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星
- 作品数:13 被引量:126H指数:5
-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语言文字更多>>
- 基于层次分析-蚁群算法的内蒙古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评价被引量:22
- 2014年
- 内蒙古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已开展15a,各灌区改造效果差异较大,全面系统的评价灌区节水改造效果可为灌区管理及进一步节水改造实施提供科学依据。该文针对内蒙古14个不同类型大型灌区(引黄、水库取水、河流取水、扬水灌区及井灌区)复杂条件,利用层次分析法的层次框架思维模式与蚁群算法的自适应性及人为干扰少等特点,在种植种类、灌溉方式、运行管理不同,经济效益迥异的环境中,构建了层次分析-蚁群算法。选择灌区的作物种植、节水效益、运行管理及经济效益等4个要素的14项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获得权重值,再利用蚁群算法确定各灌区的优属度,对其中10个典型灌区的节水改造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旨在研究各灌区节水改造效果。获得10个灌区优属度(值)的排名为:山湾子灌区(0.91)、镫口灌区(0.95)、河套灌区(0.97)、黄河南岸灌区(0.98)、甸子灌区(1.005)、察尔森灌区(1.01)、英金河灌区(1.115)、西辽河灌区(1.14)、麻地壕灌区(1.165)、莫力庙灌区(1.185)。结果表明山湾子灌区和镫口灌区的节水改造效果最好,莫立庙灌区节水改造效果最差。该评价结果符合灌区实际情况,表明该基于层次分析-蚁群算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因此,层次分析-蚁群算法可用于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可为管理机构进行灌区改造综合评价提供一条新的思路与方法,并为相近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综合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 霍星史海滨杨松益李泽鸣龚雪文杨晓
- 关键词:水分管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蚁群算法
- 内蒙古河套灌区节水灌溉实施后农田水环境变化预测研究
- 陈亚新史海滨屈忠义魏占民刘全明赵培清赵景芳张义强步丰湖霍星梁鸿王长生刘宏云白雪英李俊铁邬佳宾
- 该项目是由内蒙古“十五”期间水利重点科研项目及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资助在我国率先开展的大型灌区节水灌溉工程改造的前瞻性预测研究。该项目针对干旱气候、有盐渍化威胁的大型灌区,以新兴科学与技术的创新探索为基础,在引黄水量...
- 关键词:
- 关键词:节水灌溉
- 利用Internet辅助英语教学被引量:4
- 2000年
- 刘翠兰霍星
- 关键词:英语教学INTERNET计算机辅助教学大学英语
- 盐渍化灌区盐荒地水盐平衡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在野外试验基础上,利用水盐平衡原理对河套灌盐荒地水盐运移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荒地作物生育期输入盐分27.929kg/hm2,秋浇期流失盐分26.882kg/hm2,盐分积聚1.047kg/hm2,是输入盐分的3.749%。盐荒地具有一定的积盐能力。研究结果可为灌区节水灌溉的实施和土壤盐渍化的防治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 霍星李亮史海滨李瑞平王长生
- 关键词:河套灌区盐渍化土壤盐荒地水盐运移
- 盐分条件下水氮对向日葵影响及其产量模型研究被引量:5
- 2012年
- 为了提高盐渍化地区水肥利用效率,在内蒙古河套灌区沙濠渠试验站利用盆栽试验,采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土壤含水量、施氮肥量、土壤EC值为因子,对水氮盐耦合效应展开了试验研究,并构建了水氮盐产量模型,结果表明:水氮盐最优组合方案为土壤水分为相对田间持水率58.4%~78.03%,施氮量392.25~414.75kg/hm2,土壤EC值0.25~0.45ms/cm。
- 霍星史海滨田德龙闫建文戴佳信
- 关键词:向日葵
- 干旱区玉米的作物水分响应模型被引量:3
- 2012年
- 通过在位于我国干旱区的河套灌区进行的玉米非充分灌溉试验,选择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作物水分响应模型分析了玉米产量与各生育阶段水分的关系,选择出了适合于河套灌区玉米的作物水分响应模型,并确定了其敏感指标和水分敏感生育阶段,以为河套灌区节水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霍星夏玉红张义强魏占民
- 关键词:干旱区玉米
- 土壤水盐信息空间变异的预测理论与条件模拟
- 陈亚新史海滨魏占民徐英屈忠义刘全明霍星潘和平陈慧新田圃德杨贵羽张建国李延林
- 该项目针对我国大型灌区经济建设和现代化管理要求,在系统引进国际先进科学和技术基础上,在水土科学领域对地质统计学的“估计”和“模拟”两个主要方面做了较全面的开拓研究和比较研究;用稳健统计学理论处理空间信息的有效数据,有助于...
- 关键词:
- 水肥耦合对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生长与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以内蒙古毛乌素沙地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水肥对紫花苜蓿茎叶比、叶面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灌水量为4 800 m3/hm2时,茎叶比值最小;当灌水量为4 800 m3/hm2,施肥量为120kg/hm2时,紫花苜蓿的叶面积最大,为最佳水肥调配模式;灌水量为4 800m3/hm2,配施120kg/hm2复合肥效果最佳。
- 霍星吕志远范志东郝中保魏学敏马静怡
- 关键词:水肥耦合茎叶比叶面积
-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教学的几点体会
- 1999年
- 《FORTRAN语言程序设计》是工科专业的基础课程。本文是作者多年来为水利工程专业、水文水资源专业、给水排水专业从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与实习的几点体会。
- 霍星朱仲元
- 关键词:工科教学
- 生物炭对土壤水肥利用效率与番茄生长影响研究被引量:66
- 2014年
- 通过设置不同生物炭施用量的野外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不同处理砂壤土物理性质及水肥的变化规律。试验共设5个处理,3个重复:不施生物炭(CK),生物炭施用量分别为10 t·hm^-2(T1)、20 t·hm^-2(T2)、40t·hm^-2(T3)、60t·hm^-2(T4)。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能明显减小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孔隙度,增加土壤含水率,与对照(CK)相比,耕作层(0~20 cm)土壤容重T4减小最大,0~10 cm减小23%,0~20cm减小30%;孔隙度T4增加最大,0~10 cm增加14%,0~20cm增加19%。施用生物炭明显提高了土壤的水分与肥料利用效率,与对照(CK)相比,处理组的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分别最少提高27.7%和87.4%,其中T3增幅最大。生物炭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本试验番茄产量T3增幅最大,增幅为56.1%。综上所述,生物炭能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水肥利用率,减少肥料淋失,其中T3在这些指标中增幅最为明显,因此40 t·hm^-2生物炭用量是改良砂壤土最为合适的用量。
- 李昌见屈忠义勾芒芒苏永莉霍星
- 关键词:生物炭砂壤土水肥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