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霍雷

作品数:53 被引量:320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手术
  • 14篇外科
  • 12篇显微手术
  • 9篇显微外科
  • 8篇外科手术
  • 8篇脑损伤
  • 7篇手术治疗
  • 7篇肿瘤
  • 7篇外伤
  • 7篇颅脑
  • 6篇切除
  • 6篇颅内
  • 5篇入路
  • 5篇细胞
  • 5篇显微手术治疗
  • 5篇颅脑损伤
  • 4篇动脉瘤
  • 4篇神经瘤
  • 4篇听神经
  • 4篇听神经瘤

机构

  • 53篇中南大学
  • 5篇中南大学湘雅...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北京三博脑科...
  • 1篇桃源县人民医...

作者

  • 53篇霍雷
  • 24篇方加胜
  • 20篇张明宇
  • 19篇刘运生
  • 14篇袁贤瑞
  • 13篇王君宇
  • 12篇陈立华
  • 11篇杨治权
  • 10篇陈风华
  • 10篇侯永宏
  • 9篇马建荣
  • 6篇曹美鸿
  • 6篇伍军
  • 6篇姜维喜
  • 6篇王延金
  • 5篇秦天森
  • 4篇刘景平
  • 4篇毕长龙
  • 4篇罗端午
  • 4篇曾飞跃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中华神经外科...
  • 5篇医学临床研究
  • 5篇中南大学学报...
  • 4篇中国耳鼻咽喉...
  • 3篇中华创伤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 1篇立体定向和功...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8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2
  • 6篇2001
  • 2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5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BCL3基因表达:一个新的胶质瘤预后预测因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研究B细胞淋巴瘤因子3(B-Cell CLL/Lymphoma 3,BCL3)基因表达与胶质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从公用数据库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hinese Glioma Genome Atlas,CGGA)和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中下载了包含BCL3基因表达和患者预后的胶质瘤数据集数据,采用Gene Spring GX 11.0软件进行归一化,使用Cox回归分析和Kaplan-Meier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在低级别胶质瘤(Low Grade Glioma,LGG)和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数据集中,BCL3基因的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均显著相关(P<0.05),在Batch1和Bactch2两个数据集中,BCL3基因表达与胶质瘤患者的OS也均显著相关(P<0.05)。以BCL3表达水平中位数为界,将各数据集分为BCL3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分析发现BCL3高表达组的死亡风险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而GBM数据集中BCL3高表达组的肿瘤复发风险显著高于低表达组。结论 BCL3基因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显著相关,且BCL3基因的高表达预示着较差的预后。BCL3基因表达是一个新的胶质瘤预后预测因子。
王莹李曦张隆伯伍军宋涛霍雷方加胜
关键词:胶质瘤预后基因表达
谷氨酸对大鼠脂肪干细胞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2010年
目的:研究谷氨酸(Glu)对大鼠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CSs)诱导分化神经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成年大鼠腹股沟脂肪组织进行体外细胞培养,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证实为ADSCs。对照组为正常培养的ADSCs并诱导分化神经细胞,谷氨酸(Glu)处理组加入不同浓度的Glu,MTT比色法观察脂肪干细胞的存活率。结果:从ADSCs诱导分化的细胞包括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Glu处理组给药24h后,与对照组比较ADSCs存活率明显降低,50μmol·L-1Glu组细胞存活率为83.9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0及1000μmol·L-1Glu组干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6.82%和17.08%)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Glu对ADSCs有损伤作用,随着Glu剂量的增加,ADSCs的存活率逐渐降低,二者呈剂量依赖关系。
饶以华方加胜张明宇霍雷
关键词:脂肪干细胞谷氨酸细胞培养
弥漫性脑损伤后脑缺血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运用大鼠弥漫性脑损伤 (DBI)模型研究脑外伤后脑缺血缺氧的形态学改变。 方法 采用Marmarou的DBI模型 ,光镜下观察微血管改变并测量顶叶皮质内微血管的截面积及微血管周的水肿面积 ;电镜下观察血脑屏障结构的形态学改变并半定量测定毛细血管周围的水肿范围。 结果 光镜下可见外伤后 2 ,6 ,2 4h微血管管径变窄 ,平均微血管截面积分别为 (41.77± 2 7.37) μm2 、(45 .0 9± 2 4 .75 ) μm2 、(49.38± 2 5 .13) μm2 ,均小于对照组 [(6 2 .0 7± 2 8.4 5 ) μm2 ](P <0 .0 5 )。伤后 6 ,2 4h微血管周围存在明显水肿。电镜下 2 ,6 ,2 4h血脑屏障结构有明显损害 ;微血管有痉挛、受压变窄及淤血三种改变。 结论 弥漫性脑损伤后存在明显的脑缺血缺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
杨治权马建荣王君宇霍雷曹美鸿
关键词:弥漫性脑损伤脑缺血形态学脑水肿
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研究大型听神经瘤显微手术解剖形态及与毗邻神经、血管结构的解剖关系,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大型听神经瘤78例,对听神经瘤的手术方法和显微手术技巧等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68例(87.2%),次全切除10例,术后面神经解剖保留67例(85.9%),面神经功能保留55例(H-BⅠ ̄Ⅱ级,70.5%)。术前尚存有效听力63例,术后保留有效的听力16例。结论正确认识听神经瘤病理显微解剖和毗邻组织结构的解剖关系,采用精湛的颅底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听神经瘤的全切除率和脑神经功能保留率。
