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发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嗅球成鞘细胞植入大鼠挫伤脊髓内的迁移分布特征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 观察嗅球成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在损伤脊髓内的迁移分布与脊髓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用NYU-impactorⅡ装置以10 g·25 mm损伤大鼠T10脊髓,1周后将急性分离、纯化、鉴定的绿色荧光蛋白(GFP)-大鼠OECs植入脊髓损伤部位及其首尾两侧,OECs的移植量为90 000/μl.在移植后13周时间内,镜下定性观察OECs在冰冻切片上的迁移分布特征,然后对其分布面积和长度进行半定量观察.脊髓运动功能用BBB评分法测定.结果 移植后早期OECs主要聚集在移植部位,并逐渐向周围迁移扩散,但主要沿脊髓纵轴向首尾方向扩展,脊髓空腔内也可见移植的OECs.OECs的分布面积和长度分别由术后1周时的1.33 mm2和4.23 mm逐步扩大到13周时的3.30 mm2和7.68 mm.与此同时,大鼠损伤脊髓的运动功能也得到逐步恢复.结论 OECs植入挫伤脊髓后可以迁移游走,且与大鼠脊髓运动功能恢复有一定关系.
- 李越余化霖陈莉发张沽元李兵仓
- 关键词:脊髓损伤细胞移植嗅球成鞘细胞
- 嗅鞘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0年
-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也是目前唯一应用到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嗅鞘细胞具有改善损伤微环境、促进轴突再生、穿越胶质瘢痕、亲和神经元和导向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病变治疗提供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陈莉发余华荣李兵仓
- 关键词:嗅鞘细胞神经损伤
- 嗅鞘细胞移植到大鼠损伤脊髓前后的形态学研究
- 2010年
-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和植入损伤脊髓的自发绿色荧光嗅鞘细胞(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GFP-OECs)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及脊髓损伤的病理环境对其形态的影响。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来自2.5月龄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嗅球最外层的嗅鞘细胞,对培养细胞定期进行光镜、电镜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摄片,观察其在体外培养的形态特征。培养第10 d,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挫伤后的T10节段,分别在移植术后7、15 d取材,观察细胞植入损伤脊髓后光电镜下形态。结果:GFP-OECs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强荧光,培养第7 d,为双极样(梭形或纺锤形)、三极样和扁圆形3种典型的细胞形态,以双极梭形为主;培养第10 d,细胞形态为梭形,植入损伤脊髓后,移植细胞胞体呈长梭形,一端突起细长,与另一嗅鞘细胞接触,呈条索状生长。电镜下嗅鞘细胞核不规则,胞质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及线粒体。结论:GFP不影响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形态。在脊髓损伤处,OECs胞体呈长梭形,突起细长,与培养10 d移植时比较,形态无显著改变,早期脊髓损伤病理环境不影响GFP-OECs形态。
- 陈莉发段朝霞张洁元李兵仓余华荣
- 关键词:嗅鞘细胞绿色荧光蛋白脊髓损伤
- 年轻成年GFP大鼠嗅鞘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形态学特征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 建立年轻成年GFP大鼠嗅鞘细胞(OECs)的分离培养方法 ,为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奠定基础. 方法 解剖显微镜下、无菌环境取2.5月龄的GFP大鼠嗅球最外层,经酶消化法分散后将细胞接种于含2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中.定期进行光电镜观察并摄片.在培养第10天进行S-100和NGFRp75的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并计算OECs的纯度. 结果 培养的GFP-OECs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绿色强荧光,形态以双极、多突起形为主,呈S-100、NGFR p75阳性,纯度在95%以上.电镜下形态与光镜下一致,但细胞结构更为精细. 结论 本文所用方法 简便易行,可分离出高纯度的GFP-OECs,其形态学特征与生物学活性无变异.源自GFP转基因大鼠的OECs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细胞,广泛应用于OEC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
- 张洁元段朝霞陈莉发李兵仓
- 关键词:嗅鞘细胞细胞培养
- 嗅鞘细胞移植后大鼠损伤脊髓神经生长因子的表达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移植对大鼠损伤脊髓内的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以从NGF角度探讨嗅鞘细胞移植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48只SD大鼠用NYU-Ⅱ撞击机(10g-25mm)损伤T10脊髓制作脊髓损伤(SCI)模型,随机分为嗅鞘细胞组、DMEM组各24只;另设立正常对照组6只。将GFP-嗅鞘细胞细胞悬液移植人嗅鞘细胞组大鼠损伤处,DMEM组用单纯的DMEM/F12液代替,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术后1d、7d、14d、21d,用BBB评分法测定脊髓运动功能,RT—PCR方法比较各时间点NGF表达差异。移植术后第21天应用免疫组化比较嗅鞘细胞组、DMEM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损伤区NGF的表达差异。结果移植后1d、7d、14d、21d,嗅鞘细胞移植组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同期DMEM组。NGF表达量在术后第1天最高,第7天达峰值,之后缓慢降低。移植后第21天,嗅鞘细胞移植组脊髓NGF表达量高于同期DMEM组和正常对照组。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可上调损伤脊髓NGF的表达,从而促进了损伤脊髓的修复。
- 张洁元段朝霞陈莉发李兵仓
-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细胞移植神经生长因子
- 嗅鞘细胞移植到损伤脊髓存活时间的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观察植入损伤脊髓的自发绿色荧光的嗅鞘细胞(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GFP-OECs),研究移植后嗅鞘细胞的存活时间。方法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来自2.5月龄的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大鼠嗅球最外层的嗅鞘细胞,培养第10天,用显微外科技术将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挫伤后的T10节段,对照组移植术后未作特殊处理,实验组移植术后腹腔注射环孢菌素A,两组分别在移植术后1、2、4、8周取材,观察细胞植入损伤脊髓后存活情况。结果对照组在移植术后2周内可见存活的嗅鞘细胞;实验组在移植术后4周仍可见存活的嗅鞘细胞,8周未见存活的嗅鞘细胞。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后存活时间小于8周。
- 陈莉发段朝霞张洁元李兵仓余华荣
- 关键词:嗅鞘细胞GFP存活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挫伤的实验研究
-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高效、实用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cells,OECs)培养方法;观察OECs对脊髓挫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 陈莉发
- 关键词: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挫伤OECS戊巴比妥钠损伤脊髓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