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痉挛
  • 4篇血管
  • 4篇遗传性
  • 4篇遗传性痉挛性...
  • 4篇少数民族
  • 4篇民族
  • 4篇截瘫
  • 4篇痉挛性
  • 4篇痉挛性截瘫
  • 3篇突变
  • 2篇电刺激
  • 2篇前庭
  • 2篇外显子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脑出血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贵州少数民族
  • 2篇出血

机构

  • 14篇湖北医药学院
  • 5篇贵阳医学院附...
  • 3篇十堰市人民医...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李小丽
  • 6篇徐坚
  • 5篇陈光辉
  • 4篇周少华
  • 3篇周发明
  • 3篇楚兰
  • 3篇秦碧勇
  • 2篇上官守琴
  • 2篇王世凤
  • 2篇金辉
  • 2篇邓晓玲
  • 2篇陈涛
  • 1篇骆磊
  • 1篇杨均
  • 1篇柯尊宇
  • 1篇刘寓
  • 1篇叶飞
  • 1篇姚文娟
  • 1篇张琼
  • 1篇姚凤春

传媒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老年保健...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贵州少数民族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患者spastin基因突变的研究
2013年
目的研究贵州地区少数民族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患者spastin基因突变的特征。方法应用PCR产物直接DNA测序法,对贵州16例少数民族(布依、苗、彝族)HSP患者(其中14例患者来自3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家系,2例散发患者)spastin基因的8、10、14号外显子进行分析。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组SPG4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16例患者的spastin基因8、10、14号外显子直接DNA测序结果均未发现有突变。结论贵州少数民族HSP患者spastin基因8、10、14号外显子的突变可能较少见,其与汉族HSP患者的spastin基因突变形式可能不同。
李小丽楚兰徐坚
关键词:少数民族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突变
生物反馈对偏头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7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39),试验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一个疗程15次,1次/天,30分钟/次。对照组接受药物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χ2=6.24,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偏头痛是有效的。
王世凤李小丽姚凤春张琼
关键词:生物反馈偏头痛疗效
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治疗周围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将2008年5月-2012年5月我科眩晕门诊收治的226例诊断明确的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前庭康复组和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前庭康复组行常规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康复+前庭电刺激组在药物治疗及前庭康复基础上加用前庭电刺激,即在双侧乳突采取双极直流电刺激,每次15-20分钟,每天2次,共6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周行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测定以评判和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2、4、6周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0.05),且B组各时点BBS评分及计时平衡试验时间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前庭电刺激联合前庭康复是较单纯前庭康复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更加有效的方法,其简单、无创、值得推广。
陈光辉徐悦李小丽秦碧勇邓晓玲
关键词:前庭康复周围性眩晕
症状性椎动脉V4段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意义
2012年
动脉粥样硬化性、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颅内段狭窄患者预后常较差。近年来随着介入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及介入技术的不断提高,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成为治疗椎动脉颅内段狭窄的重要方法之一。作者自2005年5月至2011年5月对17例症状性椎动脉V4段狭窄患者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陈光辉叶飞秦碧勇李小丽周少华
关键词: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椎动脉颅内段症状性椎一基底动脉
低能量超声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血浆ET-1及NO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脑卒中的发病基础为血管壁结构及功能的破坏,这与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生物活性物质-内皮素及一氧化氮(NO)密切相关。近年来应用超声波治疗脑血管疾病较多,但其作用机制研究很少,作者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检测了低能量超声波治疗脑卒中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及NO水平变化,以探讨其作用机制。报道如下。
周少华陈涛李小丽
关键词:血浆ET-1脑卒中患者低能量超声治疗血浆内皮素-1血管壁结构
Willis环变异与脑血管病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3年
Willis环是联系大脑前循环与大脑后循环的重要侧支循环,在脑血管的循环储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wmis环变异对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Willis环完整性与脑梗死的关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而Willis环变异与脑出血的关系尚未见报道。
赵斌周发明陈涛李小丽王世凤邓晓玲
关键词:脑血管病大脑前循环侧支循环后循环脑梗死脑出血
雷公藤多甙对EAE大鼠脊髓β-APP和IL-17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中β-APP和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EAE组)、治疗组(TWP组),建模后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大鼠脊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脊髓中β-APP和IL-17表达水平。结果与EAE组比较,TWP组大鼠发病率下降,平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在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方面差异明显(P<0.05);免疫组化示TWP组较EAE组β-APP和IL-17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对EAE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β-APP、IL-17表达有关。
周发明李小丽陈光辉
关键词: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雷公藤多甙Β-APP
微创血肿清除与侧脑室引流术治疗小脑出血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软通道微创手术方式治疗小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25例分成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组(n=14)和侧脑室引流组(n=11)。以治疗后28天SSS和死亡率作为判断疗效的标准,比较两组的疗效。2组患者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 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和入院后14d及28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后SSS评分14d(t=3.65 P<0.01)及30d(t=4.01,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血肿清除术疗效优于单纯侧脑室引流术,其作为治疗小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技术总体上是安全、有效的,明显降低了患者死亡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金辉秦碧勇陈光辉李小丽周少华
关键词:微创血肿清除术侧脑室引流小脑出血
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十堰市人民医院2011年呼吸内科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研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11年1月-2011年12月呼吸内科病原菌分布及主要病原菌耐药率,对分离鉴定出的病原菌选用常用抗生素进行药敏实验,实验采用K-B法按NCCLS标准进行。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其中又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产酶和不产酶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有明显差异。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氨曲南耐药率较高。结论: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株产生,预防医院内感染。
王桢骆磊杨均刘寓陈琪李小丽姚文娟
关键词:呼吸内科病原菌分布耐药性
老年自主神经性癫痫二例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自主神经性癫痫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例老年自主神经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结合影像学、脑电图结果探讨其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结果 2例患者分别为67岁、60岁,均有高血压和(或)糖尿病病史,表现为发作性自主神经症状,头颅MRI检查可见颅内多发缺血灶(例1无明确边缘系统损害),无癫痫既往史及家族史,首诊均出现误诊,长程脑电图检查发现痫性放电,抗癫痫治疗有效。结论老年人自主神经性癫痫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形式多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是其常见因素之一,影像学往往不能发现癫痫病灶,长程脑电图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李小丽徐坚金辉周少华
关键词:发病机制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