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芳
- 作品数:94 被引量:5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 小学生心血管疾病预防知、信、行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06年
- 王芳芳王进军张晓蓉杜娟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疾病预防小学生健康生活方式主要疾病
- 五年级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了解小学生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太原市6所小学1 652名五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和心理测验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结果女生、独生子女的学习成绩优于男生和非独生子女;随着父母亲文化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多因素分析表明,与语文成绩呈显著正关联的因素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吃早餐情况;与数学成绩呈显著正关联的因素有学生的自我意识、是否独生子女、每周校外体育锻炼情况和父亲文化程度;孤独感与数学成绩呈显著负关联;自我意识、是否独生子女与总均分呈显著正关联,孤独感和体重状态与总均分呈显著负关联。结论五年级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相关。坚持适当的校外体育锻炼、限制银屏活动时间、每天吃早餐等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 石倩王莉王芳芳
- 关键词:精神卫生
-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干预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评价感觉统合训练的疗效,探索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有效干预方法和内容。方法在基线测查太原市427名小学生中,随机选择70名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2个月的综合干预。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干预前后感觉统合能力的变化。结果干预组的感觉统合能力明显提高。方差分析显示,儿童干预后的触觉防御、本体感不良得分增加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回归分析的结果亦说明干预有效。综合评价总改善率在70%以上的有情绪稳定、人际交往、语言表达、注意力集中等8个方面。结论感觉统合训练结合家长教育能促进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早期干预可有效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会适应性,减少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
- 刘晓莉姜峰王芳芳
- 关键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干预
- 赵融教授与我国儿少卫生事业
- 2009年
- 王芳芳
- 关键词:青少年保健服务
-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8
- 2003年
- 目的 探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 学生一般情况调查,父母教养方式的测量,自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定,自我意识的评定,人际关系状况的测量,行为问题评定。结果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性别、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多因素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受父母情感、理解、对自己的评价,学习成绩及父亲的惩罚、严厉等因素的影响。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和老师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有关。
- 戴伏英王芳芳高秀君
-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自我意识人际关系
- 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对比分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危险因素的差异,为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5月-2009年10月肺炎病例244例肺炎病例,筛检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17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66例,对比分析2组病例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人群在性别(χ2=5.524,P=0.019)、年龄(χ2=18.355,P<0.001)、受教育程度(χ2=19.711,P<0.001)、基础疾病(χ2=5.384,P=0.016)、被动吸烟(χ2=5.935,P=0.015)和肺炎病人或呼吸道感染病例接触史(χ2=48.641,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职业、吸烟、饮酒和外出旅游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OR=1.541,P=0.002)、高中学历(OR=0.217,P=0.008)、有基础疾病(OR=0.365,P=0.006)、居住在外市(OR=0.424,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
- 王伟刚王素萍史晓红冀涛王芳芳许建英牛小媛赵楠
-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有关因素 ,为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用自拟学生一般情况调查表、父母教养方式评定量表、心理健康问卷、社交量表及教师行为问题问卷对初中一、二年级共 411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父亲职业为医务或服务人员、母亲文化程度、母亲不良的教养态度、学生的正及负人缘系数和行为问题总分是影响初中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结论 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受家庭和学校环境及自身非智力心理因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 马红彪王芳芳
- 关键词:初中学生影响因素
- 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干预实验研究
- 2002年
- 目的 探讨对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进行干预的方法、途径和内容。 方法 通过对山西省太原市桃园小学 3~ 5年级儿童的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状况进行测查 ,发现儿童在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掌握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在基线测查的基础上 ,根据研究目的将被试儿童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经统计学检验两组被试的均衡性较好。对干预组儿童进行了 1个学期的干预实验。干预后复测。 结果 干预组儿童心血管疾病预防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1)。 结论 本次干预实验方法可行 。
- 张江虹许言午王芳芳
- 关键词:儿童心血管疾病卫生教育
- 初中生人格、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被引量:41
- 2006年
- 目的研究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加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个性问卷、应对方式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72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学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及父母教养方式都会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影响因素有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征,自责应对方式,父亲过度保护及母亲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结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受多种因素影响,干预时既要采取综合措施,又要突出重点。
- 姬成伟王芳芳孙志华王祝欣任晓卫杨名秦玉
- 关键词:人格家庭特征
- 医专生心理状况测试分析
- 2000年
- 目的:了解医专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比较不同性别心理状况的差异。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大同医专846名学生进行心理状况测试。结果:(1)医专生各因子分及总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1),其中强迫、人际关系、抑郁及敌对因子≥3分占5%及以上。(2)女生组的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因子分高于男生组,而男生组的敌对因子分高于女生组(P<0.01或P<0.05)。结论:应加强对医专生的心理卫生教育,并对不同性别学生区别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 吴花林王林森马存根王芳芳冯玉荣
-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状况SCL-90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