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雁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基因
  • 2篇释药
  • 2篇体外
  • 2篇体外释放
  • 2篇转染
  • 2篇酰胺
  • 2篇米粒
  • 2篇纳米粒
  • 2篇内耳
  • 2篇聚酰胺胺
  • 2篇包封
  • 2篇包封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结合
  • 1篇性能研究
  • 1篇眼刺激性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中毒
  • 1篇中毒
  • 1篇神经性

机构

  • 5篇国家纳米科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兰州大学第一...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附...

作者

  • 7篇吴雁
  • 4篇杨仕明
  • 4篇吴南
  • 3篇陈志婷
  • 2篇杨伟炎
  • 2篇李明军
  • 2篇王方园
  • 2篇高洪霞
  • 1篇赵立东
  • 1篇韩东
  • 1篇王铁威
  • 1篇张悦
  • 1篇游玉霞
  • 1篇翟所强
  • 1篇刘会占
  • 1篇徐清
  • 1篇郭维维
  • 1篇马科
  • 1篇任丽丽
  • 1篇邓雄威

传媒

  • 2篇中华耳科学杂...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制备及眼的刺激性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环孢素A可有效抑制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但因难溶于水,不能配制成水溶性制剂用于眼局部。目的:制备1%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并观察其眼刺激性。方法:采用聚乙二醇-聚乳酸共聚物对环孢素A药物进行包裹,制备浓度为1%的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以透射电镜、激光粒度仪对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通过家兔单次、多次给药眼刺激性实验观察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的眼刺激性。结果与结论: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包封率为85.10%,载药量为21.3%;纳米粒子为球形粒子,分散均匀;载药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粒径大小为(296.9±32.06)nm;体外释放曲线显示,环孢素A从纳米粒子中缓慢释放,20d左右释放量达总环孢素的91.3%。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单次、多次给药期间,家兔双眼结膜、角膜、虹膜的眼刺激性反应分值和综合评分均为0,说明其对眼无刺激性。
张海娟徐清马科吴雁游玉霞
关键词:环孢素A眼刺激性角膜结膜虹膜
紫杉醇纳米粒的制备和释药性能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制备紫杉醇纳米粒,并对其体外释药性能进行考察。方法:用开环聚合法合成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包载紫杉醇的纳米粒,研究纳米粒的包封率和释药性能。结果: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药物包封率达到93.2%;体外模拟释放表明载药纳米粒的释药速率持续稳定。结论:本实验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制备的紫杉醇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王铁威吴雁李明军高洪霞
关键词:紫杉醇纳米粒包封率体外释放
聚酰胺胺、其部分降解产物或其复合物-Math1基因纳米微粒以及在治疗耳聋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了一种聚酰胺胺和/或聚酰胺胺复合物-Math1基因纳米微粒、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基因纳米微粒通过将聚酰胺胺或聚酰胺胺复合物与含Math1基因的质粒进行复凝聚而制备。该基因纳米微粒的粒径可控、尺寸均一、利于表面...
杨仕明吴南吴雁韩东郭维维赵立东翟所强高维强杨伟炎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内耳毛细胞定向转染的纳米基因载体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内耳毛细胞定向转染的纳米基因载体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用于内耳毛细胞定向转染的纳米基因载体复合物包括由透明质酸修饰的PEI载体以及由所述载体运载的Atoh1基因。所述P...
吴南杨仕明王方园邓雄威吴雁陈志婷
文献传递
HA-bPEI纳米颗粒携带Atoh1质粒豚鼠耳蜗转染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利用透明质酸(HA)修饰分支型聚乙烯亚胺(b PEI)纳米颗粒制备新型非病毒基因载体,包载Atoh1-EGFP质粒,检测其在活体豚鼠内耳的转染效率。方法质粒提取后按照COOH/N/P=4:10:1合成纳米载体基因复合物并进行表征。利用圆窗膜渗透的方法,导入实验动物耳蜗。术后7天,通过激光共聚焦扫描观察基底膜铺片和切片了解转染情况,并利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别从蛋白和核酸水平验证转染结果。结果按照本研究实验方法可成功合成表面带有负电荷的纳米级别的基因载体复合物颗粒,导入实验动物耳蜗后7天取材,基底膜铺片的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基底膜内外毛细胞可检测到绿色荧光蛋白显色,基底膜底转的转染效率达81.7±4.71%,中转可达33.8±9.02%。结合冰冻切片结果发现,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主要位于耳蜗底转和部分中转,顶转及内外毛细胞以外区域未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基底膜细胞未见明显变形损伤。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也验证了Atoh1基因在基底膜上的成功转染。结论 HA修饰b PEI纳米颗粒制备基因载体可成功实现耳蜗的基因转染,且未见对基底膜细胞产生明显的毒性。合成简单、成本较低,是理想的内耳基因转染载体。