陈立华陈凌凌锋刘运生杨治权霍雷徐立新秦天森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疑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诊治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部分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入基底节区易与高血压脑出血相混淆,探讨对此类动脉瘤破裂的诊治。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13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表现为额、颞、基底节区、脑室内类似高血压脑内血肿42例。所有病例最终均行CTA或DSA后行显微手术治疗,其中单纯动脉瘤夹闭34例,动脉瘤切除加夹闭8例。结果CTA或DSA能清楚的显示动脉瘤,动脉瘤位于分叉部近端(M1)4例、分叉部36例、分叉部远端2例,11例患者合并其他部位动脉瘤。术后恢复良好34例,严重血管痉挛脑梗死5例,放弃治疗3例。结论对于疑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必须行CTA或DSA检查,早期显微手术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疗效。
曾飞跃张明宇霍雷方加胜
关键词:CTADSA
12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探讨
1998年
目的:研究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病因诊断,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病例经计算机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和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及病因。74洲经手术治疗,21例经血管内治疗.9咧经伽玛刀(γ—刀)治疗,17例保守治疗。结果:121例自发性颅内出血中,动脉瘤46例,瞄血管畸形45例,动脉瘤合并血管畸形2例,颅内肿瘤卒中5例,烟雾病2例,21鲕J原因不明。结论: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是自发性颅内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占74.4%),CT和MRI对出血的病因提供诊断线索,脑血管造影能明确病因诊断,根据病因不同、病变大小和部位不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大型脑动静脉畸形(AVM)主张联合治疗。
陈立华刘运生袁贤瑞何正文侯永宏霍雷陈风华杨金福
关键词:自发性颅内出血病因磁共振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
PPARγ在神经干细胞的表达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体外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诱导其分化,先用免疫荧光法查看PPARγ在NSCs中的定位,然后分别取未分化的及诱导分化后d1、d5、d9的NSCs,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相应时间点NSCs内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培养大量未分化呈巢状悬浮生长的神经干细胞团,并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PPARγ蛋白存在于NSCs细胞核内,并在NSCs未分化阶段高水平表达,NSCs诱导分化后则表达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结论】在NSCs的增殖阶段,PPARγ的表达较高,而在分化过程中,表达量逐渐减少,提示PPARγ可能对NSCs的增殖和分化起重要作用。
宋涛戴志洁伍军霍雷陈风华姚袁辉吴雷柴志勇杨靓方加胜
关键词:干细胞
多发性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多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以期为临床治疗多发性脑膜瘤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 :对 1998~ 2 0 0 1年收治的 11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分析 ,并复习文献。结果 :11例多发性脑膜瘤患者 ,占同期脑膜瘤患者 (2 76例 )的 4%。术前CT、MRI共发现颅内孤立性肿瘤 5 0个。首次治疗中 ,共完整切除脑膜瘤 47个 ,1例因肿瘤与脑干粘连而部分切除 ,该例患者右顶、左颞各一 <3cm的脑膜瘤在术后与残留肿瘤一并行伽玛刀治疗。术后再发 4例 ,再发率为 36 % (4 /11) ,其中 3例已再行手术和普通放射治疗 ,1例术后再发 ,待手术。无手术死亡率。结论 :多发性脑膜瘤临床少见 ,再发率高。治疗仍以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同时广泛切除肿瘤附着的硬脑膜 (大脑镰、小脑幕 )为主 ,为减少手术致残率降低再发率 。
霍雷袁贤瑞谭建明王君宇侯永宏马志明杨治权
关键词: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显微神经外科
对鞍区脑膜瘤分期手术的评价
1998年
目的:探讨分期手术对鞍区脑膜瘤及其周围结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组非选择性连续行67例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早期6例巨大脑膜瘤行分期手术,Ⅱ期手术于Ⅰ期手术后1~3周进行,显微镜下重点观察Ⅰ期手术后肿瘤位置,血运及瘤周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Ⅱ期手术时未见有肿瘤位置及整体血运改变,肿瘤创面有局灶性缺血及坏死,瘤周脑组织有软化灶及粘连。结论:一般情况下应尽可能Ⅰ期全切除肿瘤。但在病情不允许情况下可行Ⅱ期手术,但Ⅰ期手术不宜对瘤周过多分离。
姜维喜袁贤瑞刘运生侯永宏方加胜马建荣杨治权霍雷
关键词:鞍区脑膜瘤显微手术分期手术
三维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成像(3D-CTA)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考虑颅内动脉瘤的66例患者同期行3D-CTA检查和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3D-DSA)检查,3D-CTA检查包括多层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VR)和仿真内窥镜技术(VE),对确诊为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结果①3D-DSA确诊57例患者有颅内动脉瘤共62个,3D-CTA检出58个动脉瘤,漏检4个,诊断正确率为93.5%。②原始图像、MPR、SSD、MIP及VR检出脑动脉瘤的灵敏度分别为46.8%、58.1%、62.9%、74.2%及88.7%,以VR技术最优,其次是MIP技术。③SSD、MIP及VR3种成像技术对小动脉瘤的检出率分别为41.3%、65.6%及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62,P<0.05)。④3D-CTA对动脉瘤的瘤体、瘤颈及周围结构关系显示良好,还可显示附壁血栓及钙化。结论 3D-CTA结合MIP、VE及VR等后处理技术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有效手段,具有无创、快速、价廉、准确率高及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饶以华方加胜张明宇霍雷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三维CT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