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 作品数:87 被引量:443H指数:14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一般工业技术农业科学更多>>
- 时间分辨磁共振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被引量:5
- 2010年
- 邬晴媛林江
- 关键词:磁共振动态增强血管成像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严重并发症对比剂肾病多层螺旋CT
- 双源CT识别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研究
-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以颈动脉MRI为对照,评价双源CT识别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能力.方法 33例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收治入院拟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内膜切除.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2周内接受颈动脉双源CT和颈动脉MRI检查.运用MR...
- 吕鹏林江戴媛媛刘慧刘豪季爱华
-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 同一个体3.0T与1.5T乳腺MR扩散加权成像的图像质量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比较3.0 T与1.5 T MR正常乳腺组织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质量,从而评价3.0 T乳腺MRDWI的可行性。方法对44名女性乳腺受检者分别在3.0 T MR与1.5 T MR上行DWI。3.0 T DWI应用选择性水激励(Water excitation)技术行脂肪抑制,1.5 T DWI应用频率选择脂肪饱和(Fatsat)技术行脂肪抑制,b值均为0,1000 s/mm2,其他参数相同。比较3.0 T及1.5 T乳腺MR DWI图像的主观质量评分,测量并计算3.0 T及1.5 T乳腺MR DWI乳腺组织信噪比(SNR)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 T乳腺MR DWI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07±0.79),主观质量评分达到3分(可以诊断)及以上者为34名,占总检查例数的77.27%。1.5 T乳腺MR DWI的图像质量平均评分为(3.23±0.52),主观质量评分达到3分及以上者为42例,占总检查例数的95.4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5,>0.05)。3.0 T乳腺MR DWI的乳腺组织SNR为(52.28±19.34),1.5 T乳腺MR DWI的乳腺组织SNR为(49.97±17.99)。3.0 T乳腺MR DWI图像乳腺组织平均SNR略高于1.5 T,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0,>0.05)。3.0 T MR DWI的平均ADC值为(1.80±0.44)×10-3mm2/s,1.5 T MR DWI的平均ADC值为(1.73±0.32)×10-3 mm2/s,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52,>0.05)。结论 DWI可用于3.0 T MR乳腺成像,图像质量可以达到1.5 T MR DWI的效果,且ADC值与1.5 T的ADC值无明显差异。
- 张雪梅林江叶芳姚秀忠曾蒙苏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乳腺
- 64排螺旋CT用于体部动脉性病变的诊断被引量:4
- 2007年
-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DCTA)及重建技术在体部动脉(除冠状动脉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患者(包括颈、椎动脉19例、肺动脉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49例,双下肢动脉29例)行64-MDCTA检查,采用准直0.625mm,层厚0.625mm,间隔0.5~0.625mm。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 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technique,VRT)以及血管分析(vessel analysis,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102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10例,颈动脉体瘤3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1例,椎动脉狭窄1例,椎动脉瘤1例,正常颈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4例,正常肺动脉1例,马凡氏综合征2例,大血管转位1例,胸、腹主动脉瘤15例,假性动脉瘤3例,夹层动脉瘤11例,夹层动脉瘤术后随访8例,脾动脉瘤1例,肾动脉斑块、狭窄2例,右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随访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2例,椎体骨质增生压迫腹主动脉1例,正常主动脉1例,正常腋动脉1例,髂动脉瘤3例,股髂动脉血栓、闭塞4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4例,下肢血管动静脉瘘3例,下肢动脉术后随访4例,正常双下肢动脉1例。以上几种重建技术均能显示病变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对病变可从不同角度观察,VRT能三维立体显示病变,MPR、CPR、MIP均能显示血栓、钙化,MPR、CPR、VA能显示动脉管腔及支架腔内情况。102例中63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64-MDCT能够全面清晰显示体部动脉病变,为患者提供快速及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刘骏桢林江王佩芬陈刚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 MSCT对隐匿性骨折诊断价值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组对复杂结构的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CT诊断骨折病例93例,分析隐匿性骨折及复杂结构骨折的最佳显示方法与DR片比较。结果DR片未显示或细微骨折显示不清者而MSCT明确骨折31例;显示更多复合骨折16例;骨折碎片突入椎管或关节腔内17例。结论MSCT扫描二维和三维重组对隐匿性骨折及复杂结构骨折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且明显优于DR片。所以临床怀疑骨折而DR片未显示或细微骨折显示不清者及复合骨折结构显示不清者,应当进行MSCT检查及软件处理予以弥补。
- 沈敏林江林秉淞康建平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隐匿性骨折
- 肺癌的病理特征对320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的影响
- 目的 了解肺癌的病理特征对320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的影响.方法 收集在本院行320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检查,且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的肺癌107例.所有病变在对比剂团注(碘普罗胺,370mgI/mL,60mL,8mL/s)...
