~1448 m等)均发育裂缝或破碎带,表明测井结果对矿化层埋深具有指示作用,并且揭示钻孔附近矿化层具有西浅东深的空间展布特征;根据裂缝产状的垂向变化,推断F1断层过NLSD-1孔深度范围为1375.32~1380.79 m;此外,裂缝与孔斜关系的研究对钻孔纠斜具有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成像测井在深部找矿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邹长春肖昆周新鹏李建国赵斌项彪孙少伟汪振斌黄波尹道谨
关键词:裂缝
南岭地区多金属矿NLSD-2孔综合地球物理测井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NLSD-2孔是在南岭东段于都赣县矿集区盘古山示范区部署的南岭地区第二口科学钻孔———金属异常验证孔,终孔深度2012.12m,全井段实施了连续取芯和综合地球物理测井作业,测井项目包括自然电位、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井径、井斜、井温、超声波成像、极化率、磁化率和井中三分量磁测等,原位获取了钻孔剖面的各种物理化学参数、钻孔几何形态及井壁图像。综合利用各种测井资料,并结合岩芯编录资料,对全井段岩性、金属矿化带和断裂破碎带进行了细致分析。结果表明,自然伽马、声波速度和密度测井对该钻孔的岩性响应明显,通过制作岩性识别交会图,可识别出钻孔剖面的主要岩性;该钻孔的多金属矿化主要有白钨矿化、黑钨矿化、黄铁矿化、闪锌矿化、辉钼矿化等,在测井图中表现为高极化率、低电阻率、磁异常垂直分量ΔZ及水平分量模差ΔH’异常的组合特征,据此能够有效地划分和评价矿化带;断裂破碎带的测井响应特征为井径扩大,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减小,超声成像呈暗色条带,这些特征可作为找矿辅助标志。实践证明综合测井资料在深部找矿方面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周新鹏项彪邹长春李建国赵斌肖昆刘东明侯颉孙少伟汪振斌黄波尹道谨
关键词:多金属矿地球物理测井
地震初至波速度层析反演在多金属矿探测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多金属矿区由于含矿岩体结构与岩性的特殊性,地震反射波法一般应用效果较差。利用地面长排列接收到的初至波场信息建立初始速度模型,针对复杂地表和介质条件下,利用旅行时线性插值射线追踪方法(LTI方法)进行的初至波射线追踪正演模拟以及带松弛因子的联合迭代重建算法(SIRT)进行速度层析反演,获取与矿体或岩体的结构与岩性变化有关的速度场信息,以求解探测目标的分布范围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反演速度场中的异常变化带与地表地质调查结果中的矿体分布以及断裂构造吻合较好。因探测深度可达到数百米,可为浅层隐伏矿体和构造等的确定提供较可靠的依据,该方法技术可行。
李建国赵斌孙少伟周新鹏孙渊宋立芳黄琴项彪肖昆
关键词:多金属矿区地震剖面岩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