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倪建国

作品数:14 被引量:134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5篇脱色
  • 3篇染料
  • 3篇吸附脱色
  • 3篇废水
  • 2篇真菌
  • 2篇水处理
  • 2篇青霉
  • 2篇青霉菌
  • 2篇染料废水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染色体组
  • 2篇染色体组型
  • 2篇细胞
  • 2篇细菌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教学
  • 2篇废水处理
  • 1篇单胞菌

机构

  • 14篇苏州大学
  • 1篇如皋市城西中...

作者

  • 14篇倪建国
  • 5篇孟祥勋
  • 5篇李蒙英
  • 5篇洪法水
  • 3篇蔡春芳
  • 2篇吴康
  • 2篇吴萍
  • 2篇秦伟
  • 1篇张学斌
  • 1篇朱国
  • 1篇周军锋
  • 1篇丁磊
  • 1篇蒋晓虹
  • 1篇宋慧春
  • 1篇彭晓蓓
  • 1篇董建萍
  • 1篇戴风涛
  • 1篇沈爱英
  • 1篇崇加荣
  • 1篇宋学宏

传媒

  • 3篇水利渔业
  • 3篇环境污染治理...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教学仪器与实...
  • 1篇上海水产大学...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2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乌鳢及鳢科鱼类染色体组型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研究了乌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了与月鳢、斑鳢染色体组型的不同。结果表明:乌鳢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sm+22st+22t,最大染色体组位于st组。讨论了鱼类核型演化过程中的增加双倍染色体的倾向,具有较多t染色体的是较原始的种类,而具有较多m、sm染色体的种类是特化种类,即染色体臂数较多的为进化类型。比较3种鱼类的染色体特征,发现乌鳢的NF最多(68),sm染色体数也高于其它种类,说明鳢科谱系分类上的位置中,乌鳢的进化程度较高,适应性强,月鳢次之,斑鳢最原始。
秦伟倪建国张学斌周军锋
关键词:乌鳢染色体组型
真菌和细菌协同作用对染料的吸附与脱色降解被引量:10
2007年
比较了5种真菌对染料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和与脱色降解细菌L-1菌株(Enterobactersp.)和L-2菌株:Pseudomonassp.)对吸附染料的脱色降解能力;以吸附去除率和完全脱色时问综合评价,对筛选出的吸附性强并与细菌共暗养时染料分子脱色降解速度快的绿曲霉为染料吸附菌,进一步测定了温度和pH值对绿曲霉吸附和与细菌共培养脱色降眸活性黄M-3RE(C.I.Re.Ye.145)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绿曲霉的吸附能力影响不大,在16~36℃下吸附5h对活性旨M-3RE的去除率在95.1%~97.9%之间,但染料的完全脱色降解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32~36℃下染料分子脱色降解菠快。pH值对绿曲霉和细菌吸附、脱色降解能力均有一定影响。利用绿曲霉和细菌对印染行业中染料含量较高的染浴废水进行处理,绿曲霉可通过吸附作用快速去除废水中的染料分子,废水经绿曲霉处理5h,色度、COD去除率分别为85.8%阳56.1%,BOD/COD值由处理前的0.238提高到处理后的0.652,吸附在菌丝上的染料分子在细菌的共同作用下脱色降解。
倪建国李蒙英孟祥勋洪法水
关键词:染料
嗜水气单胞菌HEC毒素对鲤内皮细胞的毒性被引量:12
2002年
体外培养鲤血管内皮细胞 (EC) ,取 10 0 0 0ml嗜水气单胞菌悬液 ,盐析和层析后获得HEC毒素 (外毒素 ) ,测定分析不同质量浓度HEC毒素 (10 2 4 .0 0 ,2 5 6 .0 0 ,6 4 .0 0 ,16 .0 0 ,4 .0 0 ,1.0 0 ,0 .2 5 μg/ml)对鲤EC的半感染浓度(TCID50 )及观察在工作浓度 (16TCID50 )下内皮细胞的损伤和亚显微变化。结果表明 :1)HEC毒素对鲤科鱼类的红细胞有很强的破坏性 (溶血价 >8× 10 3 HU/mg) ;2 )对鲤EC的TCID50 为 5 .85 μg/ml;3)在 16TCID50 HEC毒素诱导下 ,6h的EC单层出现空斑 ,12h的EC有部分脱落 ,2 4h的EC全部脱落 ;超薄切片中 12h的EC微绒毛有部分丢失 ,细胞器和核质严重病变 ,细胞膜完整性被破坏 ,2 4h的EC核肿胀 ,微绒毛。
丁磊吴康蔡春芳倪建国吴萍
关键词:嗜水气单胞菌内皮细胞毒性
理化环境条件对青霉菌和细菌吸附脱色染料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在筛选到的染料吸附脱色真菌和细菌的基础上 ,测定了温度和pH值对青霉G 1吸附和与细菌共培养脱色降解染料的影响。结果表明 ,16— 36℃下青霉G 1对艳紫KN B(C .I.Re .Vi.2 2 )和黄M 3RE(C .I.Re .Ye .14 5 )的吸附去除能力受温度影响不大 ,吸附 5h去除率在 97.1%— 98.7% ,而染料的脱色时间受温度影响较大 ,2 8— 36℃下脱色速度快 .青霉G 1对pH 3— 11染料水中染料的吸附去除率高 ,达 94 .9%— 97.8% ,对pH 13的吸附去除率低 ,仅为 5 5 .4 %和 5 6 .2 % ,从pH 5—13染料水中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 5— 2 6h即完成了对染料的脱色 。
