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媛

作品数:41 被引量:290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建筑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2篇建筑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气工程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9篇生物炭
  • 10篇重金
  • 10篇重金属
  • 10篇污染
  • 5篇污染土
  • 5篇污染土壤
  • 4篇土壤
  • 4篇迁移
  • 4篇
  • 4篇草甘膦
  • 3篇冻融
  • 3篇重金属污染
  • 3篇淋溶
  • 3篇金属污染
  • 3篇课程
  • 3篇教学
  • 3篇阿特拉津
  • 3篇CD
  • 2篇钝化修复
  • 2篇摇床

机构

  • 28篇苏州科技大学
  • 11篇苏州科技学院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江苏省水文水...
  • 1篇苏州市环境科...
  • 1篇学研究院
  • 1篇苏州科太环境...

作者

  • 41篇梁媛
  • 6篇陈昱
  • 4篇施维林
  • 4篇曹心德
  • 3篇程媛媛
  • 2篇李新
  • 2篇施尧
  • 2篇石剑荣
  • 2篇李飞跃
  • 2篇史广宇
  • 1篇赵玲
  • 1篇谭译
  • 1篇陈亢利
  • 1篇杨帆
  • 1篇史绮
  • 1篇牟子平
  • 1篇王晓春
  • 1篇汪建飞
  • 1篇钱飞跃
  • 1篇王学华

传媒

  • 4篇环境化学
  • 3篇教育教学论坛
  • 2篇环境工程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复旦学报(自...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化学通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工业水处理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核农学报
  • 1篇水资源研究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绿色科技
  • 1篇当代化工研究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2004年江...
  • 1篇建设资源节约...

