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靖
- 作品数:33 被引量:183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HPC2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构建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的HPC2真核表达载体,并分析其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方法从重组pcDNA3/HPC2载体上将HPC2cDNA序列亚克隆至带有flag标记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flag上,经PCR、酶切和测序鉴定,将重组质粒pcDNA3-flag/HPC2用脂质体瞬时转染HEK293细胞,细胞裂解后,用Westernblot分析并观察HPC2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CR、酶切和DNA测序结果均表明重组质粒pcDNA3-flag/HPC2构建正确,并可在HEK293细胞内高效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cDNA3-flag/HPC2真核表达载体,该载体能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有效表达,为进一步研究HPC2的功能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 谭康联李志杰刘靖华黄浩唐靖邓鹏姜勇
- 关键词:基因表达转染
- 乌司他丁对肝癌切除术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在肝癌切除术中的抗炎效应。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行肝癌切除术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20例。实施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诱导插管后,乌司他丁组以乌司他丁10 000 U.kg-1溶于20 mL生理盐水中,生理盐水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于切皮即刻20 min内经外周静脉持续恒速泵入。分别于术前(T1)、术后(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抽取中心静脉血,分离血清后采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组间比较显示,2组T1时IL-6、IL-8、IL-10及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同一时间的IL-8、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的IL-6水平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IL-10水平高于生理盐水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显示,2组各时点之间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乌司他丁组和生理盐水组的IL-6、IL-8、IL-10水平均高于T1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IL-6、IL-8水平均随时间推移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2、T3、T4时点之间IL-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存在炎症反应,乌司他丁可抑制血清促炎因子的生成,同时可促进抗炎因子的产生。
- 孙芬芬赵振龙唐靖古妙宁肖金仿
- 关键词:乌司他丁肝癌切除术炎症反应
- 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乐加)用于手术中输液治疗的临床评估——前瞻性、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被引量:27
- 2010年
- 目的 以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为对照,验证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在手术中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普外或骨科手术患者,ASA分级为Ⅰ~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对照组使用乳酸钠林格注射液.以15 ml·kg-1·h-1的速度输注500 ml液体后行麻醉诱导,随后以10 ml·kg-1·h-1的速度维持前2 h,最后以8 ml·kg-1·h-1的速度维持至手术结束.术前测定受试者的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生化、凝血功能指标,术中监测输液前即刻、诱导前即刻、诱导后1 h、2 h……输液结束时即刻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动脉血气、血糖;在手术结束时同样测定受试者的血液实验室指标.结果 通过循环动态维持、尿量维持、血糖控制、血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维持5个方面做出综合评价,试验组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有效率为99.53%,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中评为安全和大致安全的受试者分别为200例和23例,所占比例分别为89.69%和10.31%.对照组中评为安全和大致安全的受试者分别为193例和18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1.47%和8.53%.两组在安全性分析方面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中输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与目前临床中最常用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有相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邓小明左云霞古妙宁王祥瑞杨拔贤闵苏熊利泽薛张纲李文志姚尚龙王柏松刘金东郭曲练曾因明范晓华魏玮季名飞廖刃唐靖朱枚娟姜燕金菊英路志红崔晓光薄玉龙武庆平王磊刘功俭白念岳
- 关键词: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输液
