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峰
- 作品数:114 被引量:367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131I-Angio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NF-κ Bp65和CD34表达的影响
- <正>目的:检测碘131标记的血管生成抑制素(131Ⅰ-Angiostatin,131Ⅰ-AS)对小鼠 Lewis肺癌移植瘤NF-KB和CD34表达的影响,探讨131Ⅰ-AS治疗实体瘤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30只荷Lew...
- 邵秋菊袁梦辉徐海峰张传山张金赫张王峰
- 关键词:血管抑素
- 文献传递
- 流行性出血热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对它的影响被引量:6
- 1990年
- 用淋巴细胞分化抗原的系列单抗隆抗体,动态观察流行性出血热(EHF)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发现CD_8^+细胞数在2—5及9—12病日明显增加,CD_4^+/CD_8^+比值倒置或下降,16—19病日逐渐恢复正常。B^+、IL-2R^+和HLA-DR^+细胞数在病程的不同阶段均显著增高。在疾病的早期重、中型患者B^+、IL-2R^+及HLA-DR^+细胞数高于轻型患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治疗后B^+、IL-2R^+和HLA-DR^+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提示:EHF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细胞免疫可能参与本病的发病机制。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应用似有改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的作用。
- 徐海峰杨为松白雪帆王晶翼张文斌尚高峰
-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
- 异氟醚对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被引量:6
- 2004年
- 目的 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研究吸入不同浓度异氟醚麻醉对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率(CMRGlu)的影响。方法 选择8名志愿者,每位志愿者分别做三次PET扫描,采用MASEP CPET Plus扫描仪及18F-FDG标记技术测定CMRGIu,第一次在清醒状态下扫描作为对照(清醒组),第二、三次分别吸入0.5 MAC和1.0MAC异氟醚(分别为0.5MAC组和1.0MAC组)后进行。结果 清醒组全脑CMRGlu平均为(30.0±1.1)μmol·100mg-1·min-1,与清醒组比较,0.5MAC组降低全脑CMRGlu24%至(23.3±1.4)μmol·100 mg·min-1(P<0.05),1.0MAC组降低41%至(18.4±0.9)μmol·100mg-1·min-1(P<0.01);脑内各区葡萄糖代谢率(CMRGlu)均显著降低,而以丘脑、楔叶和扣带回降低更为显著(P<0.01);与0.5MAC组比较,1.0MAC组全脑及各脑区rCMRGu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 全脑及脑内各区葡萄糖代谢率在吸入异氟醚麻醉时均可显著降低,丘脑、楔叶和扣带回对吸入异氟醚麻醉更为敏感。
- 于代华徐礼鲜柴伟张惠林树新徐海峰姚立农魏娟
- 关键词:异氟醚健康志愿者脑葡萄糖代谢脑内扣带回
- ^(89)SrCl_2和^(153)Sm-EDTM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骨痛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对比评价89SrCl2和153Sm-EDTMP治疗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124例有不同程度骨痛,伴或不伴有活动受限的广泛转移性骨肿瘤患者分成二组,40例应用89SrCl2(89Sr组)治疗,84例用153Sm-EDTMP(153Sm组)治疗。结果:89SrCl2和153Sm-EDTMP对骨痛止痛总有效率分别为80%和78.6%,差异无显著性,但前者的病灶变化例数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对经济条件好,存活时间较长。
- 周润锁徐海峰袁梦晖孙涛周飞华
- 关键词:骨转移癌放射疗法153SM-EDTMP
-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大鼠单克隆抗体亲和力及抗原结合位点测定
- 1995年
- 应用非竞争ELISA和ELISA相加试验对8株抗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大鼠单克隆抗体(McAb)进行了抗体亲和力和抗原结合位点的测定。结果提示这些McAb至少可识别HFRSV核壳蛋白(NP)上6种不同抗原决定簇,并且表明NP上可能存在HFRSV组、亚组、型或亚型抗原决定簇。McAb亲和常数测定的高低排序结果为KF12>DE11>X10>CH10>IG4。
- 徐海峰杨为松崔龙洙梁喆白雪帆米力刘原
-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肾病综合症抗原位点
- 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的同步研究被引量:25
- 2003年
- 目的 :通过胃电图与胃排空检测 ,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 (functionaldyspepsia,FD)的发病机制 .方法 :以FD患者为观察对象 ,依据罗马Ⅱ标准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为3个临床亚型 ,每型患者随机取 10人为一组 ,并以 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分别做胃电图及胃排空检测 .胃排空检测后 ,再将 30例FD患者分为 2组 ,胃排空正常组和胃排空延迟组 .利用胃电图仪记录胃电变化 ,通过99Tcm 标记的固体餐检测胃排空 .结果 :① 30例FD患者中 ,胃排空延缓 18例 ,占6 0 .0 % ,其中 ,溃疡样型 4例 ,动力障碍样型 7例 ,非特异性型7例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胃电图餐后平均振幅降低 (P <0 .0 5 ) ,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 (P <0 .0 5 ) ,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②胃排空正常组胃电图 4 1.7%异常 ,各项指标与健康对照组、胃排空延迟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③FD胃排空延迟组胃电图 83.3%异常 ,就餐前后平均振幅差减小 (P <0 .0 5 ) ,餐后平均振幅降低 (P <0 .0 5 ) ,就餐前后平均频率、餐前平均振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胃运动障碍是FD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