李蒙英倪建国洪法水孟祥勋
关键词:青霉菌细菌染料废水废水处理脱色环境保护
青霉菌对印染废水吸附脱色及深度处理的研究被引量:6
2004年
利用青霉菌P 1(Penicilliumsp )对 2种染浴废水中的染料进行吸附去除 ,研究结果表明 ,吸附处理 3h ,黑色和红色染浴废水色度基本被去除 ,去除率分别达 98 0 %和 74 5 % ,但去色处理后废水的CODCr值仍偏高。对去除色度的废水进一步用活性污泥进行深度处理 ,黑色和红色废水的CODCr去除率分别为 75 9%和 89 7%。青霉菌菌丝通过吸附作用从废水中抽提出的染料分子在有染料降解细菌L 1和L 2的降解池中脱色降解 ,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李蒙英倪建国孟祥勋洪法水
关键词:印染废水深度处理青霉菌CODCR去除率CODCR值吸附脱色
隐性因素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影响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运用关联分析法和差异分析法,对大学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隐性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隐性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影响,其影响大小依次为师生情感、专业情感、班级评价、课程难易;从专业角度来看,隐性因素对艺术专业学生学习影响最大,对文科学生影响最小,对理、工、医科学生影响无显著性差异;隐性因素对各年级学生影响无明显差异。
蒋晓虹彭晓蓓倪建国
关键词:教学质量
9种常见中草药有效成份的提取及抑菌试验被引量:41
2001年
用酒精回流法提取板兰根、大青叶、地锦草、斑地锦、乌蔹莓、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铁苋菜等 9种常见中草药的有效成份 ,并分别用强毒株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进行体外抑菌 ,抑菌效果由大到小分别为地锦草 >马齿苋 >斑地锦 >板兰根 >铁苋菜 >蒲公英 >大青叶 >车前草 >乌蔹莓 ;临床使用地锦草、马齿苋、板兰根合剂 6 0 g/m3 及痢特灵 1 5 g/m3 治疗由鲁氏不动杆菌与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欧洲鳗鲡红头病取得明显效果。
宋学宏蔡春芳倪建国
关键词:中草药抑菌鱼病防治
文蛤染色体的研究被引量:18
2002年
采用PHA和秋水仙素体内注射法 ,以鳃组织为材料 ,低渗—空气干燥法制片 ,对文蛤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文蛤染色体绝对长度较小 ,为 0 .91~ 1.96 μm ;其二倍体数目为 2n =38,核型公式为N =18m +14sm +6t,染色体总臂数NF =70。同时 。
吴萍董建萍倪建国崇加荣
关键词:文蛤染色体核型
真菌和细菌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及再生能力的研究被引量:17
2002年
进行了真菌和细菌共培养对染料的吸附脱色和吸附脱色能力再生的研究 .结果表明 ,青霉菌G 1首先对偶氮染料S 119、蒽醌染料艳紫KN B(C .I .Reactiveviolet2 2 )水溶液中染料进行快速吸附去除 ,菌丝对同种染料的吸附速度随菌丝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加快 ,吸附染料的G 1菌丝在与细菌的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降解 ,脱色速度受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氮源浓度影响较大 ,从吸附速率和完全脱色时间综合评价 ,以葡萄糖浓度为 5g L、酒石酸铵为 2 0mmol L的培养基中培养的菌丝对染料的吸附脱色效果最好 ,吸附在菌丝上的艳紫KN B脱色后菌丝吸附脱色能力得到再生 ,菌丝对 10 0mg L的艳紫KN B染料水溶液可重复处理 4次 .青霉菌G 1对酸性染料废水处理 3h ,色度去除率为 75 .9% ,吸附染料的菌丝在与细菌共培养中完成对染料的脱色 ,对试验所用染料废水 ,菌丝的处理能力获得 1次再生 .
李蒙英倪建国洪法水谢立群孟祥勋
关键词:真菌细菌废水处理染料废水
鲫、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对鲤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被引量:4
2001年
借鉴哺乳动物内皮细胞体外培养技术 ,结合鱼类细胞自身特点 ,纯化培养鲤血管内皮细胞并传至 3代 ,以此作为粘附材料。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离心技术并结合玻璃粘附法分离纯化鲫、草鱼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并与上述 3代内皮细胞进行免疫粘附试验 ,同时进行免疫粘附动力学观察。结果显示 ,鲫、草鱼两类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率分别为 :0 .0 9± 0 .0 13,0 .2 0± 0 .0 18;0 .11± 0 .0 15,0 .2 1± 0 .0 2 3。表明鲤科鱼类不同种的同类细胞粘附率差异不大 ,而同种不同类细胞则差异显著。动力学观察分析表明 ,淋巴细胞粘附较快 ,60min进入平台期 ;单核细胞粘附慢 ,12 0min进入平台期。初步证明鱼类内皮细胞具有免疫介导作用。
吴康蔡春芳倪建国王永玲朱国
关键词:内皮细胞草鱼淋巴细胞单细胞粘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