- 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细胞因子的作用及其与脂多糖对白细胞介素6释放的协同效应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 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释放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对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作用。方法 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重组HMGB1蛋白(15ng/ml)诱导HUVEC 11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的水平变化;检测不同浓度HMGB1(0~75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0、1、3、6、12和24h)HUVEC分泌IL-6的水平以及HMGB1(15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对HUVEC分泌IL-6的影响。结果 HMGB1刺激后HUVEC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干扰素γ(IFN-γ)、IL-6、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分别是对照(未加刺激)的5.7、4.2、27.8、12.8和5.4倍;HMGB1蛋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诱导IL-6的分泌,在刺激后3~6h,IL-6水平开始增加,在6h时IL-6由对照的32ps/ml±21pg/ml增加到75pg/ml±22pg/ml(P〈0.01),12h(453pg/ml±78pg/ml)~24h(901pg/ml±184pg/ml)持续升高(P〈0.01);随着HMGB1浓度的增加,IL-6的水平也明显增加,当HMGB1浓度为3、15、75ng/ml时,IL-6分别是155ps/ml±33pg/ml、901pg/ml±184pg/ml、1508pg/ml±378pg/ml,与基础值32pg/ml±21p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用LPS(10ng/ml)和HMGB1(15ng/ml)单独刺激HUVEC时,IL-6的含量从基础的32pg/ml±22pg/ml分别增加至289pg/ml±42pg/ml和901pg/ml±184pg/ml(均P〈0.0l);如果用二者共同刺激HUVEC,IL-6的生成量大大增加(2361pg/ml±299pg/ml),二者存在协同作用(F=69.405,P〈0.01)。结论 HMGB1蛋白可诱导HUVEC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HMGB1诱导IL-6的上调具有时效性和量效性关系,并可协同LPS刺激HUVEC释放IL-6,在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刘靖华李志杰唐靖刘亚伟赵雷邓鹏姜勇
- 关键词:脓毒症细胞因子
- 丙泊酚对过氧化氢诱导入脐静脉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1表达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入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超氧化物歧化酶1(superoxide dismutase-1,SOD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24孔板中的HUVEC分为3部分:第1部分(分4组,每组6例):①正常对照组(C组);②H2O2刺激组(H组):H2O2 200 μmol/L;③丙泊酚组(P组):丙泊酚100μmol/L;④丙泊酚加H2O2刺激组(P+H组);第2部分(分5组,每组6例):分别给予丙泊酚12.5、25、50、100、200 μmol/L预处理30 min后,再给予H2O2 200 μmol/L.第3部分(分5组,每组6例):丙泊酚最佳浓度预处理30 min后,再给予H2O2 200μmol/L,分别培养6、12、24、36、48 h,采用Western blot观察HUVEC在H2O2刺激下,丙泊酚对HUVEC中SOD1表达影响的量效与时效关系.将96孔板中的HUVEC分为3组(每组5例):①空白对照组(C组);②H2O2刺激组(H组);③丙泊酚+H2O2组(P+H组),采用MTT法检测丙泊酚对HUVEC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H2O2(200 μmol/L)刺激HUVEC后,能明显抑制HUVEC中SOD1的表达.丙泊酚预处理后,能部分逆转H2O2对HUVEC中SOD1的抑制作用.丙泊酚浓度为100μmol/L,H2O2刺激时间为24 h时,逆转效应达高峰.结论 丙泊酚可通过上调SOD1表达而减轻H2O2诱导HUVEC氧化应激损伤.
- 杨艳琴唐靖古妙宁
- 关键词:丙泊酚过氧化氢脐静脉内皮细胞
- SLIPA^(TM)喉罩在全麻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研究SLIPATM喉罩用于全身麻醉建立通气道的难易及维持通气的效果。方法选择28例ASAⅠ或Ⅱ级、择期全麻下手术的成年患者,建立SLIPATM喉罩通气道。从SLIPATM的插入时间、插入操作成功率、插入过程SpO2变化、术中维持机械通气等方面对气道建立的难易及维持通气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96.4%的病人成功插入SLIPATM,一次插入操作的成功率为78.6%,71.4%的操作在30s内完成。插入过程及机械通气全程SpO2大于95%。结论SLIPATM喉罩通气道是一种操作简便、维持机械通气可靠的通气道。
- 徐建设陈辉唐靖
- 关键词:SLIPA喉罩全身麻醉
