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震

作品数:39 被引量:459H指数:1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臂丛
  • 8篇手术
  • 7篇神经移位
  • 6篇神经移植
  • 5篇周围神经
  • 5篇尺神经
  • 4篇动脉
  • 4篇掌指
  • 4篇掌指关节
  • 4篇指关节
  • 4篇人工关节
  • 4篇外科
  • 4篇疗效
  • 4篇关节
  • 4篇臂丛神经
  • 3篇移位术
  • 3篇神经根
  • 3篇手术方式
  • 3篇肘管
  • 3篇肘管综合征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
  • 14篇上海医科大学...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福建省立医院
  • 2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上海市公共卫...
  • 1篇南京市红十字...

作者

  • 39篇董震
  • 27篇顾玉东
  • 20篇成效敏
  • 10篇徐杰
  • 6篇赵春宇
  • 5篇劳杰
  • 5篇陈大跃
  • 4篇张成钢
  • 4篇王欢
  • 4篇谢国权
  • 4篇朱成刚
  • 3篇徐建光
  • 3篇沈丽英
  • 3篇刘靖波
  • 2篇李国栋
  • 2篇王欢
  • 2篇黄震宇
  • 2篇陈亮
  • 2篇王弘士
  • 2篇彭卫军

传媒

  • 22篇中华手外科杂...
  • 3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包头医学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北京生物医学...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 7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5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5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膈神经移位接上干前股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0年
目的 通过对肌皮神经肱二头肌肌支的解剖学研究 ,为臂丛损伤后设计应用膈神经移接于臂丛上干前股恢复屈肘功能的新术式。方法 对 10具 2 0侧尸体上肢的肱二头肌肌支作逆行解剖 ,观察其在上干前股内的定位。对 2 1例臂丛损伤患者 ,将膈神经移接于上干前股 ,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解剖学研究 :肱二头肌肌支位于上干前股前外侧及前正中束组 ,其横截面积占上干前股横截面积的 3 4 %。 2 1例患者屈肘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达 80 .95 % ,其中上中干型损伤的有效率达 87.5 % ,全臂丛损伤的有效率达 76.92 %。结论 该术式疗效满意 ,手术简单 ,创伤小 ,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董震成效敏徐杰顾玉东
关键词:肌皮神经臂丛神经显微解剖
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被引量:192
2002年
目的 研究并分析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 ,对手部掌、指骨骨折 3 1例 42处作切开复位、AO微型不锈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外固定时间为 2~ 3d(平均 2 .3d)。X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为 2~ 4周 (平均 2 .6周 )。重返工作岗位时间为 3~ 12周 (平均 4.6周 )。结论 应用AO微型不锈钢板治疗手部骨折可以缩短术后外固定时间 ,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
劳杰顾玉东徐建光方有生赵新张丽银虞聪刘靖波董震
关键词:骨折骨折固定术腕骨掌骨
神经束内微电极提取大鼠坐骨神经信号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基于已设计完成的植入式筛型微电极和神经信号调理电路,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用于提取大鼠坐骨神经信号,以探索获取周围神经信息的方法。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微电极植入于大鼠坐骨神经束中,通过微电极传导出神经束电信号,经信号调理电路处理后记录。已成功稳定导出的电信号波形经分析具有神经动作电位特征,验证了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获取大鼠坐骨神经信号。
林顺华周海峰赵春宇董震陈大跃
关键词:神经束内微电极信号调理
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诊断被引量:14
200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臂丛神经鞘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臂丛神经鞘瘤术前MRI表现。观察内容包括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特征及范围。结果MRI能清晰显示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直径为4.9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其中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显示,16例表现为均匀的T_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_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_1WI呈低信号,T_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结论臂丛神经鞘瘤具有特征性的发生部位、形态学表现及MRI信号特点,对本病能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周正荣李国栋彭卫军王弘士董震
关键词:臂丛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
植入式人工电动智能掌指关节的医学设计
该课题将通过对人掌指关节形态学、植入材料生物相容性、人肌电信号分析的研究,从医学角度提出对样机的改进意见,并探索出最佳的安装术式,为植入式人工电动智能掌指关节走向临床提供必需的设计参数.