年份

  • 6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1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溧阳重点流域污染源解析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流域源解析可为水环境综合整治提供依据。本文采用调查和数学模型估算溧阳重点流域内点源和面源的典型水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贡献率。结果显示,渔业养殖、种植农村生活污水和污水厂是溧阳主要的水污染源。工业排放的污染物虽然贡献率较小,但是从2011到2013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种植业的总氮、总磷排放量分别占溧阳排放总量的46.24%和46.88%。渔业养殖排放的COD、总磷分别占溧阳排放总量的26.01%和40.83%,且排放贡献率有增加的趋势。点污染源排放的COD、氨氮、总氮、总磷的贡献率分别为37.12%,44.02%,21.30%和7.63%,而面源的相应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别为62.88%,55.98%,78.70%和92.37%。对面源的管理控制措施是溧阳水环境整治的重点。
黄振旭陈昱周涛董献国任燕莫永松钱敏莉梁媛徐勇
关键词:水污染贡献率源解析
基于GIS的城市级突发环境灾难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初步研究
本文讨论了建设城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必要性、总体设计思想、系统主要功能和系统开发方式,提出了基于GIS的城市级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救援信息系统的初步设计与分步实现方案。
梁媛石剑荣
关键词:GIS突发环境污染事件
文献传递
模拟填埋状态和降雨条件下含磷材料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和迁移性研究
<正>含磷材料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被广泛的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中,其对Pb的修复作用非常明显,对Cr、Cd、Cu和Zn等重金属的修复也均有报道。目前,含磷材料主要集中在对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而对于多种重...
梁媛曹心德施尧
文献传递
老化作用对生物炭Pb吸附能力和吸附稳定性的影响
虽然生物炭较稳定,但外界环境变化仍导致生物炭材料的老化,老化后生物炭对Pb 的吸附能力及吸附稳定性仍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通过人工模拟老化进行生物炭吸附Pb 长期稳定性研究.
梁媛陈昱郑章琪高鹏
酵素渣和秸秆生物炭钝化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被引量:17
2018年
为研究酵素渣和秸秆生物炭对土壤的修复改良效果,将酵素渣(5%)和秸秆生物炭(5%)作为钝化材料修复土壤中的Pb、Cd、Zn,持续培养42 d,测定pH、TCLP-P、CEC、过氧化氢酶活性、重金属TCLP提取态含量等,对比其修复效果并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表明:培养42 d,与CK相比,添加秸秆生物炭(BC5%)、酵素渣(GE5%)的土壤pH值分别提高了0.42和0.14;TCLP-P分别提高了107.56%和20.99%;CEC分别提高了4.23,2.07 cmol/kg;GE5%处理的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提高了12.5%,BC5%基本无差异,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土壤肥力。与CK相比,培养42 d,GE5%处理的TCLP提取态Pb、Cd、Zn分别降低了7.81%、45.23%、7.45%;BC5%处理的TCLP提取态Pb、Cd、Zn分别降低了10.44%、19.79%、5.02%,有效降低了土壤重金属迁移性,两者的钝化效果均为Cd>Pb>Zn,酵素渣对Zn、Cd的钝化修复效果优于秸秆生物炭。综上,酵素渣和秸秆生物炭均对Pb、Cd、Zn复合污染土壤有一定修复改良作用。
牛晓丛何益金晓丹梁媛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土壤土壤改良
一株高效阿特拉津降解菌株的筛选及其降解能力和机理被引量:1
2023年
在江苏省某玉米农田土壤中筛选出以阿特拉津(ATZ)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的菌株D2,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土壤芽孢杆菌(Solibacillus),菌株D2的生长曲线符合SGompertz模型和Slogistic模型.不同ATZ初始浓度、pH和培养温度条件下对ATZ的降解实验表明,菌株D2对ATZ具有极高的耐受性(>200 mg·L^(−1)),在温度为20—30℃、pH值为5—9的条件下降解率均能达100%,可将100 mg·L^(−1)的ATZ在18 h内完全去除,ATZ去除量与D2菌株的数量呈显著的负相关(r=−0.983,P<0.01).对ATZ的降解中间产物测定表明,菌株D2可通过脱氯羟基化、加氢脱烷基化、甲基化、脱烷基化和水解等过程将阿特拉津转化为羟基阿特拉津(HA)、阿特拉通(atraton)、脱乙基阿特拉津(DEA)、西玛津(DMA)、羟基西玛津(HDMA)和脱乙基脱异丙基阿特拉津(DACT).因此,D2是一株高效降解菌株,环境适应能力高于大部分已报道菌株,能够广泛应用于ATZ污染废水和污染土壤修复等领域.
丁丽娜梁媛赵奔
关键词:阿特拉津降解特性降解途径长三角区域
界面化学与水力学作用下的生物炭在砂柱中的迁移特性被引量:2
2020年
通过柱淋溶实验,分别研究不同离子强度或不同流速作用下,生物炭在石英砂柱中的迁移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淋溶结束时,在高离子强度条件下,生物炭从生物炭层向石英砂柱中迁移的总质量最大,与1号柱(CK)相比,迁移质量提高了62%;主要驱动力为界面化学作用,高离子强度抑制了生物炭内部碱性物质的释放,颗粒表面双电层被压缩,降低了ζ电位,更多生物炭颗粒滞留在不稳定的第二极小势能处,易迁移出炭层.在高流速条件下,生物炭在石英砂柱中径向迁移深度最大,最大迁移深度为3.5—4 cm.主要驱动力为水力学作用,流速的增加,产生的水动力剪切力促使生物炭大聚体分散成小聚体,有利于生物炭随水流向径向深处迁移.
李星燃高鹏祝妍华梁媛
关键词:生物炭迁移界面化学水力学
模拟填埋状态和降雨条件下含磷材料修复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淋溶和迁移性研究
含磷材料由于其成本低、效率高,被广泛的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钝化修复中, 其对Pb的修复作用非常明显,对Cr、Cd、 Cu 和Zn 等重金属的修复也均有报道。目前, 含磷材料主要集中在对单一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而对于多...
梁媛曹心德施尧
关键词:降雨条件钝化修复
具有阿特拉津去除效果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阿特拉津去除效果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载体选择植物类生物质废弃质生物炭,生物炭材料对阿特拉津的去除具有一定效果,主要去除机制为吸附作用,但去除效果较低。阿特拉津降解微...
梁媛丁丽娜
生物炭的13C标记方法及对镉、铜的吸附性能探究被引量:5
2020年
生物炭施入土壤后很难分离和检测,因而难以直观研究生物炭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本文采用稳定同位素标记法制备13C标记的生物炭,研究了13C标记生物炭的制备方法,以及标记前后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及其对Cd2+和Cu2+的吸附效果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脉冲标记法可有效提高玉米植株的δ13C值,经过550℃限氧热解法制备的13C玉米秸秆生物炭(13C BC)的δ13C值为249.3‰,显著高于土壤(-23.5‰)及未标记的玉米秸秆生物炭(-25.7‰),具有显著的生物炭示踪效果.13C标记的生物炭的pH、CEC、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种类及数量等理化性质与未标记生物炭相似,说明脉冲标记法制备的13C标记生物炭不改变生物炭的基本理化性质.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实验结果表明,13 C标记生物炭与未标记生物炭对Cu2+、Cd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且吸附平衡时间、最大吸附量基本相同,表明13C标记生物炭不改变生物炭对Cd2+、Cu2+的吸附效果和吸附特征.XRD、FT-IR结果表明,13 C标记生物炭和未标记生物炭具有相同的吸附机理,均为离子交换作用、静电吸附作用和阳离子-π键作用.因此,脉冲标记法制备的13 C标记生物炭具有与生物炭相同的基本理化性质和对镉、铜的吸附行为,同时具有显著高于土壤背景的δ13C值,可为土壤中生物炭迁移、生物炭与重金属相互作用行为的研究提供一条途径.
李星燃梁媛
关键词:生物炭重金属吸附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