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 作品数:68 被引量:103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J-SSCG 2020脓毒症循环管理初始复苏的建议
- 2022年
- 2020年日本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管理临床实践指南(J-SSCG 2020)是日本重症监护学会和日本急诊医学协会联合对J-SSCG 2016的修订更新,于2020年9月首次发布,2021年2月再次发布。本文对J-SSCG 2020中关于脓毒症患者循环管理部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脓毒症患者液体的管理,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
- 肖雯陈芳陈芳
- 关键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循环管理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对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索PQ中毒致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NC组和PQ组,建立PQ中毒动物模型后收集两组动物的肺泡灌洗液样本和肺组织样本。肺组织样本做HE染色和MASSON染色,肺泡灌洗液样本做代谢组学预处理后,用UPLC-TOF-MS/MS检测出代谢信息数据,再用Metaboanalyst 4.0和SIMC-P 14.1对数据进行代谢轮廓分析,筛选出差异代谢物,得出差异代谢物的热图和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百草枯中毒大鼠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和肺纤维;肺泡灌洗液中的代谢物轮廓特征发生明显改变,共筛选出了20种差异代谢物,肺泡灌洗液中代谢物涉及的代谢通路分析提示百草枯中毒大鼠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D-谷氨酰胺和D-谷氨酸代谢、生物素代谢代谢通路存在异常。结论氨基酸代谢和脂质代谢参与了PQ中毒致大鼠肺部损伤。
- 李坻梁明宇蒋宇陈芳陈芳祝益民樊麦英樊麦英
- 关键词:百草枯代谢组学
- 基于Utstein模式的院内心脏骤停病例心肺复苏研究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研究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院内505例死亡患者的死亡流行病学数据,描述院内心脏骤停(IHCA)的特征,揭示影响自主循环恢复(ROSC)的因素。方法根据生存链实施情况分为完整复苏组、有限复苏组、无复苏意愿(DNAR)组,根据复苏结果分为无ROSC组、有ROSC组,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分析院内死亡发生特征;通过Utstein模式所收集的复苏相关核心及辅助资料,从侧面描述IHCA的特征,分析评估复苏质量。结果院内死亡发生率为3.1‰,性别比例(男性:女性)为1.90,平均年龄为(66.70±15.51)岁,以恶性肿瘤、急性心肌梗死和重症肺炎为入院病因的前三位,伴随有高血压者达40.6%。所经历复苏的院内死亡的IHCA患者ROSC率为21.9%,完整复苏组ROSC率31.0%,有限复苏组ROSC率为9.3%。在复苏的360例患者中,缺失胸外按压2例(0.6%);缺失高级气道支持54例(19.2%);缺失电除颤2例(11.8%);缺失应用复苏药物1例(0.3%)。结论老龄患者、危急重症、恶性进展性疾病患者是导致IHCA的主要因素,心肺复苏及生存链环节对IHCA预后影响较大,非ICU医师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有待普及和提高。
- 徐一笑张义雄陈芳祝益民
- 关键词:心肺复苏UTSTEIN模式
- 心源性休克与心肺复苏研究
- 2023年
- 心源性休克与心脏骤停及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近年来心肺复苏技术和复苏后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总结心肺复苏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预后的研究动态,为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一、心源性休克的临床认识Ratcovich等发现存活30d、年龄≥75周岁的心源性休克(CS)患者有较高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较低的动脉血乳酸;入院时年龄、心率和乳酸水平与30d死亡风险增加呈正相关。转诊到三级专科治疗.
