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细胞
  • 2篇脑胶质瘤
  • 2篇胶质
  • 2篇胶质瘤
  • 1篇丹参
  • 1篇丹参酮
  • 1篇地平
  • 1篇凋亡
  • 1篇调节活性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搭桥术
  • 1篇毒性
  • 1篇醒脑
  • 1篇醒脑静
  • 1篇醒脑静注射液
  • 1篇旋转数字减影...
  • 1篇血管

机构

  • 6篇南阳市中心医...
  • 3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郑州大学第一...

作者

  • 7篇陈洋
  • 5篇齐平建
  • 4篇及时雨
  • 3篇蒋国梁
  • 2篇于加省
  • 2篇何跃
  • 1篇陈如东
  • 1篇杨勇
  • 1篇史进
  • 1篇王华民
  • 1篇于东
  • 1篇雷霆
  • 1篇胡威
  • 1篇赵培超
  • 1篇付浩
  • 1篇李振强
  • 1篇李钦涛

传媒

  • 2篇临床肿瘤学杂...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药房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和OCT4B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组织中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剪切变体OCT4A和OCT4B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84例和正常脑组织36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组织中的OCT4A和OCT4B mRNA水平,分析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和OCT4B mRNA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年龄、性别、病理分级、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瘤周水肿及浸润深度)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84例脑胶质瘤组织中的OCT4A mRNA水平为2. 144±1. 293,高于36例正常组织的1. 181±0. 688(t=4. 212,P<0. 001); OCT4B mRNA水平为2. 912±1. 540,亦高于正常组织的1. 258±0. 882(t=6. 025,P<0. 001);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和OCT4B mRNA水平呈正相关(r=0. 462,P=0. 012)。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和OCT4B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瘤周水肿均无关,而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且在胶质母细胞瘤、低分化和病理分级Ⅲ~Ⅳ级患者中较高(P<0. 05)。单因素分析发现脑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与性别、年龄、瘤周水肿和浸润深度均无关,而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及OCT4A和OCT4B表达水平有关(P<0. 05);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及OCT4A和OCT4B表达水平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其中胶质母细胞瘤、低分化程度、病理分级较晚及OCT4A、OCT4B高表达为风险因素。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OCT4A和OCT4B水平升高,且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OCT4A和OCT4B高表达者的预后较差,可能参与了该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对脑胶质瘤的诊治及预后预测有一定意义。
及时雨蒋国梁齐平建陈洋沈风彪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
隐丹参酮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被广泛应用于骨退行性疾病、神经退行行疾病、血管病性疾病的治疗中。隐丹参酮不仅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及免疫系统调节活性,而且还能够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本研究旨在探讨隐丹参酮对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及时雨赵培超齐平建陈洋沈风彪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细胞分化隐丹参酮体外诱导退行性疾病调节活性
尼莫地平对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9年
尼莫地平能显著抑制低氧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抑制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本研究旨在探讨尼莫地平对于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及时雨曾旭东齐平建陈洋沈风彪蒋国梁
关键词:PC12细胞凋亡尼莫地平谷氨酸细胞毒性
烟雾病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后过度灌注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5年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血管病,影像学上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Willis环以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近端慢性、进行性发展的狭窄甚至闭塞,和颅底部逐渐形成烟雾状细小穿动脉形成的侧支循环为特征。临床上以脑缺血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脑出血或其他各种脑功能障碍等神经症状。目前其治疗主要以增加侧支循环、
陈洋何跃于加省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过度灌注综合征烟雾病颞浅动脉WILLIS环侧支循环
脑胶质瘤组织Rap1GAP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Rap1 GTP酶激活蛋白(Rap1GAP)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关系。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组织79例和正常脑组织33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以上组织中的Rap1GAP mRNA水平,分析脑胶质瘤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Rap1GAP mRNA水平;分析脑胶质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病理分级、瘤周水肿和浸润深度)的Rap1GAP mRNA水平和分布情况,根据随访资料分析Rap1GAP mRNA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脑胶质瘤组织的Rap1GAP mRNA水平为0. 172±0. 019,低于正常脑组织的1. 068±0. 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Rap1GAP mRNA水平和分布与年龄、性别、瘤周水肿和浸润深度无关,但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病理分级有关(P<0. 05),在胶质母细胞瘤、低分化和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的Rap1GAP mRNA水平和高表达率均较低,依次为0. 104±0. 006和27. 0%(10/37)、0. 099±0. 006和16. 1%(5/31)及0. 127±0. 007和39. 3%(22/56)。Rap1GAP低表达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14. 5个月,低于高表达组的21. 4个月(P<0. 05);胶质母细胞瘤、低分化和Ⅲ、Ⅳ级脑胶质瘤组织中,低表达组的中位OS分别为8. 8、11. 2和11. 5个月,均低于高表达组的18. 2、19. 8和19. 8个月(P<0. 05)。结论脑胶质瘤组织中Rap1GAP低表达参与了该肿瘤的发生发展,Rap1GAP低表达者的预后较差,提示Rap1GAP发挥类似抑癌基因的作用,可作为脑胶质瘤的治疗的候选基因。
及时雨蒋国梁齐平建陈洋沈风彪
关键词:脑胶质瘤预后
乌司他丁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乌司他丁组、醒脑静组和联合组,各40例。3组患者入院后均及时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乌司他丁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20万单位,ivgtt,bid;醒脑静组患者给予醒脑静注射液20 mL,ivgtt,qd;联合组患者给予乌司他丁注射液联合醒脑静注射液,用法同上(两药间隔1 h滴注)。3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和S100B蛋白(S100B)]水平、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治疗后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和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乌司他丁组显著低于醒脑静组,联合组显著低于两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颅脑损伤血清学指标水平和GCS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联合组均显著优于两单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乌司他丁组与醒脑静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联合组患者GOS评分[(4.17±0.81)分]显著优于乌司他丁组[(3.05±0.97)分]和醒脑静组[(2.97±0.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乌司他丁组与醒脑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7.50%)显著低于乌司他丁组(50.00%)和醒脑静组(4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乌司他丁组与醒脑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
王华民齐平建于东史进董虹廷付浩李钦涛陈洋
关键词:醒脑静注射液重度颅脑损伤
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加重建技术在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重建技术在硬脊膜动静脉瘘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6月8例经旋转DSA及重建后处理的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完整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二维与三维DSA图像均能清晰的显示瘘口位置。经MPR软件重建后,还能显示瘘口、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与周围骨质结构的关系。6例选择手术治疗的病例经图像90°翻转模拟手术入路,2例选择介入治疗的病例经重建后指导微导管超选到位。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切断或闭塞瘘口。结论:旋转DSA加重建技术可多角度立体观察,更清晰的显示瘘口及周围结构的关系,指导手术或介入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有效的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何跃于加省陈如东李振强杨勇陈洋胡威雷霆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动静脉瘘图像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