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丽清

作品数:15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师学术创新团队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5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人权
  • 2篇道德
  • 2篇哲学
  • 2篇社会
  • 2篇公民
  • 1篇道德化
  • 1篇东亚价值观
  • 1篇学术
  • 1篇正当
  • 1篇正义
  • 1篇正义观
  • 1篇中国本土
  • 1篇中国古代法
  • 1篇中国古代法律
  • 1篇人权概念
  • 1篇人权观
  • 1篇人权观念
  • 1篇人性
  • 1篇社会本位
  • 1篇社会法

机构

  • 15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北华航天工业...
  • 1篇韩国延世大学

作者

  • 15篇张丽清
  • 1篇朴政淳
  • 1篇刘霞

传媒

  • 2篇学术交流
  • 2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新视野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主义研究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社会科学论坛...
  • 1篇第八届全国价...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早期中国民权的个人性考析
2007年
中国民权概念首先将西方权利观念具体展现在政治法律范畴之中。早期中国民权在主体、内容和目的方面都显示了非个人性,但近代国人对民权的正当性论证却内涵个人性。早期民权是一个并不排斥个人的非个人性概念。民权的双重属性体现了基于中国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对权利概念的中国式本体思考。
张丽清
关键词:个人性
个人正当权利理论在近代中国的嬗变——以民权、人权概念运演为例
2007年
以个人为基础的权利概念进入中国后,基于自身文化传统和现实情境的近代国人一方面对权利概念内涵的个人要素有所体认,另一方面又有意识地对其进行限制与修正,最终没有形成西方以个人为正当的权利理论而是倾向于强调个人与社会共同构建权利正当基础。近代民权与人权概念的运用、演变及交锋集中反映了近代国人对权利正当性的思考。近代中国权利正当理论的探讨有助于理解中国权利文化特性、推动权利事业发展。
张丽清刘霞
关键词:人权
文化概念研究的几种路向及其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不同的研究概念蕴含不同的核心词语,表达不同的研究路向。就文化概念而言,以人类学、社会学、哲学等不同学科为基点,习俗习惯、类生存方式、制度模式、精神、文明、财富等都曾成为文化概念的核心,表达对文化内涵不同层面的理解和把握。多视角的不同研究路向彰显了文化内涵的丰富性及其与人的同在本质,但其间文化概念泛化、抽象化、实体化的研究趋向值得反思和关注。文化是人在实践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有生活方式,回归人及人存在本身是目前文化研究的必然使命。价值对于文化的核心意义不容忽视。
张丽清
关键词:文化概念文明成果
在幻象与真实之间——哈耶克的正义观述评
2006年
哈耶克一方面竭力否定社会正义,认为其不过是无法企及的“幻象”;另一方面又推崇其带有抽象先验性的“正义行为规则”,将自由视为正义的最高原则。在幻象与真实之间,可以透视哈耶克带有种种矛盾的正义观。其有闪光之点,但更多的是可质疑之处。
张丽清
关键词:社会正义
20世纪西方社会法学在中国本土的变革——以庞德的社会法学为例被引量:6
2005年
19世纪末兴起的西方社会法学,对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法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西方社会法学传入中国之际却发生了重要变革:本质上维护个人权利的社会本位法学被转换成为支持国家权力的国家本位法学。笔者将以庞德为例深入分析这一变革及其发生的原因,力透中国法律近代转型的轨迹。
张丽清
关键词:社会法学社会本位国家本位
主体意识、价值观念与公民素质被引量:5
2011年
提升公民素质,是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要求。公民素质重在行为表现,其养成和提高的内在动因是价值观念,而主体意识又是价值观念的核心与灵魂。本文主要通过对主体意识、价值观念与公民素质三个概念的分析和梳理,揭示主体意识的培育与提升公民素质之间的关系,力图为提升公民素质提供内在理论基础。
张丽清
关键词:公民素质
人权的道德化及其根源、影响——析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被引量:1
2008年
人权在近代中国更多被界定为一个道德范畴而非法学概念,依照道德方式建构人权是阻碍近代中国人权实践的重要原因。中国传统道德"真理化"的模式是道德化人权形成的文化根源。康有为《实理公法全书》是透视上述观点的典型个案文本,分析此书有益于理解近代中国人权观念特性并有助于推进当下中国人权文化建设事业。
张丽清
关键词:人权
道德“真理化”与法治的价值取向
2007年
本文结合近代中国的法治进程,从分析近代知识分子的人权观入手,描述近代知识分子如何将人权从一个法律概念转化为道德概念,揭示此转化发生的内在原因并进而思考阻碍中国法治的文化根源。
张丽清
关键词:人权法治
首都公民的责任意识
2012年
责任意识,主要是指一定主体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或者应该承担的责任的理性自觉的认识和判断,是对自身应该或者必须做出某种行为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主动认可。可以说,责任意识是一种深刻、自觉的价值判断,是构成自觉主体意识的一个主要方面和标志,也是决定主体实践动力的一个内在依据。
张丽清
关键词:公民
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个人”
2004年
依照现代西方的“个人”观念衡量中国传统法律 ,“个人”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个人观 ,诚然有与自然经济、专制王权尤其是宗法制度相依存的主要一面 ,但也有中国古人对宇宙、社会、人生及自我的反思的积极成果。在此以今人的视角阐释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个人观念 ,力图为中国法制现代化寻求可为借鉴之处。
张丽清
关键词:世俗利他自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