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3篇雾化
  • 2篇异丙托溴铵
  • 2篇增生
  • 2篇消融
  • 2篇肺炎
  • 2篇大鼠皮肤
  • 1篇蛋白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动蛋白
  • 1篇多糖
  • 1篇信号
  • 1篇信号转导
  • 1篇信号转导与转...
  • 1篇信号转导与转...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反
  • 1篇炎症反应
  • 1篇预后

机构

  • 8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陈立松
  • 3篇陈晓阳
  • 2篇许晓燕
  • 2篇曾奕明
  • 2篇谢镇国
  • 1篇吴玉塘
  • 1篇谢荣芳
  • 1篇高锦团
  • 1篇蔡凯晋
  • 1篇陈志钊
  • 1篇张保根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海峡药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糖尿病新世界
  • 1篇2014中华...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异丙托溴铵雾化治疗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 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在雾化爱全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指导今后的临床用药.方法 选取199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的病例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雾化组和未雾化组,雾化组又分为爱全乐组和其他药物组,观察用药过...
陈晓阳高锦团陈立松许晓燕
异丙托溴铵(爱全乐)雾化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选取3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雾化组和未雾化组,雾化组又分为爱全乐组和其他药物组,观察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进行分析。爱全乐雾化组与其他药物雾化组、未雾化组的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陈立松许晓燕陈晓阳
关键词:雾化
冷热消融对大鼠皮肤炎症反应及瘢痕增生的不同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冷冻治疗、氩等离子凝固治疗(APC)及热射频对大鼠局部皮肤的损伤情况,探讨消融术对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冷冻组、APC组、热射频组和假手术组,前3组分别对大鼠皮肤进行冷冻、氩等离子凝固及热射频治疗,假手术组仅进行剃毛处理,术后1、3、5、7和28d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皮肤转化生长因子(TGF)-β,平均吸光度值与阳性细胞之乘积、瘢痕厚度及第5天HE染色结果。结果(1)血清TNF-α:术后24h,冷冻组、APC组、热射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均P〈0.05)。第7天,冷冻组TNF-01最高为(1464-8)ng/L,高于假手术组(t=3.88,P〈0.05)。(2)皮肤TGF-β1平均吸光度值与阳性细胞之乘积:热射频组(105.3±16.4)、APC组(58.8±12.8)和冷冻组(36.4±2.8)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PC组、热射频组与假手术组(34.1±1.7)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第5天HE染色:热射频组皮肤炎症损伤最严重,APC组及冷冻组损伤各有差异(t=0.91,P〉0.05)。(4)皮肤瘢痕厚度:热射频组最厚为(612±98)bLm,APC组为(362±120)μ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5),冷冻组及假手术组均未见瘢痕形成。结论冷冻、APC、热射频3种方法对局部皮肤可造成不同的损伤及炎症反应,炎症因子反应规律因处理方法不同而异,冷冻治疗组的炎症反应和瘢痕形成均明显轻于热射频及APC治疗。
陈立松陈晓阳曾奕明
关键词:冷冻疗法导管消融术瘢痕
黄芪多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的干预效果被引量:5
2024年
目的探究黄芪多糖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的干预效果及其对白细胞介素-6(IL-6)/磷酸化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43只SPF级Wistar雄性大鼠,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33只建立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最终有30只建模成功,并分为模型组、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各10只,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分别进行孟鲁司特钠、黄芪多糖干预,空白组、模型组进行0.9%氯化钠溶液干预,7 d后光镜下观察大鼠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炎性因子、氧化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L-6、STAT3 mRNA表达量,免疫印迹法(WB)检测IL-6/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水平、IL-6、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上升,白细胞介素-10(IL-1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对照组、黄芪多糖组TNF-α、C RP、MDA、IL-6、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IL-10、GSH-Px、SOD水平上升(P<0.05),但黄芪多糖组TNF-α、CRP、MDA水平、IL-6、STAT3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药物对照组,IL-10、GSH-Px、SOD水平低于药物对照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经黄芪多糖干预后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感染症状缓解,其机制可能与IL-6/STAT3信号通路得到抑制有关。
苏自强谢荣芳蔡凯晋吴玉塘陈立松张保根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黄芪多糖干预
冷、热消融对大鼠皮肤炎症反应及疤痕增生的不同影响
目的 比较冷冻(CR)、氩等离子凝固(APC)及热射频(RF)对大鼠皮肤的损伤情况,探讨消融术对全身炎症反应及局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R、APC、RF和假手术组,分别对大鼠皮肤进行冷冻、氩等离...
陈立松曾奕明
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肺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治综述
2021年
肺炎克雷伯杆菌是一种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的致病菌,患者感染后,很容易发生肺炎克雷伯杆菌肺脓肿。据相关数据报道显示,肺炎克雷伯杆菌肺脓肿患者的临床发病率较高,而且表现为逐年增多的趋势。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会出现继发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情况,导致患者并发各种疾病,其中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菌肺脓肿问题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该研究则在此基础上,对相关临床报道进行研究分析,对相关疾病的诊治现状进行分析。
陈立松谢镇国
关键词:糖尿病肺炎克雷伯杆菌发病机制
KIF20B作为肺腺癌浸润相关预后标志物的研究
2025年
目的驱动蛋白20基因(KIF20B)在多种肿瘤中被发现,在肿瘤浸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其在肺腺癌中的作用却很少被报道。本文的目的是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的数据显示KIF20B与肺腺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earson 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等方法评估KIF20B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OC曲线分析KIF20B对肺腺癌的诊断效果。通过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评估影响肺腺癌预后的因素。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和免疫浸润分析,阐明KIF20B可能潜在的生物学机制。结果KIF20B高表达与原发肿瘤范围(OR=1.91,T2/T3/T4 vs.T1,P<0.001)、局部淋巴结浸润(OR=1.61,N1/N2/N3 vs.N0,P=0.012)、分期(OR=1.80,Ⅱ期/Ⅲ期/Ⅳ期vs.Ⅰ期,P=0.001)、治疗结局(OR=1.57,PD/SD/PR vs.CR,P=0.042)和TP53状态(OR=4.11,突变vs.野生,P<0.001)显著相关。KIF20B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38。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KIF20B高的肺腺癌预后更差(P=0.002)。单因素分析显示,KIF20B高与较差的总生存期显著相关(HR 1.586,95%CI 1.183~2.127,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高KIF20B与总生存期依然显著相关(HR 1.942,95%CI 1.281~2.942,P=0.002)。富集分析表明,KIF20B高表达与细胞周期检测点、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有丝分裂纺锤体检测点、姐妹染色体融合分辨率和有丝分裂前中期相关。免疫浸润分析显示,KIF20B高表达与Th2细胞浸润呈正相关。结论KIF20B升高预示着肺腺癌预后不良。此外,细胞周期相关通路和Th2细胞浸润可能是KIF20B参与肺腺癌进展的机制。
陈立松陈志钊谢镇国吴志国
关键词:预后肺腺癌生物信息学分析
硫酸特布他林雾化不良反应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雾化特布他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便指导今后的临床用药。方法:选取168例慢性阻塞性性肺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进行观察,根据不同的用药方案分为雾化组和未雾化组,雾化组又分为特布他林和其他药...
陈立松
关键词:硫酸特布他林雾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