王方园陈志婷邓雄威吴雁张悦杨风波杨仕明吴南
负载两性霉素B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的制备及其释药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背景:两性霉素B为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该药无法通过血脑屏障而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治疗效果甚微。利用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的优势,通过相分离透析技术制备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子,有望克服两性霉素B的不足。目的:对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11/2009-04在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纳米医学与生物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3.4×105,脱乙酰度为93%,为上海卡伯工贸有限公司产品。两性霉素B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在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在三乙胺存在下,通过壳聚糖和D,L-丙交酯的开环聚合反应能够生成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该共聚物由亲水壳聚糖段和疏水聚乳酸段组成,在水中能够组装形成纳米粒子。两性霉素B通过相分离透析技术包载于纳米粒子中。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环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紫外光谱分析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和负载两性霉素B的壳聚糖-聚乳酸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14nm和153nm(当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为11∶1时)。纳米粒子粒径分布较窄,呈球形。共聚物中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影响药物的包封率和载药量,随着丙交酯与壳聚糖摩尔比从11∶1到20∶1,包封率从(62.3±3.5)%增加到(90.7±2.8)%,载药量从(7.8±1.2)%增加到(12.3±1.4)%。随着聚乳酸段质量比增加,纳米粒子尺寸、包封率和载药量增加,而药物释放降低。结论:开环聚合制备壳聚糖-聚乳酸共聚物及用相分离透析方法制备负载两性霉素B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两性霉素B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且纳米粒对两性霉素B有很高的包封率,
吴雁王铁成李明军高洪霞
关键词:两性霉素B聚乳酸包封率体外释放
基于聚酰胺胺的非病毒载体携带Math1基因进行体外基因转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发一种可用于携带Math1基因进行基因转导的基于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PAMAM Den-drimers,PAMAM)的非病毒载体,对其转导效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为进一步在体基因治疗奠定必要的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方法 PAMAM(7代)通过加热活化和环糊精(Cyclodextrin,CD)表面修饰后,与pRK5-Math1-EGFP质粒在不同氮磷比(N/P)的情况下,浮配形成基因-载体复合物,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HEK-293T细胞系进行体外基因转导,对其转导效率和安全性进行评价。加热活化温度设定为60℃,时间分别为:0、6、12、24、48小时;聚酰胺胺树枝状聚合物/环糊精质量比(PAMAM/CD)分别为:(1/2,1/1,4/1,8/1和无CD);N/P分别为:1/1,2/1,5/1和10/1。通过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EGFP阳性细胞并计算百分比的方法评价基因转导有效率,通过标准MTT实验评价其安全性。结果通过60℃加热活化24小时、质量比为1/1进行环糊精表面修饰后获得的基于PAMAM的非病毒基因载体,携带pRK5-Math1-EGFP质粒进行基因转导的效率最高,达到38.14±2.85%,同时其细胞存活率达到68.86±3.44%。结论我们获得了一种基于PAMAM的非病毒基因载体,可高效、安全地携带Math1进行基因转导,为其下一步进行在体基因转导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实验基础,有望未来应用于临床的聋病基因治疗。
吴南陈志婷李敏刘会占任丽丽吴雁杨伟炎杨仕明
关键词:基因转导MATH1活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