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天来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历史地理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哲学宗教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3篇灾害
  • 1篇地方感
  • 1篇地方性知识
  • 1篇东方之星
  • 1篇叙事
  • 1篇仪式
  • 1篇语境
  • 1篇灾后
  • 1篇社会
  • 1篇社区参与
  • 1篇身份建构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俗信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视角
  • 1篇旅游
  • 1篇民间俗信
  • 1篇民俗
  • 1篇民俗文化

机构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赣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6篇雷天来
  • 1篇颜庭干
  • 1篇王晓葵
  • 1篇林晓平

传媒

  • 2篇民俗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祭祀”与“纪念”之间——对“东方之星”事件“头七”公祭的考察被引量:3
2017年
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和仪式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七"的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与信仰性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的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的公共"纪念"仪式与民间俗信所支撑的个体祭祀之间的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与"纪念"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的微妙关系。
王晓葵雷天来
关键词:灾害民间俗信公祭仪式
当代赣南风水师群体研究
本文关注的是长期生活于赣南地区,以风水事业作为谋生手段的风水师群体。赣南地区不仅有着悠久且浓厚的风水文化传统,风水文化名人也层出不穷。历代风水师对赣南地区风水文化的推广和维护起到重要作用,推动我国风水文化的发展,并对我国...
雷天来
关键词:民俗文化
文献传递
村落旅游社区参与的实证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长溪村为例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对江西省婺源县长溪村的实体调查剖析,旨在为旅游村落的社区参与描述一幅实景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颜庭干雷天来
关键词:旅游社区参与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灾害记忆传承及其演变--以1920年海原大地震为例
20世纪70~80年代间,特别是人类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开始意识到,灾害所牵涉的远远超越灾害事件本身.灾害是通过时间展现的过程,并且灾害从一开始便深深地嵌在社会历史中.本文以宁夏海原及周边地区作为田野调查点,在调查中...
雷天来
关键词:公共空间地方性知识
个人叙事与当代风水师身份建构——以赣南地区为例被引量:5
2014年
赣南是形势派风水术的发源地,风水术在赣南地区的兴盛,离不开其从业者风水师的传承与推动。风水师个人叙事主要包括风水技艺的"合法继承者"、风水术的成功案例以及"风水斗法"及其胜出三类主题,这是风水师彰显其职业身份的一种形式,也是对自身身份进行建构的重要方式。这种在一定的语境下所进行的个人叙事,既是对风水文化的继承,也与当代风水行业的特殊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从风水师的角度解读叙事文本,加强叙事文本与语境的联系,可揭示赣南地区风水师群体的某种生存之道。
林晓平雷天来
关键词:身份建构个人叙事语境
灾后社会日常生活空间的地方型塑——以北川新县城为例
本研究以北川新县城为田野调查点,重点考察重建空间与北川灾后移民日常生活的互动关系,分析北川人于日常生活中的空间再生产过程以及由此形成“地方感”,从而理解特定时空背景下的“空间——地方”关系。本研究试图在经验层面增加关于中...
雷天来
关键词:地方感灾害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