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林
- 作品数:18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麻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OFDA细度仪及其在苎麻测试上的应用被引量:5
- 2002年
- 本文主要介绍USTER公司生产的OFDA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的测试原理和方法,及其在苎麻纤维支数测试上的应用,列出了用OFDA仪器测定法与传统的中段称重法对苎麻纤维支数的实测结果,同时对两种测试方法的测定数据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及误差分析,用数据分析说明用OFDA仪器测定法测定苎麻纤维支数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 肖爱平杨瑞林朱爱国冷鹃
- 关键词:苎麻稳定性分析误差分析
- 胎盘乳化液在苎麻上的应用试验
- 1998年
- 杨瑞林
- 关键词:苎麻
- 苎麻叶片主要化学成分与抗苎麻夜蛾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1年
- 以圆叶青,黔桂,海岛3种苎麻为材料,研究了这3种苎麻叶片对苎麻夜蛾幼虫体长、体重的影响,以测定3个品种对苎麻夜蛾的抗性,还测定了3种苎麻叶片的水分、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总酚、单宁和草酸含量,分析了这些成分含量与苎麻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苎麻品种对苎麻夜蛾幼虫体长、体重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幼虫体长和体重均为圆叶青苎麻>海岛苎麻>黔桂苎麻,且差异显著;3个苎麻品种叶片的含水量和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化学成分与苎麻对夜蛾的抗性关系明显不同,其中总酚、单宁、草酸的含量与植株对苎麻夜蛾的抗性呈正相关,而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苎麻抗性关系不明显。
- 曾粮斌薛召东严智燕余永廷杨瑞林
- 关键词:苎麻苎麻夜蛾化学成分抗虫性
- 三种诱抗剂处理对苎麻叶片PPO和POD活力的影响被引量:6
- 2014年
- 多酚氧化酶(PPO)及过氧化物酶(POD)对植物抗性起重要作用,可被诱抗剂诱导产生。因此,本研究应用三种诱抗剂(水杨酸SA、壳寡糖CO、茉莉酸甲酯MeJA)及其不同浓度喷施"川苎8号"苎麻幼苗,测定喷施后不同时间其叶片内PPO及POD活性,根据酶活性升高程度来筛选能使苎麻产生较大抗性的合适诱抗剂及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喷施上述三种诱抗剂均能使叶片内PPO及POD活性升高;0.8mM SA、3g/L CO和1mM MeJA喷施均比同类诱抗剂的其他浓度酶活性要高;同时,三种诱抗剂相比,0.8mM SA喷后7-8d,PPO和POD酶活性均达到最大,效果较其他2种诱抗剂稳定。由此认为SA为诱导苎麻产生抗性的合适诱抗剂,0.8mM浓度提前7d喷施能达到较好效果。
- 安晓霞曾粮斌余永廷杨瑞林
- 关键词:诱抗剂苎麻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
- 大麻及栽培利用被引量:8
- 2003年
- 杨瑞林
- 关键词:栽培大麻植物学形态
- 我国麻类的生产加工情况被引量:4
- 2009年
- 综述我国麻类生产加工业的基本现状、产品及市场需求、技术水平与研发力量、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麻类生产加工业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发展提出了政策支持意见和建议。
- 杨瑞林孙进昌薛召东
- 关键词:麻类生产
- 一株绿僵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利用PDA培养基+硫酸链霉素+虎红,对采自湖南沅江苎麻地的蛴螬绿僵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经对菌落特征、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的观察。鉴定该虫生真菌为金龟子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编号为Ma10。通过固体培养,比较了Ma10在三种不同培养上的特性。结果表明:Ma10的菌丝体在SDAY上生长最快;Ma10对碳源的选择性较高,在以葡萄糖为碳源时生长最快;在查氏培养基上的产孢量较大。
- 严智燕薛召东曾粮斌杨瑞林
- 关键词:绿僵菌生物学特性
- 我国的麻类质量安全问题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概述了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针对麻类生产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出了提高麻类质量安全的对策及建议。
- 杨瑞林肖爱平唐守伟
- 关键词:麻类生产
- 冬虫夏草及其研究与利用被引量:10
- 2002年
- 薛召东杨瑞林易永健
- 关键词:冬虫夏草药用价值
- 对麻类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思考
- 2003年
-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这也是应对入世挑战,提高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麻类产品在提高质量的同时,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除草剂、重金属、化工原料、化学辅料等要严加控制;应推行市场准入制,加强对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应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健全标准体系。打破欧盟的“技术壁垒”,建立我国的技术壁垒措施。
- 杨瑞林
- 关键词:监督管理市场准入制有毒有害物质质量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