- 童明童明祝益民
- 关键词:心源性休克心源性猝死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肺复苏乳酸水平专科治疗
- 医院内急诊重症快速反应系统的发展被引量:1
- 2023年
- 重症监护室(ICU)以外的普通病房患者存在病情恶化的风险,如何提高这类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是临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国内外已有医院通过构建快速反应系统(RRS)和成立快速反应小组(RRT)来提高这类患者的预警,并予以有效干预,从而提高ICU区域外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文结合国内外RRS的研究现状作一阐述,以期为国内其他医疗机构提供借鉴及思路。
- 程婷周靓肖雯陈芳肖薇薇
- 关键词:快速反应系统急危重症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高治愈出院率的湖南方案
- 2020年
- 目的通过湖南方案对新冠肺炎治疗的数据比较和经验分享,探讨新冠肺炎管理的最佳方案。方法收集全国、湖北、广东、浙江、河南、湖南省以及湖南省内各市区确诊病例数、疑似病例数、治愈出院病例数,计算疑似病例比例、重症病例比例、确诊病例治愈出院率。结果截至2月23日24时,湖南全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016例,累计治愈出院721例,治愈出院率70.96%,死亡4例。长沙和岳阳确诊病例较多。从2月1日治愈出院病例逐步增加开始,湖南的治愈出院率一直位居前列,高于各省,显著高于全国。疑似病例占总病人数的比例明显低于全国和湖北,从2月1日起疑似病例的比例更加明显降低。在流行的早期,湖南重症病例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省份和全国,2月1日以后病情危重度与其他省份相似,病死率明显低于全国和湖北。结论湖南方案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管理值得推广。
- 陈芳陈芳邹联洪刘协红晏锡泉韩小彤祝益民
- 《SHOCK》2022年第7期新观点
- 2022年
- 本期《休克》关注创伤和脓毒症两大主题。在创伤方面,对创伤性血小板功能障碍、容量反应性评估、创伤分型、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以及创伤治疗新进展进行了阐述;在脓毒症方面,对急性肾损伤的评估、早期脓毒症鉴别和脓毒症相关免疫紊乱展开了阐述。另有两篇关于椎间盘退变以及ARDS的治疗机制的基础研究。
- 朱浙祥(综译)陈芳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免疫紊乱容量反应性缺血再灌注损伤脓毒症椎间盘退变
- 院内快速反应系统救治急危重症患者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医院内不良事件时有发生,为降低其发生率,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参与全院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以提高医院内急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院内启动快速反应系统,呼叫快速反应小组的2130例患者临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建立后,院内快速反应小组的抢救成功率与住院患者死亡率呈现显著负相关(P<0.01),有效地提高了院内心脏呼吸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结论建立院内快速反应系统后,快速反应小组抢救成功率、心跳呼吸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增高,提高了患者就医环境的安全性及抢救患者的有效性。
- 刘轶群尹礼义肖俊辉陈芳祝益民韩小彤韩小彤
- 关键词:快速反应系统抢救成功率急危重症患者
- 血必净注射液改善早期脓毒症代谢紊乱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 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究血必净注射液改善早期脓毒症代谢紊乱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模型组用盲肠结扎穿刺(CLP)构建脓毒症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只游离盲肠,不予以结扎穿孔;实验组在手术后立即腹腔注射血必净注射液4 mL·kg^(-1),12 h后通过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清。用UPLC-QTOF-MS法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变化,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筛选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的差异代谢物(P<0.05, FC>1.2或<0.8, VIP>1)。用KEGG数据库筛选出关键代谢通路。结果 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显著提高脓毒症大鼠存活率,建模后7 d,模型组生存率为4.5%,实验组生存率为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共鉴定出24个差异代谢物,涉及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半乳糖代谢等12条代谢通路;与模型组相比,实验组共鉴定43个差异代谢物,涉及18条代谢通路;将模型组与实验组差异代谢物取交集,共获得8个共同差异代谢物,分别为N-氨基甲酰谷氨酸、腐胺、半乳糖、尿囊酸、D-丙氨酰-D-丙氨酸、3-氨基异丁酸、景天庚糖、核糖醇,其中3-氨基异丁酸、腐胺、半乳糖、尿囊酸明显回调,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为关键代谢通路。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分别为(46.66±6.13)、(111.50±12.82)和(95.27±10.41)pg·m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为(31.29±3.46)、(93.10±8.15)和(79.63±11.32)pg·mL^(-1),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为(46.29±8.87)、(140.40±16.82)和(144.20±18.44)pg·mL^(-1),假手术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血必净注射液能够降低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减轻肝、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通过调控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回调3-氨基异丁酸、腐胺、半乳糖、
- 温慧莉颜诗帆袁李礼余婷顾潇宵蒋宇陈芳刘艳娟祝益民
- 关键词:血必净注射液代谢组学代谢物代谢紊乱
- 常用感染性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常用感染性指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分层中的价值。方法纳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239例确诊COVID-19病例,对常用感染性指标(WBC、Neu%、Lymph%、CRP及ESR)按流行病学接触史、家族聚集情况、基础疾病、严重程度、住院天数、轻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变化分层,分析各分层因素对感染性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无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患者比较,有接触史患者Neu%降低,Lymph%升高(P<0.05)。按有无基础疾病分层后,相对于无基础疾病患者,有基础疾病患者Lymph%降低,Neu%和CRP升高(P<0.05)。与轻症患者比较,重症患者Lymph%降低,而Neu%、CRP和ESR升高(P<0.05)。按轻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分层发现,相对于病程好转患者,加重患者Lymph%降低,Neu%升高与CRP升高(P<0.05)。结论感染性指标Lymph%,Neu%与CRP在判断COVID-19患者是否伴随基础疾病,病情轻重及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变化有良好的鉴别意义。Lymph%、Neu%与CRP可作为伴有基础疾病的重症患者的重要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的参考价值。
- 黄亚熊肖雯刘协红蒋宇邹联洪肖薇薇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