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凤

作品数:17 被引量:56H指数:4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1篇血压
  • 10篇高血压
  • 8篇动脉
  • 7篇脉压
  • 7篇高血压病
  • 6篇动态脉压
  • 6篇病患
  • 5篇颈动脉
  • 4篇高血压病患者
  • 3篇血管
  • 2篇动脉内
  • 2篇动脉内膜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心病
  • 2篇血栓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高血压
  • 2篇皮素
  • 2篇中性粒细胞
  • 2篇中性粒细胞活...

机构

  • 17篇泸州医学院附...
  • 1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17篇江凤
  • 5篇粟宏伟
  • 4篇邓辉胜
  • 3篇李明星
  • 3篇罗兴林
  • 3篇魏宗德
  • 2篇周翔宇
  • 1篇王小龙
  • 1篇何延政
  • 1篇周静
  • 1篇李家富
  • 1篇夏纪筑
  • 1篇王惠兰
  • 1篇刘顺忠
  • 1篇薛莉
  • 1篇熊英
  • 1篇白顺滟
  • 1篇雷启蓉
  • 1篇何春水
  • 1篇杨悠

传媒

  • 5篇泸州医学院学...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男科学杂...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西部医学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07
  • 2篇2005
  • 3篇2004
  • 4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降压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两种降压药物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的影响。方法选择1—2级高血压病患者85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予以非洛地平、贝那普利治疗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动态脉压及左室肥厚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治疗后动脉脉压均有下降,以B组夜间脉压下降最为明显,治疗后左室肥厚均有减轻,但以B组明显。结论非洛地平和贝那普利均能降低动态脉压,逆转左室肥厚,但以贝那普利最为明显。
江凤粟宏伟夏纪筑
关键词:降压治疗动态脉压左室肥厚高血压
冠心病患者血栓前状态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 - 1(PAI- 1)、血栓素B2 (TXB2 )、6 -酮 -前列腺素F1α(6 -K -PGF1α)等反映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含量变化 ,并探讨它们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 1979年WHO诊断标准或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 6 0例为冠心病组 ,其中 ,稳定型心绞痛 (SAP) 17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 31例 ,急性心肌梗死 (AMI) 12例。同时 ,选择年龄、性别、等配对的正常志愿者 2 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用酶联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PAI - 1和ET、TXB2 、6 -K -PGF1α含量。结果 :①冠心病患者血浆PAI- 1、ET、TXB2 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6 -K -PGF1α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②SAP、UAP、AMI三组患者血浆中PAI- 1、ET含量依次升高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TXB2 、6 -K -PGF1α含量在AMI、SAP、UAP三组之间比较 ,TXB2 在AMI组升高更显著 (P <0 .0 1) ,6 -K -PGF1α在AMI组下降更显著 (P <0 .0 1) ,而在SAP、UAP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表现为纤溶功能障碍、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激活等。
周华兰江凤魏宗德
关键词:冠心病纤溶系统血管内皮血小板
动态脉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左室肥厚的影响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通过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探讨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左室肥厚的影响及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03-10/2004-12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且初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3例。行24h动态血压监测获取相应血流动力学参数(包括脉压),利用超声技术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后壁厚度,根据相关公式求取左室重量指数;根据24h脉压的不同分为三组:24h脉压<40mmHg组;40mmHg≤24h脉压<60mmHg组;24h脉压≥60mmHg组。比较3组左室重量及左室重量指数;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分为左室肥厚组和非左室肥厚组,比较两组间血压参数及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并就内膜中层厚度、左室重量指数和脉压的各项参数作相关性分析。结果:纳入19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年龄越大,脉压越高,尤以60岁以后明显。②左室内膜中层厚度比较:24h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40mmHg≤24h脉压<60mmHg组犤(1.06±0.02、0.94±0.07)mm,(P<0.001)犦;左室肥厚组明显高于非左室肥厚组犤(0.97±0.08),(0.86±0.05)mm,(P=0.000)犦。③左室重量指数比较:24h脉压≥60mmHg组明显高于24h脉压<40mmHg组犤(138.54±29.46、109.75±15.8)g/m2,(P<0.001)犦。④夜间脉压下降率比较:左室肥厚组明显低于非左室肥厚组犤(3.42%,11.44%),P=0.002犦。⑤相关性分析显示:全天脉压、白昼脉压、夜间脉压与内膜中层厚度及左室重量指数间均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以夜间脉压与二者的相关性最好。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其血管的损害与心脏损害在早期是同步的,在由动态血压监测所获得的所有血流动力学参数中,以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及其昼夜节律改变对早期动脉硬化及早期心室重构的影响最为重要。
江凤粟宏伟王惠兰刘建英
关键词:动态脉压内膜中层厚度肥厚性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与勃起功能障碍
2007年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与男性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一类疾病。由于众所周知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等原因,原发性高血压(Essensial hypertension,EH)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有关抗高血压药物损害男性勃起功能的报道也相应增多,美国全国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7)也指出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有可能在年龄的基础上进一步损害勃起功能。本文就ED与EH的关系及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ED的影响作一综述。
