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涛
-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 荀子哲学中“一”的意蕴被引量:1
- 2005年
- “一”是荀子哲学的核心性概念之一,并且在荀子哲学体系中起着一以贯之的重要作用。这个概念一直以来没有学者对此进行研究,这确实是荀子哲学的一大缺憾。本文试着从内在心性、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统治方法等方面对“一”这一概念进行了分析研究。目的在于说明荀子哲学是真理的绝对主义与价值的观念上的唯一性,同时亦表明荀子哲学有着“齐言行,一统类”的思想旨归。
- 姚海涛
- 关键词:荀子
- 关于读经的反思被引量:5
- 2006年
- 近年来关于读经的讨论尤其是少儿读经的讨论在媒体上进行得非常热烈。事实上,近几年来各地中小学生读经的消息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尽管社会反响一直是褒贬不一,但此种社会现象的出现颇为耐人寻味且意义深远。本文从经典的内涵、经典的存在根据与意义、读经热的原因及如何读经诸多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
- 姚海涛
- 关键词:读经
- 《庄子·齐物论》主旨探微
- 2005年
- 要把握《齐物论》的主旨不能仅仅限于此篇章的文字说明,而要透过文字表面达到与庄子思想的契合,用一种整体的观念对庄子哲学全幅的把捉才能真正契会得此篇的真意。庄子哲学是寻求人的精神满足,达到与道冥合,物我两忘,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寻求人的精神家园的学问。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要表达的主旨不是对万物、物我齐与不齐的认识与论断,即不是一认识论的问题;而是站在一个道的高度,以道观之,抛弃物我、彼此、是非的对立,超越人是人非的立场的前提下,实现臻于“吾丧我”之精神自由境界。
- 姚海涛
- 批判与超越——墨子的儒学观研究
- 在中国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上,墨子是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批判并试图超越儒学的思想家、哲学家。墨子之学源于儒,又不同于儒。墨学在自身成长过程中,逐渐与儒学分道扬镳,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思想体系。
墨子思想是在对儒家思...
- 姚海涛
- 关键词:墨子儒学观中国哲学仁学思想
- 文献传递
- 略论王阳明的“致良知”
- 2005年
- “致良知”的思想是王阳明思想中具有贯穿整体意义的学说,它是在批评程朱的过程中提出的。在这里良知上升到了本体的高度,有了多层次的规定,是是非的标准,德性的本原和意义世界的根据。良知是吾性具足的,致良知的功夫只是去良知所受之蔽。致良知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观念为其出发点和归宿,良知的发用流行是一个有先后远近的向外推行的过程,其中有着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
- 张克宾姚海涛
- 关键词:致良知良知功夫论
- 王阳明致良知说的学术关怀
- 2006年
- “致良知”的思想是王阳明思想中具有贯穿整体意义的学说,它是在批评程朱的过程中提出。在这里良知上升到了本体的高度,有了多层次的规定,是是非的标准,德性的本原和意义世界的根据。良知是吾性具足的,致良知的功夫只是去良知所受之蔽。致良知以“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的观念为其出发点和归宿,良知的发用流行是一个有先后远近的向外推行的的过程,其中有着总体宇宙关怀和终极人文关切。
- 姚海涛
- 关键词:致良知良知功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