- 唐红卫刘莉黄裕新徐海峰高巍周润锁尚磊高峰安晓丽
-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电图胃排空
- ^(131)I-Angiostatin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NF-kBP65和CD3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观察13 1碘标记的血管抑素(13 1I-Angiostatin ,13 1I -A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NF -kBP6 5和CD34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荷Lewis肺癌的小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腹腔注射13 1I-AS(含13 1I 11.1MBq ,AS 12 .5mg/kg)、AS(12 .5mg/kg)、13 1I(11.1MBq)和生理盐水各0 .3ml,每周1次,治疗2次,观察14d内肿瘤体积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中CD34和NF -kBP6 5的表达。结果:13 1I-AS、13 1I、AS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抑瘤率分别为73.3%、2 9.0 %、4 6 .4 % (与生理盐水组比,P <0 .0 5 ) ;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13 1I -AS治疗组中,CD34和NF -kBP6 5的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 <0 .0 1)。结论:13 1I-AS能明显抑制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降低肿瘤中CD34和NF -kBP6 5的表达,13 1I-AS在实体瘤治疗中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 邵秋菊袁梦辉徐海峰张传山张金赫张王峰
- 关键词:血管抑素碘放射性同位素
- 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后纤溶及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0年
-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 (ICS)安置术后外周血中纤溶和前列腺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2 4例患者分为肝素涂层支架组 (n=9)和普通支架组 (n=15 ) ,测定 ICS术前、术后 2 ,2 4h,7d血浆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 F1α(PGF1α)、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t- PA)及其抑制物 (PAI- 1)的变化。结果 :肝素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术后 T X B2 ,PGF1α明显升高 ,术后 2 4h达高峰 ;t- PA与 PAI- 1术后无明显变化。结论 :ICS术后确有血小板活化 ,纤溶活性变化不大。肝素支架组与普通支架组并无显著差别。
- 李志立李妍贾国良徐海峰周润锁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纤溶酶原激活剂前列腺素
- ^(89)SrCl_(2)和^(153)Sm-EDTMP对肺癌骨转移性疼痛疗效比较被引量:7
- 2000年
- 目的 评价89SrCl2 对肺癌骨转移性疼痛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 57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的病人分成二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 ,1 4例应用89SrCl2 (89Sr组 )和 43例用1 53Sm EDTMP(1 53Sm组 )。结果 89SrCl2 和1 53Sm EDTMP对骨痛止痛有效率分别为 78 6%和79 1 % ,二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但前者的疗效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后者 ,且安全、适合家庭治疗。结论 对经济条件好 ,不便到医院治疗的肺癌多发骨转移患者可首选89SrCl2
- 刘原徐海峰周润锁宋厂义王社教
- 关键词:肺癌骨转移性疼痛
- ^(18)F-双脱氧葡萄糖全身PET显像寻找肿瘤原发灶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 2004年
- 目的 :应用1 8F 双脱氧葡萄糖 (1 8F 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 (PET)寻找转移瘤原发灶 ,探讨其影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应用1 8F FDGPET显像于 39例疑诊为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患者 ,并与临床随诊、组织活检、手术病理和其他影像临床资料对照 .采用1 8F FDGPET全身显像 ,依据影像目测法和标准化摄取值 (SUV)进行综合评价 .结果 :39例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瘤患者中 ,1 8F FDGPET显像发现可疑肿瘤原发灶 2 5例 ,位于肺脏者 1 4例 ,肝脏者 1例 ,胃 1例 ,胰腺 2例 ,结直肠 3例 ,纵隔 1例 ,鼻咽 1例和肾 1例 .其中 2 4例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 ,1例假阳性为肺结核 .1 8F FDGPET对原发灶的检出率为 6 1 .5 % (2 4 / 39) .另外 ,1 8F FDGPET显像除检查出临床及其他影像学原先发现的转移灶外 ,还多检出转移灶 37个 .1 4例PET显像未发现转移瘤原发灶者 ,经 1 2mo的观察随访 6例死亡 ,死亡率 4 3.0 % (6 /1 4 ) ;而 2 4例PET显像确定原发灶者经过针对性治疗 ,死亡 7例 ,死亡率 2 9.0 % (7/ 2 4 ) .结论 :应用1 8F FDGPET显像寻找转移瘤原发灶是一种简便、快速、无创、灵敏的方法 ,对临床分期。
- 徐海峰周润锁袁梦晖张金赫王磊周飞华
- 关键词:肿瘤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