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勇
- 作品数:9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以雷锋精神为引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 2013年
- 本文通过对雷锋精神和校园文化本质和内涵的解析,探究雷锋精神对建设优秀校园文化价值,发现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及优秀校园文化的契合,提出用雷锋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 杜秀宗魏志勤商晓冬陈艺勇
- 关键词:雷锋精神校园文化
-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以亚当·斯密的社会习惯为视角
- 2013年
- 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前途。在广泛了解、分析和把握学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亚当·斯密的社会习惯理论开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径,以社会现象、社会环境、社会文明程度三者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为着力点,培养大学生与自然的是非褒贬原则相一致的社会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道德水平,有效避免“霍布斯丛林”的出现。
- 陈艺勇
-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 “微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探究被引量:3
- 2017年
- 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视等广泛应用为标志的微时代已经到来。它对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理念、习惯、行为、心理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要内容,也对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更高要求,对培育践行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此,只有深入研究微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与联系,全面把握"微时代""微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现状、作用方式和基本原则,积极探索培育践行的路径方法,才能"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 陈艺勇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被引量:1
- 2016年
- 雷锋精神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其影响力之深,影响面之广,在新中国历史上当属罕见。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同义语,是先进文化的表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新常态中的"本来"状态。只有全面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厘清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深入研究雷锋精神形成的时代条件,才能真正解读雷锋精神的时代意义和永恒价值。
- 陈艺勇
- 关键词:雷锋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高校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理论意义和路径选择被引量:2
- 2013年
- 分析了高校推进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的理论意义,认为高校要弘扬和发展雷锋精神,以雷锋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育人是关键,应该着重从雷锋精神及雷锋式人物进行宣传教育;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反馈机制开展育人活动效果的评估和改进;着重从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长效机制实现雷锋精神育人活动的持续性、广泛性和深入性。
- 陈艺勇
- 关键词:高校雷锋精神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为指导被引量:1
- 2016年
- 马克思主义是我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灌输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史上,它让广大无产阶级掌握了先进思想政治意识和科学理论,最终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教育,更应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指导。本文先对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进行梳理总结,澄清、力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性,旨在批判人们对灌输理论的错误认识,并在此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科学应用。
- 陈艺勇
-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选择——以亚当·斯密的社会习惯为视角
- 2013年
- 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在广泛了解、分析和把握学界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研究动态的基础上,运用亚当.斯密的社会习惯理论开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路径,以社会现象、社会环境、社会文明程度——三者有着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为着力点,培养大学生与自然的是非褒贬原则相一致的社会习惯,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和社会道德水平,有效避免"霍布斯丛林"的出现。
- 陈艺勇
- 关键词:高校思想道德教育
- 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借鉴
- 2013年
- 借鉴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在大学生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优化以下几个方面以提高道德教育实效性:一、尊重大学生主体地位,关注大学生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需要和权力;二、注重大学生道德认知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推动知、情、意、行协调发展;三、优化大学生道德教育环境,以社会发展和大学生自身需要为出发点,促进大学生不断获得新鲜的学习方法、积累新鲜的经验,从而实现大学生道德学习从"机械式学习"向"有意义学习"的转变。
- 陈艺勇刘以榕
- 关键词:人本主义大学生道德教育
- 当代雷锋精神育人常态化机制研究
-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体制已由初步建立走向改革,但是,由于社会主义文化体制的改革步伐与经济、政治体制并非一致,尚未完全走上制度化轨道,以致作为社会主义文化重要内容的雷锋精神未能全面形成育人常态...
- 陈艺勇
- 关键词:雷锋精神育人机制常态化社会风尚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