- 异丙酚重复镇静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其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异丙酚重复镇静对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形态及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SD大鼠分为异丙酚组和溶媒对照组,异丙酚组给予异丙酚重复镇静(100 mg/kg,2次/d,共7 d),溶媒对照组给予同等体积的溶媒(脂肪乳剂)。Morris水迷宫检测首次给予异丙酚28 d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首次给药后以BrdU进行标记,分别计数首次给药后1、14 d和28 d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首次给药后14 d SD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树突分枝数量和长度的变化。结果在使用异丙酚镇静28 d后,与溶媒对照组相比,成年大鼠发现隐藏物体的时间显著延长[异丙酚组(14.55±1.25)s,溶媒对照组(9.36±2.54)s,P<0.05]。与溶媒对照组相比,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BrdU阳性细胞数在首次给药后1 d无明显变化,但在首次给药后14 d[异丙酚组(2 560.58±42.76)个,溶媒对照组(2 941.42±46.66)个,P<0.05]和28 d[异丙酚组(1 297.75±31.99)个,溶媒对照组(2 273.75±40.29)个,P<0.05]均显著减少。首次给药后14 d,异丙酚镇静组成年SD大鼠海马齿状回新生神经元树突的长度[(异丙酚组(267.25±14.20)μm,溶媒对照组(394.33±32.59)μm,P<0.05]和分枝数[异丙酚组(2.92±0.29)个,溶媒对照组(5.67±0.49)个,P<0.05]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异丙酚重复镇静可损害成年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新生神经元的树突复杂度。
- 张静陶涛王云花唐靖古妙宁秦再生
- 关键词:异丙酚空间学习记忆
- 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在高迁移率族蛋白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炎性细胞因子中的作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研究重组人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白介素-8(IL-8)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规律及其与脂多糖(LPS)的协同作用;探讨丝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上述作用中的地位。方法用LiquiChip液相蛋白芯片系统检测不同浓度重组HMGB1(0~75ng/ml),或者HMGB1(15ng/ml)刺激后不同时间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泌IL-8、MCP-1的水平变化以及HMGB1(15ng/ml)与LPS(10ng/ml)共同刺激后IL-8、MCP-1的水平变化;探讨MAPK信号通路在HMGB1诱导内皮细胞释放趋化因子中的作用时首先加入抑制剂SB203580(20mol/L)、PD98059(20mol/L)和JNKinhibitorII(50nmol/L)预处理细胞1h,再加入HMGB1和LPS刺激。结果在HMGB1蛋白刺激后3~6h,IL-8和MCP-1水平开始增加,12~24h持续增高(P<0.01);随着HMGB1浓度的增加,IL-8和MCP-1水平也明显升高,与基础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果用LPS(10ng/ml)和...
- 钟田雨唐靖刘亚伟李志杰陈登宇赵明哲王蔚刘靖华姜勇
- 关键词:白介素-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 PRAK不同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细胞内定位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构建p38调节/激活蛋白激酶(PRAK)不同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后,观察这些突变体在细胞内的定位情况。方法:将克隆在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EGFP-C2上的野生型PRAK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构建其无活性突变体PRAK(T182A)、活性突变体PRAK(T182D)、无激酶活性突变体PRAK(KM)、核定位信号缺失突变体PRAK(NLSm)及核输出信号缺失突变体PRAK(NESm),随后转染NIH3T3细胞,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其表达和细胞内定位情况。结果:经测序鉴定各种PRAK不同突变体正确无误后,在NIH3T3细胞中得到高量表达;融合蛋白发出的绿色荧光表明,在静息状态下,野生型PRAK(WT)、PRAK(182A)、PRAK(182D)、PRAK(KM)和PRAK(NESm)主要分布于细胞核内,而PRAK(NLSm)在细胞中均匀分布;在受到NaAsO2刺激后,PRAK(WT)和PRAK(KM)移位出核,而PRAK(182A)、PRAK(182D)和PRAK(NESm)失去了移位出核的能力,PRAK(NLSm)则与刺激前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了PRAK不同突变体的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且不同的突变体能够影响PRAK的细胞内定位。
- 龚小卫彭毅唐靖魏洁邓鹏姜勇
- 关键词:点突变基因表达细胞内定位
- 槐定碱对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生长及p53、VEGF表达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0年
- 目的探讨盐酸槐定碱对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作用及对p53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模型,观察在槐定碱作用下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体积和质量,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tin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移植性实体瘤组织中p53、VEGF的表达。结果槐定碱组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体积和质量、p53表达、VEGF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移植性实体瘤抑瘤率为34.07%。结论槐定碱对裸鼠移植性实体瘤SW480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与抑制p53、VEGF表达相关。
- 王启瑞黎春华符秀琼刘亚伟唐靖范钦孙学刚
- 关键词:移植性实体瘤SW480槐定碱P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