- 刘慧林江陆秀良姚家美
- 关键词:肺癌灌注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自动移床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术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初步评估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磁共振血管成像术对下肢动脉的显影和诊断效果。资料与方法80例接受高分辨率下肢动脉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CEMRA)检查。3DCEMRA共分3段采集,通过自动移床分段扫描。扫描覆盖腹主动脉中下段到小腿动脉分支。将显示的动脉分为23段进行分析。首先根据血管和管壁显示清晰度给每段动脉的显示质量评分,其次对3段扫描区域中有无静脉早期显影评分,然后分析血管病变,将其分成:动脉管壁不规则(管腔狭窄<10%);轻度狭窄(<50%);严重狭窄(≥50%);闭塞和动脉瘤形成。7例下肢动脉3DCEMRA的显示结果与其他检查结果做了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下肢动脉3DCEMRA检查。下肢动脉3DCEMRA显示了80例患者总共1840支动脉段(100%显示率),平均显示等级为3.78。所有病例3个扫描段内静脉均未显影或显影很淡,不影响诊断,平均等级为0.25。本组结果显示了1458段动脉病变,包括608段动脉管壁不规则;498段动脉轻度狭窄;312段严重狭窄;38段闭塞;2段腹主动脉下段动脉瘤形成。69例下肢动脉闭塞症(PAOD)患者中发现有19例同时伴有肾动脉狭窄。3DCEMRA还能显示搭桥血管是否通畅。下肢动脉3DCEMRA的检查结果与其他血管成像技术完全符合。结论并行采集高分辨率下肢动脉3DCEMRA扫描范围大,成像时间短,空间分辨率高,能清楚显示下肢动脉及分支,它能在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 林江陈财忠李轫晨王建华
- 关键词:磁共振血管成像动脉下肢
- 五例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被引量:16
- 2008年
- 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由Weiss和Enzinger于1982年首次提出,是一种发生于软组织、肺、骨、脑和小肠等脏器的少见的血管源性肿瘤,发生于肝脏者罕见。国外报道EHE较多,但国内有关肝脏EHE影像表现仅见个案报道。笔者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4年至2007年间收治的5例肝脏EHE患者资料,
- 周易林江曾蒙苏石园
- 关键词: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表现病理对照分析肝脏血管源性肿瘤个案报道
- 局灶性结节增生与肝细胞癌MR扩散加权成像表现特征的比较被引量:20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肝细胞癌在MRDWI上的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0年11月间,有MR检查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和小肝癌患者资料,共有24例26个FNH病灶和36例39个小肝癌病灶。行b值=500s/mm^2 DWI和常规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DWI的信号特点进行记录和分析,对病灶的ADC值、病灶对周围肝实质ADC值比进行测量。对两组病灶信号特点分布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两组病灶ADC值及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用ROC曲线评价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对两种病灶的鉴别价值。结果多数(23/26)FNH病灶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多数(25/39)HCC病灶表现为高信号,两者信号特点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FNH病灶的平均ADC值、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分别为(1.76±0.62)×10^-3mm^2/s和1.06±0.18,均高于HCC的平均值(1.26±0.46)×10^-3mm^2/s(P=0.001)和0.79±0.12(P=0.000)。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79±0.05和0.85±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0);特异度分别为69.23%和9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FNH在DWI上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病灶ADC值和病灶与周围肝实质ADC值比高于HCC,应用ADC参数分析有助于FNH与HCC的鉴别。
- 徐鹏举严福华曾蒙苏林江陈财忠沈继章李韧晨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 RSNA2014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被引量:3
- 2015年
- 2014年度北美放射学年会(RSNA)共有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科学研究报告121篇,内容涉及肾脏、前列腺、膀胱、子宫、睾丸等多脏器研究,技术涵盖磁共振、CT、超声、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等诸多方面。泌尿系统中以前列腺癌的诸影像学研究为重点,另涵盖肾脏肿瘤、功能及血管成像、泌尿系结石成像等。生殖系统中,女性主要集中在妇科肿瘤诊断、子宫相关疾病的介入和消融治疗监测方面,也有些产科方面的研究;男性则涉及睾丸超声和磁共振成像等。另有涉及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CT低剂量扫描和对比剂的安全性等。作者将对以上几个热点方面进行简要综述,以期对日后泌尿生殖系统影像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 杨烁慧陆方杨敏洁李铭赵喜林江
- 关键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前列腺癌磁共振成像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