粟宏伟江凤姜睿
关键词:勃起功能障碍高血压抗高血压药物
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2级高血压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与21例年龄、性别与之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者作对照,对所有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总动脉内径,局限性的内膜-中层厚度增厚≥1.3mm定义为斑块。结果 高血压病患者其24h脉压均值、白天脉压均值、夜间脉压均值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级高血压病组脉压大于1级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患者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增厚,且随着斑块严重程度的增加,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增厚;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与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明显正相关,内膜-中层厚度与斑块正相关。结论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增厚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表现,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在评估早期动脉硬化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江凤邓辉胜魏宗德
关键词:高血压病动态脉压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老化
脉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观察患者脉压变异性(PPV)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搜集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5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两组:冠状动脉狭窄组68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38例,血压正常者30例。冠状动脉狭窄组中以冠状动脉狭窄支数分为3个组。分析各组的脉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PPV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PPV是冠状动脉狭窄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PV越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越重。提示PPV是影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彭永权罗兴林江凤熊英
关键词:冠心病
阿魏酸钠抑制内皮素-1介导高血压病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SF)对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内皮索-1(ET-1)介导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VSMC,选用3-8代VSMC分为:ET-1组;SF组;ET-1与SF组。在ET-1组中加入6个不同浓度的SF(0,20,40,80,100,120μg/ml),培养24h后用苔酚蓝法(MTT)和氚-胸腺嘧啶 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细胞含量及其培养液中一氧化氮(NO)。结果 SF可使细胞MTT含量和3H-TdR掺 入量明显减少,ET-1可使细胞MTT含量和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同时,SF可使ET-1所致的细胞MTT 含量增加和3H-TdR掺入量增加明显减少,并随SF含量增加而NO升高。结论 SF可抑制VSMC增殖,SF抑制 ET-1诱导VSMC增殖,并呈剂量依赖型。其作用可能与通过拮抗ET-1、增高NO活性有关。
邓辉胜江凤雷启蓉
关键词:阿魏酸钠内皮素-1高血压病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活化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及肌钙蛋白T(CTnT)的关系;方法:82例冠心病患者,包括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2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21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30例正常对照,采用流氏细胞技术检测中性粒细胞粘附分子CD11b/CD18和CD62L,同时作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AS),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测量心肌肌钙蛋白T。结果:冠心病患者存在CD62L表达的下调和CD11b/CD18表达的上调,AMI患者比UA患者明显,UA患者比SA患者明显,而SA患者仅在CD11b/CD18表达上高于正常组;CTnT阳性与阴性患者相比,其CD62L表达下降而CD11b/CD18表达增高;CAS在SA、UA与AMI患者间,CTnT阳性组与阴性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CTnT与CD62L成负相关、与CD11b/CD18成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好,CD62L与CD11b/CD18成负相关,而CAS与CD62L及CD11b/CD18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UA和AMI患者中,PMN是处于活化状态的,尤其是PMN表面细胞粘附分子CD62L和CD11b/CD18,在冠心病患者尤其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凤周翔宇粟宏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中性粒细胞活化冠状动脉狭窄肌钙蛋白T
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6年
高血压是全球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发生和死亡的最主要危险因素,积极有效地控制血压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石,是减少病死率、心血管事件、脑卒中、肾功能损害等的重要环节。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hypertension,RH)是高血压治疗的难点,占高血压患者的20%~30%。
毛兴惠江凤
关键词:难治性高血压慢性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的相关性被引量:12
2003年
为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脉压与颈动脉结构和功能间的关系。以1、2级高血压病患者57例作为研究对象,设21例年龄、性别与之无统计学差异的健康者作对照,对所有患者行动态血压监测,作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颈总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24 h脉压平均值、白天脉压平均值、夜间脉压平均值及颈动脉僵硬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级高血压组脉压大于1级高血压组;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明显增厚,僵硬度增加,颈动脉可扩张性降低,以2级高血压组明显;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脉压尤其是夜间脉压与内膜中膜厚度、可扩张性、僵硬度及内径均密切相关。该研究证实动态脉压在评估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结构和功能改变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江凤邓辉胜李明星
关键词:内科学病例对照研究动态脉压颈动脉重构高血压病患者老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