董震
关键词:臂丛损伤人工关节掌指关节
文献传递
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屈指功能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报告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术重建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屈指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臂丛神经颈_(7)-胸_(1)撕脱伤、2例臂丛颈_(8)-胸_(1)撕脱伤患者行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术,术后随访2年以上,并随访屈指肌力、肌电及握力。结果术后随访91.4个月,10例患者均无前臂旋前、屈肘功能下降。9例(9/10)患者术后屈指肌力至少达到M_(3),其中6例患者术后屈指肌力达到M_(4),患者平均握力达3.7 kg。结论旋前圆肌肌支联合肱肌肌支移位术是安全、有效的,该术式能提高臂丛中、下干损伤患者的屈指力量。
许彬童劲松张成钢董震
关键词:神经移位臂丛旋前圆肌
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尺神经移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2001年
目的 术中观测尺侧上副动脉对尺神经肘下段的血供及检测尺神经游离后末端的功能。方法 对 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 ,作以尺侧上副动脉为蒂的尺神经移植 ,在切断尺神经前后检测尺神经干 (1 2cm长 )感觉神经动作电位 (SNAP)的波幅及传导速度。观察其远端的出血情况 ,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仪测定其末端的血氧饱和度。结果  8例尺神经远端 (腕部段 )有持续渗血。游离后 2 0min ,尺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NAP波幅较游离前分别下降了 0 .63 %~ 1 9.0 2 %和 2 .2 8%~ 3 7.47%。下降程度与尺神经肘下段的游离长度与肘部横径之比 (长宽比 )成正的直线相关 ,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 =0 .92 83X - 4 1 .50 66、Y =2 .1 43 3X - 98.4498,r值分别为 0 .81 3 8、0 .8977,t值分别为 3 .43 0 5、4.990 6,P <0 .0 1。游离后 2 0min ,尺神经肘上段血氧饱和度为 97%~ 1 0 0 % ,而其末端血氧饱和度为72 %~ 89% ,与长宽比成负的直线相关 ,回归方程为Y =1 2 4.1 2 66- 0 .81 68X ,r值为 - 0 .861 7,t值为 4.1 599,P <0 .0 1。结论 尺侧上副动脉能为于腕部切断的尺神经全长提供血供 ,越靠近肘部尺神经血供越佳。
徐杰顾玉东劳杰成效敏董震王涛
关键词:尺神经神经移植尺侧上副动脉
产伤性臂丛神经上干神经瘤的早期治疗被引量:12
1997年
目的:探讨产伤性臂丛神经上干神经瘤的手术方式及时机。方法:26例中10例为出生后3个月,上干支配肌无肌力恢复的产瘫,行神经移位或移植术。另16例年龄1.1~1.8岁,其上干支配肌肌力均为2级,行神经松解术。两组术中均行电生理检测,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术中电刺激上干处神经瘤两组均有传导性。出生后3个月组平均随访16.3个月,疗效优良者7例,占70%。晚期神经松解组平均随访19.8个月,肌力均无明显恢复。结论:出生后3个月肱二头肌肌力未恢复者应立即手术,不管术中电刺激神经有无传导性。
徐杰成效敏顾玉东董震沈丽英
关键词:周围神经神经瘤神经移植
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表现与手术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评价臂丛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对照分析,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裨益。材料和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6例臂丛神经鞘瘤,术前均行MRI检查。所有患者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WI(STIR),增强前后横断面、斜矢状面和冠状面T1WI(增强后扫描加脂肪抑制),部分病例增强前加扫冠状面T2WI。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分别对病变部位、肿块大小、边界、信号、强化及范围作出判断。病变的定位及MRI不同序列中的特征与手术和病理表现行对照研究。结果:臂丛神经的根、干及分支在MRI所有序列中均表现为线状低信号影。36例臂丛神经鞘瘤平均大小为4.9cm(3.0~6.8cm),均表现为沿臂丛神经根生长的肿块。30例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纺锤形或长圆形肿块。MRI信号特点:16例表现为均匀的T1WI低或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WI高信号,增强后中等度强化;20例T1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内见低信号区,所谓的“靶征”,增强后明显强化。所有患者的显微外科手术均遵循肿块内容物的摘除,包膜的剥离与神经的保护相结合的原则。结论:根据臂丛神经鞘瘤的特征性部位和形态学表现以及MRI信号特点,能对本病作出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该病的典型表现有利于术前作出正确诊断,显微外科手术有利于保护有关神经。
周正荣李国栋彭卫军王弘士董震
关键词:臂丛神经鞘瘤磁共振成像手术
基于射频感应控制的掌指人工关节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针对目前临床上存在大量掌指臂丛神经损伤患者无法医治的状况 ,提出了通过植入带有驱动电机的掌指人工关节来行使掌指功能的治疗方案。文中研究了植入式人工关节的结构、机械传动、控制信号的获取和传输等。为解决驱动电机的电源问题 ,作者提出了运用电磁感应的经皮能量传输技术来驱动植入电机的旋转 ,利用反映掌指动作意识的肌电信号来控制射频磁场的发射 ,使得体内线圈感应体外射频磁场后驱动电机转动。最后研究了一套临床关节植入的手术方案 ,并在三例尸体上进行了功能实验 ,验证了植入的人工关节能满足人体掌指的基本功能。
赵春宇陈大跃谢国权朱成刚黄震宇顾玉东董震
关键词:掌指关节植入式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