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世平

作品数:33 被引量:203H指数:7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8篇细胞
  • 7篇代谢
  • 7篇动脉
  • 5篇心肌梗死
  • 5篇梗死
  • 5篇冠脉
  • 5篇超声
  • 4篇心病
  • 4篇心脏
  • 4篇血管
  • 4篇糖尿
  • 4篇糖尿病
  • 4篇缺血
  • 4篇冠心病
  • 3篇代谢组学
  • 3篇代谢组学研究
  • 3篇胆固醇
  • 3篇心绞痛
  • 3篇血清

机构

  • 33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中山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33篇曹世平
  • 13篇崔凯
  • 11篇侯玉清
  • 9篇郭志刚
  • 8篇宾建平
  • 7篇廖禹林
  • 7篇黄铮
  • 7篇刘俭
  • 6篇周忠江
  • 6篇王鹏
  • 6篇滕中华
  • 5篇王月刚
  • 5篇黄晓波
  • 4篇刘丹
  • 4篇修建成
  • 4篇张犁
  • 3篇关山越
  • 3篇华何与
  • 3篇许顶立
  • 3篇贾钰华

传媒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心脏杂志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新中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34
201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痹阻证(痰浊证)、心血瘀阻证(血瘀证)患者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0例痰浊证患者和10例血瘀证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2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1HNMR图谱模式识别分析显示,2组血浆样本代谢物差异显著。痰浊证组乳酸含量较高,血瘀证组丙氨酸含量较高,说明2组都存在能量代谢紊乱;痰浊证组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脂类化合物、酮体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高密度脂蛋白、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脂代谢紊乱;痰浊证组葡萄糖、半乳糖、N-乙酰糖蛋白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说明痰浊证组比血瘀证组存在更严重的糖代谢紊乱;痰浊证组天门冬氨酸、异亮氨酸、谷氨酞胺、白蛋白赖氨酰含量均高于血瘀证组,丙氨酸、瓜氨酸、精氨酸、脯氨酸含量均低于血瘀证组,说明2组氨基酸代谢紊乱程度相当。结论:2组血浆样本的1HNMR代谢物图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物。血浆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张红栓贾钰华华何与万中原关山越曹世平崔凯王学文
关键词:心绞痛中医证候血瘀证痰浊证血浆代谢组学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CR)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超声心动图或心包穿刺证实为心脏破裂的患者18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在18例CR患者中,17例(94.4%)发生在STEMI后1周内,其中24~72 h为高峰期;平均年龄>65岁,94.4%为初发AMI,27.8%的CR患者STEMI后曾使用正性肌力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使用率分别为27.8%和16.7%。再灌注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晚期溶栓(>6 h)治疗组CR发生率明显高于早期溶栓(≤6 h)、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CI)(≤24 h)及保守治疗组(P<0.05);早期溶栓和保守治疗组CR发生率分别为2.7%和2.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诊PCI的CR发生率仅为0.8%。结论高龄、初发AMI和使用正性肌力药为AMI并发CR的危险因素,急诊PCI可降低CR的发生,而AMI发病超过6 h行静脉溶栓可增加CR的风险。
李莹滕中华曹世平周桂芳刘俭申健刘峰赵元平廖禹林宾建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破裂再灌注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L-6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以及APN与白细胞介素-6(interlectin-6,IL-6)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例(HT组,其中高血压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分别为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Control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APN水平和IL-6水平。结果: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8.2±3.8)mg/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0.4±2.9)mg/L](P<0.05),而IL-6水平[(81±4)μg/L]高于健康对照组[(18±5)μg/L](P<0.05),APN水平与IL-6呈负相关(r=-0.782,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高血压分级和IL-6水平可显著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APN水平的变化。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低脂联素血症,且与高血压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曹世平刘俭崔凯王月刚王鹏侯玉清张犁
关键词: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
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62
2010年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血瘀证患者的尿液代谢组学特征,探讨代谢组学方法在研究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中的应用。方法:对12例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和12例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尿液样本进行氢核磁共振(1H-NMR)检测。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方法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血瘀证患者之间尿液代谢产物谱的差异。结果:2组尿液核磁共振氢谱的PLS-DA结果显示,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患者与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能够被区分,2组尿液样本之间的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冠心病心绞痛痰浊证组尿液中柠檬酸、α-酮戊二酸、顺式-乌头酸、葡萄糖、3-羟基丁酸、丙酮、酪氨酸、肌酐、氧化三甲胺、二甲胺、马尿酸的含量高于血瘀证组,而胆汁酸、组氨酸的含量低于血瘀证组。结论:2组尿液样本的1H-NMR代谢谱存在差异,能从代谢组学分析中找出特异的标志性代谢产物。尿液代谢物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区分冠心病心绞痛的不同中医证型。
张红栓贾钰华华何与万中原关山越曹世平崔凯
关键词:代谢组学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
左右冠状动脉右冠状窦共同开口介入治疗一例
2012年
患者,男性,49岁。患者于10天前因旅途劳累突发胸闷2小时入旅游地医院,入院时心电图(ECG)和心肌酶等结果不详,诊为"下壁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予以溶栓(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症状缓解,治疗3天后出院并回至当地.
王月刚曹世平成官迅周忠江修建成黄铮侯玉清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冠状窦症状缓解旅游地
新脂肪细胞因子CTRP9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4年
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1q/TNF-related protein 9,CTRP9)是一种新发现的与脂联素高度同源的脂肪细胞因子,其对机体具有正性作用,在调节代谢、保护心肌、舒张血管和改善内皮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CTRP9的分子结构、聚合形式、组织表达和分泌以及生物学功能作一综述。
胡梦蝶曹世平
关键词:脂联素脂肪细胞因子
左右冠共同开口右窦并伴左窦发出动脉残根病人1例的介入治疗
2011年
患者,男,49岁。主因发作性胸闷10 d,活动后气促6 d于2011-02-15入我院。患者于10天前因旅途劳累突发胸闷入澳门医院,伴有左上肢麻痹,入院后诊为"急性ST段抬高下壁心肌梗死",予以溶栓(具体药物不详)等治疗后患者胸闷症状缓解,于3天后治疗出院并回至当地。诉于澳门出院后1 d活动后出现气促,休息可缓解,偶伴胸闷,程度不如先前严重。不伴尿少、水肿等不适。未予重视和诊治,气促仍时有发作。今为求进一步诊治于。既往于2010年12月体检时发现糖尿病,未予规律治疗。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查体:血压95/70 mm Hg,心率105次/分,余未见特殊。辅助检查:cTnI 2.57 ng/L,CK-MB正常。糖化血红蛋白:7.8 mg/L。18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下壁导联Ⅱ、ⅢQRS波,未有ST异常改变。超声心动图示:左室下壁室壁变薄、运动减弱,各房室腔不大,二尖瓣轻度返流,LVEF52%。入院后经利尿、抗栓治疗后,患者气促症状缓解。于201 1-02-17行冠脉造影示:用6F JR4造影冠示,左冠与右冠同开口于右窦,右冠近段夹层形成,最狭窄处约90%。左冠经右窦发出长干后主要供血左室前侧壁,同时从开口处发出一细小动脉供应室间隔。于右冠近段植入Promus 3.5/20 mm药物支架。经冠脉双元螺旋CT三维重建证实,左右冠共同开口于右窦,且同时发出一细小动脉。左窦发出一动脉残根,未有分支。
王月刚曹世平成官迅许乙凯周忠江黄铮郭志刚崔凯侯玉清
关键词:症状缓解气促胸闷残根小动脉下壁心肌梗死
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n3427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长链非编码RNA n342721(lncRNA n342721)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人类全转录组芯片2.0技术在5例AMI患者和5例非冠心病(non-CHD)者血清检测lncRNA的表达,筛选出表达水平差异明显的6个上调lncRNA;并在20例AMI患者和20例non-CHD者血清、体外Jurkat T细胞中进一步验证和筛选,从中选择差异最大的lncRNA n342721进行研究。为了探索lncRNA n342721的临床价值,对60例AMI和60例non-CHD血清lncRNA n342721表达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进一步在T细胞水平过表达和沉默lncRNA n342721,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胆固醇转运相关指标肝X受体β(LXR-β)、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和G1(ABCG1)的变化。结果与non-CHD相比,AMI患者血清中差异表达的lncRNA有296个上调,74个下调。在筛选的6个lncRNA中,选择在血清和T细胞水平表达差异最大的lncRNA n342721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发现,AMI组(n=60)血清lncRNA n342721表达较non-CHD组(n=60)明显升高(P<0.05),进一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血清lncRNA n342721与AMI发生密切相关。通过构建lncRNA n342721过表达慢病毒和小干扰RNA转染T细胞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组TNF-α、IL-6表达增加(P<0.05),IL-10、LXR-β、ABCA1、ABCG1表达降低(P<0.05),沉默组TNF-α、IL-6表达降低(P<0.05),IL-10、LXR-β、ABCA1、ABCG1表达增加(P<0.05)。结论血清lncRNA n342721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可能通过促进免疫炎症反应和抑制胆固醇逆向转运促进AMI的发生发展。
刘丹颜福欣郭中州郎吉萍戴秋月林立龙曹世平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炎症因子T细胞胆固醇逆向转运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CD34^+骨髓干细胞在心肌内归巢的影响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CD34+骨髓干细胞(BMSC)在心肌内归巢的影响.方法成龄杂种犬17只,随机分4组.A组5只接受10μg/(kg.d),5d皮下注射和实验性心梗;B组4只接受10μg/(kg.d),5d皮下注射和假手术;C组4只接受10μg/(kg.d),5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和实验性心梗;D组4只接受10μg/(kg.d),5d生理盐水皮下注射和假手术,对每只动物股动脉插管至主动脉根部,左颈浅静脉插管至冠状静脉窦,分别于造型前后抽血5mL(抽复管),裂解红细胞,分离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细胞数,数据分析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结果4个实验组CD34+BMSC心肌内归巢数分别为(183.0±9.2)×104个/L,(71.1±9.2)×104个/L,(82.3±9.5)×103个/L和(78.5±9.8)×103/L,除C,D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912)外,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结论G-CSF不仅能动员BMSC大量释放入外周血,同时还能增加CD34+BMSC在心肌内的归巢.
冯金华李玉光石刚刚侯玉清曹世平
关键词:干细胞归巢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藜芦醇的制药用途
本发明提供白藜芦醇的适应症。提供证据表明白藜芦醇具有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脏破裂并发症的用途。提出白藜芦醇具有抑制促炎因子—不规则趋化因子和细胞间粘附分子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心肌炎症、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破裂发生率的...
廖禹林禤婉玲曹世平宾建平吴冰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